路加福音第十五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三一神因罪人悔改的喜樂】
一、子神尋回迷羊的喜樂(1~7節)
二、靈神尋著失錢的喜樂(8~10節)
三、父神得回浪子的喜樂(11~32節)
貳、逐節詳解
【路十五1】「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祂講道。」
﹝背景註解﹞「眾稅吏和罪人,」他們是當時敬虔的猶太人所藐視的一個社會階層(參徒十28)。
【路十五2】「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喫飯。』」
﹝背景註解﹞「法利賽人和文士,」『法利賽人』是猶太教中最嚴謹的教派,自誇有高度聖潔的生活、對神敬虔、並具豐富的聖經知識。『文士』是專門抄寫並教授舊約聖經的人,他們熟悉舊約聖經和古人對律法的解釋;他們之中大多數屬於法利賽人,但並非所有的文士都是法利賽人。
﹝文意註解﹞「私下議論,」在他們自己人當中嘀咕抱怨,只是沒有公開談論。
「又同他們喫飯,」與人一同吃飯,其意不止於單純的交往,更表示接納與認可(參徒十一3;林前五11;加二12)。
﹝靈意註解﹞「法利賽人,」代表傳統的宗教徒;「文士,」代表宗教界裏有知識和地位的人士。
宗教人士只知定罪別人,卻不知自己是在罪惡裏。他們認為神是以公義對待人,所以凡是屬神的人應該潔身自愛,不可和罪人交接來往。但主耶穌卻一反人們的宗教觀念。
﹝話中之光﹞(一)法利賽人以傳統的宗教觀念來衡量主,就跟不上主的行動;我們若執迷於老舊的聖經觀念,也會跟不上主嶄新的帶領。
(二)人雖自己不義,卻喜歡見神用公義待人。人因不知神的恩典,就怪神施恩與人,所以恩典的態度是受人非議見怪的。
(三)主雖與罪人來往,但是聖經說,祂遠離罪(來七26);也只有遠離罪的,才能親近罪人。
【路十五3】「耶穌就用比喻,說:」
﹝原文字義﹞「比喻」旁例,表樣。
﹝文意註解﹞『就』字表明1~2節是下面三個比喻的背景起因。
『比喻』是用大家熟悉的事物來表達深刻真理的一種方式。
﹝靈意註解﹞主在本章裏所舉的三個比喻,豫表三一神如何愛罪人,尋找並接納罪人:
1.子神降生為人,在地上尋找罪人,將悔改的罪人帶回神的家中(3~7節)。
2.靈神在罪人的心裏細細搜尋,直到罪人心裏受感悔改歸神(8~10節)。
3.父神接納悔改歸回的罪人,並且一同歡喜快樂(11~32節)。
【路十五4】「『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
﹝背景註解﹞「迷路的羊,」羊性愚拙,容易走迷,需牧人的照顧和引導。
﹝靈意註解﹞『一百隻羊』表徵世人,在此特指猶太人;『失去的一隻』表徵罪人,在此特指猶太人中的稅吏和罪人;『九十九隻羊』表徵自義不肯悔改的人,在此特指猶太人中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找羊的牧人』豫表基督。
「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曠野』表徵世界;『撇在曠野』這話表明基督已來到世上,與人同在(參約一14)。
﹝話中之光﹞(一)也許我們自認不過是千萬基督徒中最微小的一個,但主卻看重我們,永不忘記我們;如果我們走迷了,祂就傷心的來把我們找回。
(二)迷羊的比喻說出:人若離開基督,就要失去基督豐滿的牧養、供應、安息、引領、保守等(參詩廿三篇)。
【路十五5】「找著了,就歡歡喜喜的扛在肩上,回到家裏。」
﹝靈意註解﹞「就歡歡喜喜的扛在肩上,」『扛在肩上』表明救主拯救的力量,以及祂拯救的愛。
「回到家裏,」『家』豫表神的家,就是教會。
﹝話中之光﹞(一)牧人找到了羊,不是先責打牠,乃是把牠「扛在肩上」,帶回家中;每當我們遠離主又重新被主找回時,也一樣躺在主的懷中,享受主的恩愛,而回到教會中。
(二)「扛在肩上,」這意味著得救的人所享有的特殊地位,和與主的親密關係,這是一般人所無法認識的。
【路十五6】「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罷。”」
﹝文意註解﹞牧人不是為著自己免遭受損失而歡喜,而是為著那羊免被野獸吞吃而歡喜。
﹝靈意註解﹞「就請朋友鄰舍來,」『朋友鄰舍』豫表三一神和天使。
【路十五7】「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
﹝原文字義﹞「悔改」心思的轉變,思想上的改變。
﹝文意註解﹞『悔改』是指心思從背向神轉而歸向神;『不用悔改的義人』是一種反面的諷刺語,是針對法利賽人而說的(參2節),指他們是自以為義(參五27~39;七36~50;十八9),且不覺得需要悔改的人。
「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對罪人悔改,神所表現的關心與喜樂之心,恰與法利賽人及文士的態度(參2節)成了極強烈的對比。
﹝話中之光﹞(一)自以為義的人覺得自己很好,不覺得有悔改的需要,所以不會、也「不用悔改」。
(二)承認自己是失喪的罪人,並且悔改,能給主帶來滿足的喜樂;但在那些從不感到需要悔改的人身上,祂卻得不到這種喜樂。
【路十五8】「或是一個婦人,有十塊錢,若失落一塊,豈不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的找,直到找著麼?」
﹝背景註解﹞『一塊錢』係希臘幣制的基本單位(drachma),相當於羅馬的一錢銀子(denarii);約為當時工人一天的工資(參太廿2)。
「細細的找,」古時中東的房子通常窗戶極小,或甚沒有窗戶,而且是泥土地,要尋找一個錢幣相當困難。
據說古時猶太人婦女們喜歡在前額上帶一串叫作『仙迷蒂』(semedi)的妝飾品,是用銀幣作成的。這串飾物代表訂婚或結婚的信物,雖然它本身的價值不大,但在配帶它的婦女心中,則視為無價之寶。所以一旦遺失一個銀幣,一定會仔細的清掃,直到找著為止。
﹝靈意註解﹞『婦人』豫表聖靈;『十塊錢』表徵世人,在此特指猶太人;『失去的一塊』表徵罪人,在此特指猶太人中的稅吏和罪人;『九塊錢』表徵自義不肯悔改的人,在此特指猶太人中的文士和法利賽人。
「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的找,」『點上燈』象徵聖靈藉神的話光照人(參詩一百十九105,130);『打掃屋子』象徵聖靈感動人的心房;『細細的找』象徵聖靈無微不至的塗抹運行。聖靈在罪人裏面光照、感動和運行,使罪人發覺自己的地位和光景,因而悔改。
﹝話中之光﹞(一)失錢的比喻乃是說到我們就是神的財產;祂寶貴我們,絕不願我們失落在黑暗中。
(二)失落的錢對於它的主人而言,等於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我們人若不活在聖靈(婦人)主權之下,就要失去所有屬靈的價值。
【路十五9】「找著了,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落的那塊錢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罷。”」
﹝靈意註解﹞「就請朋友鄰舍來,」『朋友鄰舍』豫表三一神和天使。
【路十五10】「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
請參閱第七節註解。
【路十五11】「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
﹝靈意註解﹞『一個人』即指父親(參12節),豫表父神;『兩個兒子』表徵神所造的世人。
【路十五12】「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
﹝原文字義﹞「家業」貲財;「產業」養生的,今生,生命。
﹝背景註解﹞按猶太人的習俗,長子可得兩分家業(參申廿一17),故小兒子『應得的家業』約為三分之一。父親可能將家業豫先劃分好,但仍會保留其收入直至死時;通常不會在生前就實際的分配家業。
﹝文意註解﹞「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應得的家業』指兒子生而應承受的產業。
「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產業』原文意生命,另譯『今生』(八14),即生存的現狀;或譯『養生』(可十二44),含示謀生的憑藉。指父親所必須賴以維生的,就是父親的生計、資產。
﹝靈意註解﹞『小兒子』象徵罪人,在此特指猶太人中的稅吏和罪人(參1節);『父親』象徵父神;『產業』象徵神所賜給人的天賦才智、身體和所有物。
﹝話中之光﹞(一)我們若注重『神的』甚麼(「家業」)過於神自己,神也必賜給我們,因為這原是我們「應得的」。但要小心,得著神的「產業」,常會叫我們離開神自己(參13節)。
(二)甚麼時候我們把『神的』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讓神來掌管它們,甚麼時候我們就是浪子;即使我們的人仍在神家,但我們的心已經離開了神家。
【路十五13】「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裏任意放蕩,浪費貲財。」
﹝原文字義﹞「任意放蕩」過奢侈的生活;「浪費」分散;「貲財」(原文與12節的『家業』同字)。
﹝靈意註解﹞「往遠方去了,」『遠方』表徵撒但控制下的世界。
﹝話中之光﹞(一)世人墮落的軌跡,第一步是向神獨立自主(參12節),第二步是遠離神──「往遠方去了」。
(二)人故意不認神的結果,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羅一28)──「任意放蕩,浪費貲財」。
【路十五14】「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
﹝話中之光﹞(一)『神的賜予』是有限的,而『神自己』是無限的;凡只要神有限的賜予,卻失去無限的神,結果必然「耗盡一切所有的」,而「窮苦起來」。
(二)以別的代替耶和華的,他的愁苦必加增(參詩十六4)。
【路十五15】「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裏去放豬。」
﹝背景註解﹞「豬,」在神的眼中是骯髒不潔的(利十一7;彼後二22);一般說來,那時猶太人不養豬,因為既不能用來獻祭,也不能作為食物(猶太人不吃豬肉),故那養豬的人家可能是外邦人。
﹝靈意註解﹞「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表徵仰賴屬世、屬人的辦法和幫助。
「那人打發他到田裏去放豬,」『田』表徵世界;『放豬』表徵不潔淨的事業。
﹝話中之光﹞(一)人群社會中的一班人,他們在外表看來似乎顯得很正常,正在日夜孜孜不倦地從事各種職業工作,但他們的工作很多乃是污穢不潔的。
(二)豬的特點就是一直『吃食』,結果卻變成了別人的吃食;世人的特點就是一直尋找屬地的享受,結果卻變成了魔鬼的享受。
(三)信徒若離開神而去尋求屬人的幫助,所得到的只不過如同「放豬」,在神面前不但是污穢不潔,並且也是神的子民所鄙視的。
【路十五16】「他恨不得拿豬所喫的豆莢充饑,也沒有人給他。」
﹝背景註解﹞『豆莢』是巴勒斯坦常見的一種長青樹所結的種子,名『稻子豆』,可用作牲畜的飼料和貧民的糧食。一則有趣的拉比記載說,『以色列人必須淪落到吃豆莢的地步,他們才肯悔改。』傳說施洗約翰在曠野,曾以這種豆莢為食物,因此又稱『聖約翰餅』。
﹝靈意註解﹞本節豫表淪落在罪中所過的是悲慘非人的生活。
【路十五17】「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裏餓死麼?」
﹝原文字義﹞「口糧」餅。
﹝靈意註解﹞「他醒悟過來,」『醒悟』乃是由於聖靈在他裏面的光照與搜尋(參8節)。
﹝話中之光﹞(一)神常常藉著環境遭遇來提醒人,向人說話;所以許多時候,艱難的環境乃是化裝的祝福。
(二)罪人都是先有裏面的醒悟,然後才有外面行為的改變。
(三)人的醒悟總是包括兩方面:看見神的豐富,和自己的窘困。
(四)一個真正醒悟過來的人,他所首先想到的不是他自己,乃是神。
(五)人若尚未看見自己的光景乃是『窮途末路,死路一條』,就仍不容易下定決心信靠神。
【路十五18】「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
﹝原文直譯﹞「...父親,我向著天,並在你面前犯了罪。」
﹝背景註解﹞「我得罪了天,」猶太人通常不敢直呼神為神,而改以天代表神。
﹝靈意註解﹞「我要起來,」豫表罪人醒悟後的悔改決心。
﹝話中之光﹞(一)人若單單醒悟,而沒有心思的轉變(悔改),仍舊於事無補。
(二)悔改必須到父神那裏去,向祂悔改;悔改不是向善悔改,不是改邪歸正,乃是心思轉向神。
(三)任何犯罪的事,不單是得罪了人,乃是得罪了神自己;並且是因為得罪了神,才會至於得罪了人。
(四)一個人若能真正認識自己敗壞的光景,就差不多已經走上蒙恩得救的路口了。
【路十五19】「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罷。”」
﹝文意註解﹞浪子這話顯示:(1)他不曉得父親愛的心;(2)他不敢奢望作兒子的福分;(3)他想將功贖罪。
﹝靈意註解﹞「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表徵人以為自己不配白白得著神的恩典。
「把我當作一個雇工罷,」表徵人想藉著改良行為來討神的喜悅。
﹝話中之光﹞(一)墮落的罪人一旦悔改了,總想為神作工或事奉神,以得祂的恩寵,不曉得這種思想乃是違反神的愛和恩,並且對神的心和意願是個侮辱。
(二)人對救恩的估量,往往還帶著「雇工」的錯誤觀念:我把神所當得的給神,神就把我所當得的給我;我給神作工,神給我工錢;我給神作多少,神就給我多少錢。
【路十五20】「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裏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
﹝文意註解﹞「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這不是偶然發生的;父親必定是天天倚門眺望,癡癡地等待浪子回家。
「就動了慈心,」原文是『就有了憐憫』。注意,在小兒子還未曾說一句話以前,父親就已動了慈心。
「跑去,」『跑』字顯明父親是何等迫切!這是用最短的時間來縮短空間的距離。
「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這是溫暖慈愛的接納。
注意,本節對父親的描述非常生動:(1)『看見』,眼動了;(2)『動了慈心』,心動了;(3)『跑去』,腳動了;(4)『抱著』手動了;(5)『連連與他親嘴』,口動了。父親的全人都動了。
﹝話中之光﹞(一)「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裏去,」浪子若是光在心裏醒悟,而沒有悔改的行動,就仍得不到父親的接納;我們必須以外面的行動來配合裏面的感動。
(二)「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不是浪子去叩家門,乃是父親早就開門在外等候巴望著浪子。不是罪人悔改歸向神,乃是神等候接納悔改的罪人。
(三)不是罪人禱告感動神的心才蒙赦免,乃是罪人一有悔改的表示,神的心早就赦免了他。
(四)罪人在悔改時原以為神是何等的威嚴可畏,但在悔改之後卻發現神是何等的可親可近!
(五)浪子(罪人)回到父神那裏,是由於聖靈的尋找(參8節);父神接納回來的浪子,是基於基督在祂救贖裏的尋找(參4節)。
【路十五21】「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
﹝文意註解﹞注意浪子在本節的話,並沒有把原先豫備好的話說完,尚缺一句『把我當作一個雇工罷』(參19節),表示他的話被父親打斷了。
﹝話中之光﹞神只接受人認罪的禱告,不接受人將功贖罪的禱告。神喜悅人承認自己的不是,不喜悅人自以為還能為神作甚麼。
【路十五22】「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
﹝原文字義﹞「上好的」第一的。
﹝文意註解﹞「父親卻吩咐僕人說,」『卻』字滿了愛和恩!這與浪子的念頭相反,打斷了他的胡言亂語。
「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父親只說『那』,僕人就知道所指的是甚麼;『那』字指明一件特別的袍子,是在這特別的時候,為這特別的目的豫備的;『上好的袍子』是高貴的標記,代表作兒子的地位。『快』字與父親的『跑』(參20節)相配。
「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戒指』是權柄的標記,代表作兒子的權柄。
「把鞋穿在他腳上,」奴隸只能赤足,『鞋』是自由的標記,代表作兒子的自由。
袍子、戒指和鞋,每一樣都是代表有地位和被接納的記號(參創四十一42;亞三4)。
﹝靈意註解﹞「僕人,」豫表天使,他們是服役的靈,奉差遣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來一14)。
「那上好的袍子,」表徵基督是那滿足神的義,遮蓋悔改的罪人(耶廿三6;林前一30;參賽六十一10;亞三4)。
「戒指,」表徵神在蒙悅納之信徒身上所給聖靈的印記(參弗一13;創廿四47;四十一42)
「鞋,」表徵神救恩的能力,使信徒與污穢之地有所分別。
﹝話中之光﹞(一)得救是照著神的思想,不是照著你我的思想。
(二)我們本該被定罪,神「卻」稱義我們;我們本該受懲罰,神「卻」恩待我們。
(三)罪人何時一回頭,他在神的眼中立刻就是兒子。
(四)「那上好的袍子」,就是第一的袍子,頂替了回家浪子污穢的衣服(參賽六十四6)。
(五)身上的袍子、手上的戒指和腳上鞋的裝飾,使可憐的浪子與他豐富的父親相配,而有資格進入父家,與父親一同坐席。神的救恩是用基督和聖靈裝飾我們,叫我們享受祂家中的豐富。
(六)救恩是表明神家的富足,不是表明我們的貧窮。一個屬神家裏的人,可以放心享用神家的豐富,不要怕被我們花光了。
【路十五23】「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喫喝快樂;」
﹝原文字義﹞「宰」犧牲,獻祭。
﹝背景註解﹞『肥牛犢』是猶太人專門養在牛圈中,以備遇到重大喜事和特殊場合之用,例如招待高貴客人或特別的節期。
﹝文意註解﹞『上好的袍子』(22節)使浪子有資格符合他父親的要求,使父親心滿意足;『肥牛犢』使他得著飽足,不再饑餓。因此,父和子能一同快樂。
﹝靈意註解﹞『肥牛犢』表徵豐富的基督(參弗三8),祂在十字架上受死,成為我們信徒的享受。
神的救恩有兩面:上好的袍子所表徵外面客觀的一面,以及肥牛犢所表徵裏面主觀的一面。基督作我們的義,是我們外面的救恩;基督作我們的生命給我們享受,是我們裏面的救恩。
【路十五24】「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
﹝靈意註解﹞「死而復活,失而又得,」所有失喪的罪人,在神眼中都是死的;他們得救時,就都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了(參弗二1,5;約五24~25;西二13)。因此,每一個真實的信徒,在神的眼中乃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
﹝話中之光﹞(一)「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在三一神的眼中,比原有天然的東西更為可貴,更叫祂歡喜快樂(參7,10節)。
(二)持守人天然的好處,保存與生俱來的良善,並無多少屬靈的價值;乃是經過十字架死的工作,而顯出基督復活的生命,才符合神永遠的心意。
(三)「他們就快樂起來,」救恩的喜樂一旦開了端,是沒有完結的。
【路十五25】「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裏;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
﹝靈意註解﹞『大兒子』表徵自義不知悔改的人,在此特指法利賽人和文士(參2節),靠著他們的行為(在田裏所表徵的),追求律法的義(參羅九31~32)。
【路十五26】「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甚麼事。」
【路十五27】「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肥牛犢宰了。”」
﹝原文字義﹞「無災無病」健全的,健康的。
【路十五28】「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
﹝靈意註解﹞「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大兒子的憤恨,正像那些反對主耶穌的法利賽人和文士的態度。
人的罪有兩種:身體的罪和性情的罪;小兒子所犯的是身體的罪,而大兒子卻犯了屬性情的罪。性情的罪包括自私、嫉妒、驕傲、怒氣、不和善、自義、惡毒、殘忍。
﹝話中之光﹞(一)達秘說:『神所喜悅之處,自義就沒有立足之地;如果神對罪人好,我的義又有何用處呢?』
(二)我們總要細心省察自己,不可有大兒子這樣的精神,當別人歡歡喜喜進入神的國,我們卻在外面賭氣,「不肯進去」。
【路十五29】「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原文字義﹞「違背」輕忽,廢掉,從旁過去。
﹝文意註解﹞注意,大兒子所想望的是和他的朋友一同快樂,卻不肯進到家裏和父親一同快樂。
﹝靈意註解﹞「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表徵法利賽人和文士在律法之下為奴,遵行其字句規條。
【路十五30】「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
﹝文意註解﹞注意,大兒子在29~30節的話中,從未稱呼『父親』,而用『你,你,你』;這表示他雖然勞苦費力,心中卻不尊敬他父親,反而怨恨不滿。
『你這個兒子』哥哥含恨的心相當苦毒,甚至不肯承認這浪子是他的弟弟。這比喻表明法利賽人不明白神的愛,他們心中所存以自我中心的排他意識,與神的愛心,兩者之間有天壤之別。
【路十五31】「父親對他說:“兒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話中之光﹞缺乏屬靈啟示的人,並不認識神的同在(「常和我同在」),和基督的豐滿(「我一切所有的」),就是神所要給人的賞賜(「都是你的」)。因此,在他們的宗教生活中,從未嘗過基督作他們的滿足和喜樂(參29節),而對那似乎不如他們敬虔的小弟兄,竟反倒得著豐滿的享受,感到嫉妒,不屑與他們一同進入豐滿的享受裏(參28節)。
【路十五32】「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請參閱第24節註解。
叁、靈訓要義
【神救恩的比喻總論】
一、豫表三一神的工作:
1.聖子耶穌基督的尋找扛回(3~7節)
2.聖靈的光照找著(8~10節)
3.聖父的接納得回(11~32節)
二、象徵人與神的三種關係:
1.羊象徵人原是神所牧養看顧的(3~7節)
2.錢象徵人原是神所寶貴的財產(8~10節)
3.兒子象徵人原是出於神,且是為著神的喜樂而有的(11~32節)
三、象徵罪惡的三種原因和結果:
1.如羊因無知而失迷在曠野中(3~7節)
2.如錢因由高處墜掉而失落在黑暗中(8~10節)
3.如浪子因離開父家而浪蕩在罪惡中(11~32節)
四、象徵悔改的三個原因和結果:
1.因主的尋找而被扛在祂的肩上(3~7節)──由祂負責
2.因聖靈的光照而被戴在祂頭上(8~10節)──由祂珍愛
3.因父神的接納而被在抱祂懷中(11~32節)──由祂保護
五、象徵神喜悅罪人悔改,過於自義而不知悔改的人:
1.失迷的一隻羊被尋回豫表罪人悔改,九十九隻羊豫表自義而不知悔改的人(3~7節)
2.失落的一塊錢被找著豫表罪人悔改,九塊錢豫表自義而不知悔改的人(8~10節)
3.小兒子回家豫表罪人悔改,大兒子豫表自義而不知悔改的人(11~32節)
【牧人尋找失迷的羊】
一、有一百隻羊(4節上)──豫表世人都是屬於主的
二、失去一隻(4節中)──豫表罪人離開主而失迷在世界裏
三、去找那失去的羊(4節下)─豫表主來尋找人
四、找著了,就歡歡喜喜(5節上)──豫表主喜悅罪人悔改
五、扛在肩上,回到家裏(5節下)──豫表主的能力帶領罪人歸回神家
六、請朋友鄰舍和他一同歡喜(6節)──豫表三一神和天使為罪人悔改而歡喜
七、比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7節)──豫表比自義而不知悔改的人更叫祂喜樂
【婦人尋找失落的錢】
一、一個婦人(8節上)──豫表聖靈
二、有十塊錢(8節中)──豫表世人都是屬於祂的
三、失落一塊(8節中)──豫表罪人失落在黑暗裏
四、點上燈(8節中)──豫表聖靈的光照
五、打掃屋子(8節中)──豫表感動人的心房
六、細細的找(8節中)──豫表聖靈的塗抹無微不至
七、直到找著(8節下)──豫表直到使罪人悔改
八、請朋友鄰舍和她一同歡喜(9~10節)──豫表三一神和天使為罪人悔改而歡喜
【父親接納浪子回頭】
一、一個父親(11節上)──豫表父神
二、兩個兒子(11節下)──豫表世人都是出於神的
三、小兒子(12節上)──豫表罪人
四、求父親分家業給他(12節下)──豫表從神得著一切天賦和財物
五、收拾他一切所有的(13節上)──豫表人悖逆神,不讓神管
六、往遠方去了(13節中)──豫表人遠離了神
七、任意忘為,浪費貲財(13節下)──豫表人墮落在罪惡中,傷害身心
八、耗盡一切所有的(14節上)──豫表人在罪中耗盡一切神所賜的
九、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14節中)──豫表世界無何可滿足他的心靈
十、就窮苦起來(14節下)──豫表心靈的貧窮、虛空
十一、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15節上)──豫表依靠屬人的辦法
十二、到田裏放豬(15節下)──豫表在世界裏過污穢的罪惡生活
十三、連豬所吃的豆莢也不得充饑(16節)──豫表所過的乃非人的生活
十四、醒悟過來(17節上)──豫表罪人心靈的覺醒
十五、父親有多少雇工,口糧有餘(17節下)──豫表嚮往神的福分
十六、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18節上)──豫表心中起意歸向神
十七、向父親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18節下)──豫表自覺得罪了神
十八、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19節上)──豫表自覺不配白白得著神的福分
十九、把我當作一個雇工罷(19節下)──豫表想靠自己的行為立功補過
廿、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裏去(20節上)──豫表將心裏的感覺付諸行動
廿一、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20節中)──豫表神天天等待罪人悔改,一見人有悔改的跡象,就以憐憫、慈愛相待
廿二、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親嘴(20節下)──豫表神的赦免是立即且完全的
廿三、兒子說...(21節)──豫表罪人悔改的禱告
廿四、父親『卻』(22節上)──豫表神的回應完全出乎罪人的意外
廿五、僕人(22節中)──豫表天使
廿六、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上(22節中)──豫表給罪人穿上基督作義袍,得以在神面前稱義(參賽六十一10;林前一30)
廿七、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22節中)──豫表給罪人得著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參弗一13)
廿八、把鞋穿在他腳上(22節下)──豫表給罪人得著福音的好處,就是救恩的能力,得以與世俗有所分別(參弗六15)
廿九、把那肥牛犢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23節)──豫表基督在十字架上為人被殺贖罪,成為神和人共同的享受
卅、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24節上)──豫表罪人原本在神面前是死在罪惡過犯中的,如今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參弗二1,5)
卅一、失而又得的(24節中)──豫表罪人原本遠離神、不要神,如今回轉歸向神
卅二、他們就快樂起來(24節下)──豫表神和人一同有滿足的喜樂
【浪子的三個階段】
一、往遠方去了(12~16節)──遠離神的階段:
1.愛錢過於愛父(神)
2.愛罪中之樂過於愛錢
3.投靠人不投靠父(神)
二、醒悟過來(17~21節)──悔改轉向的階段:
1.看見自己可憐的光景
2.嚮往父(神)家的福分
3.向父(神)認罪悔改
三、快樂起來(22~24節)──享受救恩喜樂的階段:
1.享受父(神)的接納和豐富的備辦
2.享受基督作公義的衣袍
3.享受聖靈作印記
4.享受福音的好處,就是救恩的能力
5.享受基督的生命,並享受祂作生命的供應
6.在父(神)家享受屬天的喜樂
【五個『起來』所表明罪人悔改的心路歷程】
一、『收拾起來』(13節)──將神所賜的才智和物品據為己有,只為滿足自己的慾望與享受
二、『窮苦起來』(14節)──遠離神的結果,必然導致心靈的貧窮與虛空
三、『我要起來』(18節)──因聖靈的光照而有所醒悟
四、『於是起來』(20節)──運用意志將悔改的心付諸行動
五、『快樂起來』(24節)──罪人悔改的結果,神人同樂
【一個自義不知悔改的人】
一、大兒子(25節上)──豫表自義不知悔改的人
二、在田裏作工(25節中)──豫表在世界上靠行為立功討神歡喜
三、聽見父親歡迎弟弟回家就生氣(25節下~28節上)──豫表不贊同神救贖的辦法
四、不肯進去(28節中)──豫表不肯加入神的教會
五、埋怨父親沒有酬報他的多年忠心服事(29節上)──豫表人的自義,以為已經完全遵行了神的律法,應當得神賞賜
六、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29節下)──豫表在神之外,別有所樂
【大小兩個兒子的比較】
一、大小兩個兒子都是浪子:
1.一個在田裏作工(25節),一個在田裏放豬(15節)──都在世界
2.一個離家不遠(25節),一個往遠方去了(13節)──都離開神家
3.一個有朋友(29節),一個有娼妓(30節)──都在神之外,心有別戀
4.一個需要父親出來勸他(28節),一個需要父親等候巴望(20節)──都未符合神的心意
5.一個是失迷在自義裏(29節),一個是失迷在罪惡裏(13~16節)──都是浪子
二、大兒子還不如小兒子:
1.遠方的小兒子回來了(20節),離家不遠的大兒子卻不肯進去(28節)
2.小兒子和父親快樂起來(24節),大兒子卻向父親生氣(28節)
3.小兒子自覺得罪了父親(21節),大兒子卻覺父親虧欠了他(29節)
4.小兒子自覺不配作兒子(21節),大兒子卻覺作父親的不配(29節)
5.小兒子在父前認罪自卑(21節),大兒子卻在父前自誇驕傲(29節)
6.小兒子以父為樂(24節),大兒子卻以朋友為樂(29節)
【認識天父的心】
一、賞給人應得的家業(12節)──待人寬厚,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參太五45)
二、人的要求雖不合理,卻仍照給(12節)──給人自由的意志,尊重人的主權
三、等候、盼望罪人悔改(20節上)
四、接納、赦免悔改的罪人(20節下)
五、賞賜人兒子的地位( 22節)──叫我們藉著基督耶穌得兒子的名分(弗一5)
六、與悔改的罪人同享救恩的喜樂(23節)
七、遷就、勸勉自義不知悔改的罪人(28節)
八、願意把祂一切所有的都賞賜給人(
31節)──應許給人屬天的福分
九、不念人的舊惡,只看人的現狀(24,32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路加福音註解》
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拾穗
【路十五4尋找迷羊「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
主耶穌愛祂的每一隻羊,在一百隻羊中,失去一隻,祂也不肯放棄,一定要去尋找直到找著,然後為它的歡喜是非常大的。我們每個信徒都是主一個一個找回來的。因為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賽53:6;彼前2:25)。主將我們領回到祂的圈中,但還有羊迷失,分散,容易成野獸的食物(結34:5),即或是一隻,也應當去尋找,有誰去尋找呢?
主將這責任托付我們,祂的心在迷失的羊身上,天天盼望有人去尋找救回,可是無人去尋找,因為人只顧自己的安逸,享受,無人體會主的心,憐愛迷失的羊,以至主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賽6:8)古時有以賽亞應召,歷代也都有人奉差遣去尋找迷失的羊,今天何曾沒有這個需要呢?只是有誰願意撇下別的事,肯為主冒險勞苦呢?
如果到滿山滿谷去我的話,迷失的羊並不難找到。坐在家中是找不到的,當找回一只迷失的羊的時候,天上也要大大歡喜快樂。我們如果能使天上的主和天使並其他聖徒快樂,是何等榮耀的事,我們自己也就更快樂了。──《每日天糧》
【路十五8】「或是一個婦人有十塊錢,若失落一塊,豈不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地找,直到找著嗎?」
「十塊錢」:一塊錢相當於當時一天的工資。──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十五10】「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 」
「歡喜」:比較好的翻譯是「歡喜起來」。──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十五13】「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財。」
「浪費」:是「分散」的意思。
「放蕩」:意思是指「無可救藥,不能節省,喜歡花錢」。
「任意放蕩」:指「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十五14】「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
「窮苦」:「落後」、「晚了」、「入不敷出」。──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十五15】「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
「一個人」:原文是「公民中的一個人」,亦即小兒子投靠的人具有羅馬公民身份。
「放豬」:在當時是最低賤的行業,而猶太人又禁止吃豬肉,因此對猶太人而言,這更是一種污穢墮落的工作(可以參考利11:7)。──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十五16】「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饑,也沒有人給他。」
「豆莢」:中東和地中海盆地常見的一種常青樹所結的種子,多供家畜食用。──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十五17醒悟過來「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許多雇工,口糧有餘……」】
世上有許多浪子,但有沒有醒悟過來是極大的轉折和區別。如果一直迷糊,墮落下去,那要落到何等可恥的下場,今天不知道有多少浪子仍然在遠離父家,任意放蕩、貪戀世俗、放縱情欲、尋求罪中之樂。將神所賜的寶貴生命、光陰、力量都消耗殆盡,過一種非常空虛的生活,內心中毫無平安喜樂,仍不醒悟。
直到有一天,遭遇饑荒,窮苦起來,投人無著,只有放豬,甚至連豬所吃的豆莢也得不到充饑,環境大變了,遭遇不幸了,快樂過去了,人情不值一文了,他的幻想破滅了,臨到非常可怕的結局,他無法生活下去,無力承當得住。在走投無路,求告無門的時候,會忽然轉念,想到父親和父家,外人靠不住,父親怎樣呢?在外面困苦窮乏饑餓難忍,在父家裡怎樣呢?
他醒悟過來了,父親是會收留的,父家總比外邊好。外邊的快樂是暫時的,人情比紙還薄,一切都是如夢如影,還是醒悟過來吧!只有天父是真正愛你的,只有天家是豐富、快樂、永久的,切莫等到像浪子受盡痛苦幾乎困死他鄉時才醒悟。──《每日天糧》
【路十五22】「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
「袍子」:指精緻大方,長度到腳的外袍。
「上好的袍子」:原文意義是「最好、最有價值的袍子」。
「鞋」:原意是「穿在底下的」,亦即是指「鞋子」。鞋子和戒指在當時都有特殊意義,穿戴這兩樣的人是屬於「自由人」,當時的奴僕都是打赤腳的。──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十五22】「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
神是太豐富了,所以祂最大的喜樂,就是賜給。祂的倉庫太豐盈了,所以當我們拒絕祂,不讓祂有機會把祂寶藏淋漓盡致地傾瀉到我們身上時,祂的心是何等的痛苦!那位浪子回到家門時,父親從未因他的浪費而責備他,也未曾查詢浪子如何揮霍他的產業。父親唯一的喜樂,是因兒子回家後,使他有機會可以在兒子身上花用更多的財富!當他看見這一個兒子,還需要袍子,戒指,鞋子和豐富的筵席時,他真是快樂極了!反而在大兒子身上因無用武之地,而感到很難過!當我們想要為神籌措張羅一切時,神的心是很難過的!因我們的神是多麼,多麼和多麼的富足!我們讓祂在我們身上不斷的賜給,賜給,再賜給時,祂才會得到真實的喜樂。祂要作一個永遠的賜給者,祂也要作一個永遠的成全者。只要我們能夠看見祂是多麼的豐富,和多麼的偉大,那就好了!――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路十五23】「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
「肥牛犢」:意思是「用麥飼養的牛犢」。這種牛犢是為了喜慶時食用而特別飼養的。──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十五26】「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什麼事。」
「問」:原文顯示大兒子是「一再重複的問」,顯示態度的迫切。──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十五27】「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地回來,把肥牛犢宰了!」
「無災無病」:意思是「身體健康」。──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十五28】「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
「勸他」:「開始、而且繼續不斷的勸告他」。──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十五29】「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我「服事」你這多年:這字是由「奴僕」變化而來,意思是表明大兒子認為他在家中像奴隸一樣的工作。
「違背」:「忽略」或「疏忽」,另外原文的時態顯示他是「一次都沒有違背」。──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十五31】「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兒啊!你」:這幾個字有強調的作用,意思是要大兒子思考自己的處境。──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十五32】「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理當歡喜快樂。」
想到這個浪子回頭,他的福氣是何等的大,就為他快樂。但是,失一子的是誰呢?不是兒子,乃是父親。是父親苦,是父親受虧損,是父親枉費了心血。所以父親說,我這個兒子是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我們曾否想到,我們若是有一次的回頭,有一次的順服,會叫神的心快樂呢?福音的最高點,不是給我們看見罪人得著什麼,乃是給我們看見神得著什麼。
當我每次想我揀選一條道路,順服神一下,竟然能叫神的心快樂,叫神有所得著,是何等的好呢。神能創造宇宙,神能增加東西與人,唯神對於一個人的心,有失去的可能,神沒法勉強一個人的心!我想:像神這樣大、像神這樣無所不能無所不有、像神這樣一位造化的主,竟然要從一個像微蟲、像塵土的我有所得著,這是何等快樂呢?――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路十五1~32失羊,失錢,浪子三個比喻的要義解法如何?】
答: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耶穌接待稅吏和罪人,看見祂,與這些人為友,經常來往交談,吃喝同住,而生出怨言(路五30,七34,39,十五1,2,十九7),以為主必是歡喜他們卑劣的品格,同流相混,因此耶穌就講了這三個比喻,乃在顯明祂是不以接待罪人為恥,反倒是以接待罪人悔改為樂,為要施恩拯救他們,使法利賽人和文士那種自以為義,不存憐憫罪人的心,深能受到責備,應當有所反悟,效法基督的大愛才是。現將主所講的三個比喻要義解法如下:
1、失羊的比喻(路十五3-7)——「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這裡羊表示罪人,失去一隻,乃指一個失喪的罪人,如迷路的亡羊(詩一一九176,賽五三6,太十八12,彼前二25),為了念愛護這一類失之亡羊,要不那還在的九十九隻更為寶貴,必須找著牠,顯明耶穌尋找罪人之愛,祂是以為好牧人(約十11,14,結卅四11-13,15,16,路十九10)。「找著了,就歡歡喜喜的扛在肩上。回到家裡。」——表示牧人何等歡欣喜愛和保護(賽四十11,六三9,番三17)。「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為他這樣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在世上原是沒有一個不用悔改的義人(羅三10,23),這些不用改的義人,乃是指著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說的(路五32,十五2,十六15,十八9,箴卅12)。耶穌並不是輕視這些義人,但對那一個罪人的悔改信主,才能滿足祂的心意,得著天父的喜悅。
2、失錢的比喻(路十五8-10)——「或是一個婦人,有十塊錢,若失落一塊,豈不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的找,直到找著麼。」——聖經注釋家認為本章失羊比喻的牧人表示聖子,失錢比喻的婦人表示聖靈,浪子比喻的父親表示天父,這三個比喻是說明了聖父,聖子,聖靈三一真神合一的工作,如此,這一個婦人表示教會被聖靈所使用,聖靈藉著教會來尋找人(啟廿二17,弗五25-27)。銀錢,表示世人,是寶貴的,是君王的像(可八36,太廿二19,20),但錢也是髒汙的,表示人在罪中被污穢了(詩十四1-3,五三1-3,羅三10-12,23)。點上燈,表示神的道,是人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詩一一九105)。打掃屋子,表示聖靈尋找人,感動人(約十六7,8)。「找著了……一同歡喜罷……一個罪人的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意思表示失而復得的,是何等的喜樂,叫那些請看藐視稅吏和罪人的法利賽人和文士,知道有一個罪人的悔改,在天上連天使都要為他歡喜,該是多麼的看為寶貴。
3、浪子的比喻(路十五11-32)——這是耶穌對法利賽人和文士所講的第三個最生動而感人較長的比喻,本章的三個比喻,一個必一個重要,失羊的比喻是百分之一,失錢的比喻是十分之一。浪子的比喻是二分之一,都是論到失而復得的喜樂,充分表現了神的憐憫和慈愛,尤以浪子的比喻深刻而顯明:
①三個人的代表(路十五11)——大兒子標記法利賽人和文士,就是自以為義驕傲無比的罪人。小兒子乃指稅吏和罪人,就是悔改認罪的罪人。他們的父親是指三位一體的父神。
②小兒的打算(路十五12)——按照猶太人的規矩,承受產業的,次子所得的比長子應該是少一倍的,就是三分之一(申廿一17),本來要到父親死後才能分得產業的,但這小兒子對於父親沒有愛父感恩之心(參約壹二15,羅一20,21),不受他的約束,反而竟隨私意打算,請求父親分給家業,父親就答應了這事,表明天父尊重人的自由意志,當人不願意順從神管轄的時候,就是罪的源頭(創三),神只有任憑他們而行(羅一24,29,28),人若到了這種光景,就很危險了。
③小兒子的墮落(路十五13-16)——他的心是先已遠了父親,以後開始偏行己路,帶著財物離開家庭,任憑放蕩,表示遠離天父,逍遙自在,享受罪中之樂,自甘墮落敗壞,以致到了財源用盡,苦難來臨,走投無路的地步,只好投奔一個地方人家放豬,拿豆莢充饑,過奴僕的生活(申廿八47,48,何二6),真是作孽自受,罪無可恕,慘到極處。
④小兒子的悔改(路十五17-20)——這個浪子的回頭,是因他能「醒悟過來」如同噩夢初醒,悔不當初,想到父親家裡的豐富好處。「我要起來」——是以立定主意,罪人回歸,要向父親悔改認罪,自認不配稱為父親的兒子,懇求父親把他當作一個雇工,如此自卑為懷,甘作奴僕,占最下賤之地位。「於是起來」——表示他既立定主意,就已實際行動,到父親那裡去了,他的醒悟,決志,行動,乃為一個罪人悔改歸向天父最為可貴的榜樣。
⑤父親的大慈愛(路十五20-24)——「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顯明父親不等兒子先來認罪求赦,就親自跑去表示歡迎,不嫌浪子衣服襤褸,身體污穢,蓬首垢面。「連連與他親嘴」——表示父親的和好(創卅三4,撒下十四33,詩二12,雅四8),祂的大愛遮掩了一切的過錯(箴十12,詩五一1),雖然「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猶太人用天字或主字代替神的名稱,是出於恭敬(出廿7,參七一題),豈不知父親已經饒恕了他,算他為義,看他配為自己的兒子(路十八13,14,羅三23-25)。「所以就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表示神的義袍,乃為稱義的見證(賽六一3,10,亞二3-5,腓三9)。「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就是列印的戒指,表示有權柄有聖靈的印記(創四一42,弗一13,14,加四6)。「把鞋穿在他腳上」——表示平安福音的鞋(弗六15)。「把那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表示飽享筵歡樂,滿得靈恩,恢復靈力(參十四15,啟三20)。「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表示這個浪子從前是在罪上死去,如今已經出死入生,卻在義上因信而活,回歸父家神的慈懷得救享受福分了(約壹三14,羅八10,弗二1,8,西二13)。以上這一段敘述父親對於收留浪子所表現的態度與情節,將父神豐富的憐憫和大愛完全顯明出來(弗二4,5)。
⑥大兒子的自義(路十五25-32)——他得知弟弟回來,受到父親熱烈的接待,就氣憤填膺,不聽父親的勸導,進去與弟兄同席吃飯,十足表現他是自以為義,藐視罪人,不念親情,不願因罪人悔改而一同歡樂,他對父親自表服事多年,一直順名,自誇功勞不小,且在父親面前批評兄弟惡行罪跡,傾家蕩產,因此妒火中燒,心懷不平,埋怨父親的虧待,卻不能體貼慈父愛子之苦心,憐愛罪人之熱切,豈不知他已常和父親同在享受一切,常蒙愛顧恩惠,而無感恩之心,並未看重他作兒子的地位和當盡人子孝親之本分,他身為長子,對於兄弟理當負有照顧之責,把這個漂流在外的浪子尋找回來才是(創四9,四三16,30,31,33,34,雅五19,20)。由大兒子的一切言行表情看來,他的身雖在家,心卻顯然已是遠離天父慈懷,亦與浪子無異也。——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路加十五章的五個「起來」】(一)「收拾起來」(13節):將神所賜予世人的好處與才能據為己有,作為自己的本領,僅求滿足自己的願望與享受。(二)「窮苦起來」(14節):遠離神的結果,必然招致心靈的貧窮、空虛與惶恐。(三)「我要起來」(18節):這是醒悟、悔改的先聲;世人的滅亡與得救,繫於一念之間。(四)「於是起來」(20節):人若受感而不見諸行動,仍然得不到神的恩典;知罪悔罪,更要緊的是決心離罪歸向神,這是得救的不二法門。(五)「快樂起來」(24節):浪子回頭,神人同樂。─《講壇選載》陳炎新
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例證
【路十五4】耶穌對他們說出了失羊的比喻以及牧羊人的喜樂。猶大地牧羊人的使命,艱鉅並且危險。草原固然稀少,中央的高原亦只有幾哩寬,高原之外便是陡峭的懸崖,和可怕的荒涼沙漠。由於草原上並沒有欄柵,因此羊極容易走迷。喬治.史密夫(George Adam Smith)描述這些牧羊人說:『高曠的荒原上,晚間野狼在嚎叫,牧羊人不眠不休,放眼四望,不避風箱,手執武器,斜靠在他的杖上,為四散的群羊徹夜警戒,而每一隻羊他都放在心上。這樣你便明白為甚麼牧羊人在猶太人歷史中佔有顯著的地位;為甚麼他們把這個名稱給他們的王,並且把他作為上帝保佑的象徵;為甚麼基督拿牧羊人作為自我犧牲的典型。』──《每日研經叢書》
【路十五8】在這個比喻中的錢幣是一個銀達媽,約值四便士。在巴勒斯坦人的農舍失落一塊錢幣,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若要把這塊錢幣找回來,那就得要花上一段頗長的時間了。房舍只有一扇圓窗,窗的大小不外乎是十八吋的直徑,可以透進來的光極為有限,因此屋子裏通常都是一片陰暗。地板是一片壓實了的泥土,蓋上一些乾蘆葦和燈心草,要在這樣的地板尋索一個錢幣,就好比在海底裏撈針。婦人打掃屋子,好盼望見到銀錢的閃光,或是在碰到它時聽見響聲。──《每日研經叢書》
【路十五8~9那婦人所失去的一塊錢是什麼錢?何以她要這樣費心去找尋,而且找到後要與朋友鄰舍一同歡喜快樂?】
這婦人所有的“十塊錢”,不是普通的錢,乃是“飾錢”,是在結婚之夜,新郎送給新娘的。這十塊錢是排成一行的縫在一條布帶上,捆在新娘的頭上,別人在她的前額處看見這十塊錢,便知道她是一位已婚婦人,不是童女。
日子久了,分別縫在帶上的“飾錢”可能縫線斷了,便跌在地上。如果不去把它找回,不能把一行的十塊錢帶在前額上,便覺失禮,所以這個婦人必須設法將它找回。同時她的親朋如果知道她已經失掉的一塊“飾錢”找到了,也一定為她歡喜,而且婦女們的歡喜更大。
這一塊錢,原文是一個“都拉黑馬”(DRACHMA),約值美金一角六分。
現在以色列的拿撒勒婦女仍然佩帶這種“飾錢”,稱之為SEMEDI(閃美錢)。
多數人解釋路加福音十五章的三個故事,比方“聖子”對迷路的羊的尋找,“聖靈”藉著教會(婦女為預表)對迷失的“人性”(錢上有一人像)的重生,“聖父”對浪子的愛。――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路十五11~15門開著】
華特雨果博士在其著名的講章「基督是門」裡,提到一個蘇格蘭女孩偏離主的道和雙親的教誨。有一天晚上她在愛丁堡突萌短見。不過她希望回到兒時的家作最後一次的巡禮。在黑漆漆的夜晚她找到了母親當時獨自居住的小屋,她通過小徑進到院子,向這舊屋作最後一瞥。因為時間已晚,所有的景象都很朦朧,她發現前門仍舊開著!她以為發生了什麼事故,於是喊「媽,媽,你沒事吧!」這時蘇格蘭老婦哭著說,「女兒,自你離家之後,多少天來我一直求主帶你平安回來,我向主說『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我要把門開著,讓她知道我在歡迎她。』」
朋友,不管你是誰,你做了什麼事,你去過那裡,你犯罪多久,有一雙慈愛的手一直張開著歡迎、等待著你。主耶穌說,「我就是門」,又說「凡勞苦擔重擔的,可以到我這裡來,我要讓他得安息。」如果你自私,背離父母、教會、聖經和恩主——回家吧,請你憑信心踏入開著的門!——R.W.D.——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路十五20】有一次,林肯被問及如何處置那些反叛的南人,他們最後被打敗了,並且被逼回歸美國的聯邦。發問的人期待林肯會進行極度殘忍的報復,但林肯回答說:『我會以他們從來沒有叛離般的對待他們。』
上帝愛的奇妙,就在祂待我們如此。──《每日研經叢書》
【路十五28「不肯進去。」】
哥哥在暗中,相形之下使回頭浪子光耀的畫面更加明顯。這好似在大禮拜堂裡天使的面貌十分光亮,因為建築的角度顯為突出。
我們看罪,不在神學方面,而在日常的生活,可以為它分為兩種,身體的罪,還是性情的罪——自私情欲的罪。那哥哥是屬性情的罪,而弟弟卻是身體的罪,我們可能以為浪子所犯的罪更重,但是以後他不是得著饒恕與復興嗎?那哥哥站在屋外,不參與筵席。耶穌是指法利賽人,豈不比稅吏罪人更沒有希望嗎?我們不能推理至很遠的地步,至少要問我們現在的境況,是否像哥哥那樣,日日服事好似十分孝順,卻實際只在門外,不肯進去?
再分析這種氣忿的話,出自那哥哥的口,其中包括嫉妒驕傲、怒氣、不和善、自義、惡毒、殘忍。這種話說出來,好似在湖面上有泡沫,證明水底十分污穢。我們總要細心省察自己,不可有這樣的精神,當別人歡歡喜喜進入天國,我們卻外外面賭氣,不肯進去。
── 邁爾《珍貴的片刻》
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綱目
【浪子的程途可比世人的經歷】(路十五11~24)
一、清潔(11節;參創一26~二25)
二、陷罪(12~16節;參創三1~六7)
三、悔改(17~19節;參亞十二10~14)
四、得救(20~21節;參亞十三1~2)
五、享福(22~24節;參啟廿一1~廿二5)
── 丁良才《經題模範》
【浪子回頭(路十五11~24)】
一、醒悟過來──覺悟己錯(17節)
二、懊悔前非──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19節)
三、明明承認──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18節)
四、棄惡從善──於是起來往他父親裏去(20節)
── 丁良才《經題模範》
【完全的救恩】
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一、牧人尋找迷羊
1.一百隻中失去一隻
2.因糊塗而迷失
3.找著了,歡歡喜喜的扛在肩上
二、婦人尋找失落的錢
1.十塊錢失落一塊
2.從高處掉落
3.點上燈,打掃屋子
三、慈父迎接浪子
1.兩個兒子中的小兒子
2.任意放蕩,浪費貲財
3.赦免和供給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路加福音第十五章】
一、牧羊人的喜樂(十五1-7)
二、婦人失而復得的錢幣(十五8-10)
三、慈父的故事(十五11-32)
──《每日研經叢書》
【路加福音第十五章】
一、失羊的比喻(一五1~7)
二、失錢的比喻(一五8~10)
三、浪子的比喻(一五11~32)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死而復活失而又得(十五1~32)】
一、引言(1~2)
二、失而又得(3~24)
1.失羊的比喻(4~7)
2.失錢的比喻(8~10)
3.浪子的比喻(11~24)
三、大兒子的光景(25~32)
──《新舊約輔讀》
【牧人找羊(詩歌:莫非就是你)】
讀經:路加福音十五章三至七節
一、人是神的羊
1、人是神所造的,所以人是屬神的。
2、人不只是神所造的,人也是神所牧羊看顧的,像羊在牧人手下一樣。
3、神是人的牧者,所以神就是人的主人。
二、人失迷了(失,迷)
1、人生來是失迷的,在這點要證明,人一生下來好像什麼都懂,但卻不知道
自己是從何處來?往何處去?自己是屬誰的,請問,哪一個人是你的主人。物各有主,你這麼大的人還不知道你是屬誰的人,你說丈夫是你的主,丈夫死了,你屬誰。父母是你的主,父母死了你又屬誰。
2、人失迷的原因是因為有罪,人是生,長,活在罪惡中,所以人是一個失迷
的人。
3、人的失迷就是失去了神。人是為神所造,為神所牧羊的,因為失去了神所
以就是失迷的。
三、神來找人
1、人雖然不知道自己失迷了,也無心尋找神,但是神卻來尋找人。
2、神尋找人的方法是神自己來作人的救主,就是成為肉身,作了拿撒勒人耶
穌。所以耶穌不只是人的救主,也是人的牧人。
3、神尋找人是藉著主耶穌,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將人找著將人找回。人是失迷
在罪惡裡,主在十字架上解決人的罪就是找著人。主耶穌死而復活將生命分給人,就是尋回人因為復活的生命是叫人回到神那裡去。
四、如何接受神的尋找
1、承認自己是失迷的人,失掉了神。
2、悔改歸向神。
3、接受基督和祂的救贖。
(1)脫罪離開失迷之地。
(2)得著生命回到神面前。
──《福音材料267題》
【婦人找錢】
讀經:路加福音十五章八至十節
一、人是神的財產(詩歌:莫非就是你)
1、人是神所造的,自然就是屬神的。
2、神看人為祂的財物,就是說神看人為寶貴。像這個女人看她的十塊錢為寶
貴一樣。
二、人失落了
1、人生來就是失落的。失落就是離開原主。你不知道你屬誰就證明你是失落
的。
2、你一失落就落到灰塵中。灰塵指著罪惡說的,落到灰塵中就是落到罪惡裡。
3、所以失落的結果,就是落在罪惡污穢裡。在罪堆裡過生活。
三、神來找人
1、前比喻說到神的牧人,來尋迷羊。這比喻說到神是婦人,尋找失錢。牧人群羊是在野外,婦人找錢是在屋內。所以前比喻的尋找是客觀的,這比喻的尋找是主觀的。
2、婦人尋錢,就是聖靈到我們心裡來尋找我們,牧人如何比方基督,婦人也如何比方聖靈。基督在一千九百年前來到地上,先有客觀的尋找。然後聖靈現在來到我們裡頭,再有主觀的尋找。
3、聖靈的尋找,第一步是點上燈。因為有黑暗所以才點燈,點燈就是聖靈的關照。這是說出我們失落的人裡頭是黑暗的,聖靈來了,用聖經的話語來關照我們,今天朋友所聽見的福音就是聖靈的光照。第二步是打掃屋子。屋子指著人的心房,打掃指著聖靈的感動。沒有經過打掃的心,不只是黑暗污穢的也是沈靜的。經過聖靈點燈打掃之後心裡就翻騰不安。第三步是細細的找,細找就是叫你裡面有很周密的思想和很細的感覺。聖靈光照,感動之後,就叫你想到已往現在和將來。第四步是直到找著,就是直到聖靈把你帶回來歸向神。
四、如何接受神的尋找
1、承認自己是失落的人。
2、要悔改歸向神。
3、接受聖靈的光照和帶領。
──《福音材料267題》
【慈父接浪子】
讀經:路加福音十五章十一至二十四節
一、人出於神
1、這個比方,把人和神的關係比作父子的關係,這就是證明人是出於神的。
2、人是神所造的。雖然人還沒有得著神自己的生命,但現在人生存的生命,乃是出於神的。從創造這一面來說,人也是神的兒子。
二、人遠離神
1、這個小兒子到了一個時候,就分取了父親的家業,離開父親到遠方去了。
2、這是比方人從神那裡取得了天然一切的稟賦,就遠離神了。
三、人活在罪中
1、小兒到遠方,就任意放蕩浪費資財,既然盡了一切所有,就窮苦起來,只好去放豬。
2、這比方人離開神,就落到罪惡裡,任意妄為將神給人一切的稟賦蕩盡了,就過罪中的生活。放豬乃是象徵過罪惡的生活,因為豬是污穢的東西。在這裡要形容人如何過放豬的生活,例如電影,跳舞等,都是放豬的生活,電影院子,就是豬圈。
四、人醒悟了
1、小兒子在窮困中就醒悟過來,想起父家的福樂。
2、這是比方在罪中,過罪惡的生活,到了窮途末路時就想起神來,或想起神的福分來。要形容窮困很容易叫人醒悟。有人犯罪還沒有到窮途時,是不容易醒悟的。跳舞打牌到了窮途才能醒悟過來。
五、人歸向神
1、小兒子醒悟過來,就定意回到父親那裡去。
2、人從罪惡途中醒悟過來時,也都是頂自然的要歸向神。
3、小兒子要歸向父親的時候,就想到自己的罪,覺得不配再作兒子,只願意作雇工。所以他就預備好了四句話去見父親。第一句是父親我得罪了天。第二句是又得罪了你。第三句是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第四句是求你把我當做一個雇工吧!
4、這是表明說:每逢一個罪人醒悟過來要轉向神時,都自然感覺自己得罪神,且覺得自己不配白白的得神的福分,只盼望在神面前修改自己,用自己的行為換得神的好待。兒子從父親所得的一切都是白得的。雇工所得的,都要付上代價,就是要有了行為才能得到。小兒子以為自己不配再作兒子,只求父親把他當做雇工,意思就是他不配從神百得,只好靠行為換得神的好待,這是每個悔改的人的錯誤觀念,因為人總想憑立功立德換得神的好待。他雖有謙卑的思想,感覺不配在做兒子,只願作雇工,但是卻不認識父的心腸。許多罪人雖有謙卑的思想卻不認識神的心腸。因此許多罪人都覺得喲啊立功立德換神的好待。
六、神接待人
1、小兒子回來,離父還遠的時候,父卻遠遠看見了他。這是證明不是他來轉向父,乃是父等候接待他。他想父是關在父家之內,需要叩門多時父才差人出來開門,然後藉著通報再向父求恩。哪知道不是他來歸向父,乃是父離家出來迎接他。
2、這就告訴我們說,不是罪人悔改歸向神,乃是神等候接納會改的罪人。許多人以為必須向神祈禱多時才能蒙神垂聽。哪知道神老早就在那裡等候接納悔改的罪人。
3、父一見了兒子就動了慈心。父的心先動了。就跑去抱著他的頸項。跑是腿動,跪就是用時間縮短空間的距離,這完全是父的慈心所作的,抱是手動了,也是全人動了。連連與他親嘴是人最能表情的部分都動了。
4、這表明說,天上的神,一碰見悔改的罪人,祂的慈心就動了,在時間上縮短了空間的距離,祂整個的心都堆在一個悔改的罪人身上。許多人悔改時,也都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覺。在他要悔改時,以為神是何等威嚴可畏,但在悔改之後他發現神是何等可親可近。
5、當父親與小兒子親嘴時,小兒子就開口說出所預備的話。他預備了四句話,剛說了三句,父親就開口打斷他的話,他說到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時,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拿來給他穿。「卻」子是要重講,因為「卻」字是新約裡的大字,這一「卻」我們就得救了。有人在客廳裡掛一個很大的「卻」字這是在很有意思。我該定罪,神「卻」來稱義,我該下地獄,但「卻」上天堂。父的心不忍得聽他說不配稱為兒子,所以父就吩咐人把那上好的袍子拿來給他穿。這個「那」字,是很重的一個字,「那」袍子是早已預備了的袍子。父親一說,僕人就知道了。所以父親只要說「那」上好的袍子,僕人就領會了。還戴上戒指,穿上鞋,宰了肥牛犢。
6、都出乎罪人的意外,神卻把預備好了的袍子(基督)拿來給他穿上。使父
與子得以相稱。
(1)穿上袍子指著基督作我們的義說的,罪人穿上基督,就與神相稱,
得稱為義。
(2)戒指的意思就是聖靈作印記。
(3)穿上鞋,叫他和地有了分離。鞋把人和地分開了,人一歸向神,得
稱為義,並有聖靈作印記之後,就能和地分開。
(4)吃肥牛犢是指著基督作生命給我們享受說的。基督進到我們裡頭我們才飽足快樂。
七、神人同樂
1、到這時,父親與小兒子一同吃喝快樂,兒子沒有回來,父親是不快樂的,當兒子在外面流蕩痛苦時,父親在家裡也痛苦的。
2、罪人沒有快樂,神也沒有快樂,等到罪人快樂了神才快樂。
八、結果
1、小兒子是失而又得,死而復活。
2、一個罪人歸向神,給神接納稱義得生,就是失而復得,死而復活。
──《福音材料26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