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6日星期五

使徒行傳第九章註解 使徒行傳第九章拾穗 使徒行傳第九章例證


使徒行傳第九章註解
【掃羅的轉變】
    一、掃羅原本極力殘害信奉這道的人(1~2)
    二、掃羅轉變的過程:(1)他被天上的光從四面照倒(3~4)(2)他從主的話認識基督與教會(4~5)(3)他被主引導(6)(4)他轉變的過程有見證人(7)(5)他順從主的引導(8~9)
    三、主對亞拿尼亞的引導:(1)吩咐亞拿尼亞去為掃羅按手(10~12)(2)亞拿尼亞的申述(13~14)(3)主解釋說掃羅是祂所揀選的器皿(15~16)
    四、掃羅得著亞拿尼亞的幫助:(1)亞拿尼亞為掃羅按手(17)(2)掃羅恢復視力後受浸(18)
    五、掃羅轉變後的情形:(1)他照顧肉身的需要――吃飯(19)(2)他照顧靈性的需要――與肢體有交通(19)(3)他向人傳揚福音,顯明人生的轉變(20~21)(4)他的屬靈能力在增長(22)
    六、掃羅為信仰遭受患難:(1)他面臨猶太人的謀害(23~25)(2)他面對耶穌撒冷信徒的疑懼(26~28)(3)他被打發往大數去避難(29~30)
    七、隨掃羅的轉變,帶來各處教會蒙恩的光景(31)(1)得平安;(2)被建立;(3)敬畏主,蒙聖靈安慰;(4)人數增多

【彼得職事的擴展】
    一、在呂大醫治癱瘓的以尼雅(32~35)
    二、在約帕使多加復活(36~43)

貳、逐節詳解

【徒九1「掃羅仍然向主的門徒,口吐威嚇兇殺的話,去見大祭司」
    〔文意註解〕「掃羅仍然向主的門徒」『仍然』表示是一種持續的行動;掃羅對教會的逼迫,是一種長久持續有計劃的行動。
          「口吐威嚇兇殺的話」意即『你們若不放棄信仰,就要繩之以法』。實際上掃羅並不是一個窮凶惡極的人,只因他在不信不明白的時候,誤認為基督徒是蔑視摩西律法、褻瀆神的一班人,因此逼迫基督徒還以為是事奉神。

【徒九2「求文書給大馬色的各會堂,若是找著信奉這道的人,無論男女,都准他捆綁帶到耶路撒冷。」
    〔文意註解〕「求 文書給大馬色的各會堂」『文書』或許只是一種請求協助緝拿罪犯的公函,實際上並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大馬色』即今敘利亞的首府,距離耶路撒冷約有二百五 十公里,有不少的猶太人居住在那裏;當時公會的權勢僅及於巴勒斯坦境內,或許是這些會堂也尊敬耶路撒冷大祭司的地位,所以接受其文書通告。
          「若是找著信奉這道的人」『道』原文不是指『道理』,乃是指『道路』;主耶穌自己說祂就是道路(約十四6),所以『信奉這道的人』就是指信仰主耶穌基督的人,也就是基督徒。
    〔話中之光〕()我們信徒是「信奉這道的人」,就是信靠主並在主裏面行走的人,所以我們若不是在主裏面行事為人,便是偏離主道。
          ()主讓我們看見這條道路,就是要我們行走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千萬不要作一個只會聽道,而不會行道的信徒。

【徒九3「掃羅行路,將到大馬色,忽然從天上發光,四面照著他。」
    〔文意註解〕「忽然從天上發光,四面照著他」這光既然是『四面』照著人,故必不是太陽的光,而是一種屬天、屬靈的光。
    〔話中之光〕()世人的道路,都是往錯謬裏直奔。但感謝主,我們乃是在未到終點之前,蒙主光照,將我們的道路改正過來。
          ()當我們讀經或禱告的時候,有時也會有光在我們的心裏照亮(彼後一19),給我們有屬靈的領悟和引導,這就是『得著光照』。
          ()許多人對於神的旨意,只有單方面的認識,以致常有偏激的情形,惟有求主從「四面」光照我們,好叫我們有全面且平衡的認識。

【徒九4「他就仆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逼迫我?』」
    〔文意註解〕「你為甚麼逼迫我?」『逼迫』原文是指持敵意去探尋。主在此不是說『你為甚麼逼迫信我的人』;主是說『你為甚麼逼迫我』。在這裏,主給掃羅看見,祂與一切信祂的人認同,並且是與他們合一的。這就是元首與身體的合一。掃羅所逼迫的是教會,但主的話表明逼迫教會就是逼迫基督,因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林前十二27;弗一22~23)
    〔靈意註解〕「他就仆倒在地」象徵他從前所有的宗教觀念、認識和看法,包括對舊約和律法的解釋,都傾倒在地,都被倒光了。
    〔話中之光〕()凡是碰見主的人,不能不仆倒俯伏;也只有那些被天上的光所擊倒的人,才算起頭對主有些微的認識。
          ()「你為甚麼逼迫我?」千萬不要以為得罪了弟兄,而沒有得罪基督。請記得,凡摸著身體中一個小肢體的,就是摸著頭;受傷的是肢體,感覺的是頭。
          ()人若作在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主身上;人若不作在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主身上(太廿五4045)
          ()逼迫信徒就是「逼迫我」,這對正在受逼迫和遭遇患難的信徒來說,是何等大的安慰――主與我們『感同身受』!
          ()掃羅自以為是『熱心』事奉(腓三6),但在主卻是「逼迫」,其原因乃在於缺乏耶穌基督的異象。可見沒有異象的事奉,往往越熱心,反而越叫主覺得受逼迫。

【徒九5「他說:『主阿,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
    〔文意註解〕「主阿,你是誰?」『主阿』這稱呼表示他知道和他說話的這一位並非等閒的人物,乃是在上有權柄的『主』。
          「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耶穌』意即那被釘十字架,死了
卻又復活、升天的拿撒勒人耶穌。當耶穌在世時,掃羅從未直接逼迫過祂。在這裏,主給掃羅看見,當他逼迫耶穌的門徒時,就是逼迫耶穌。
    〔話中之光〕()掃羅在主的光照中,先認識祂乃是掌管萬有的「主」,然後才認識祂是『救主』(2022)。我們也當把一生交託給主,承認祂是掌管我們一生的「主」。
          ()一切信主的人,乃是與主合一的,這就是元首與身體的合一。一切干犯身體的罪,就是干犯頭的罪。

【徒九6「起來,進城去,你所當作的事,必有人告訴你。」」
    〔文意註解〕主在本節的話,原是回答掃羅的第二個問題――『主阿,我當作甚麼』(徒廿二10)。在這個問題中,含示了掃羅已經承認耶穌是彌賽亞(就是基督),是掌管他一生的主。
          「起來,進城去」注意,主對這樣厲害逼迫教會的掃羅,除了質問他『為甚麼逼迫我』(4)並警誡他『你用腳踢刺是難的』(徒廿六14)之外,竟沒有一句責備的話,反而是對他有指引和託付。
          「你所當作的事,必有人告訴你」主的意思是說,你所當作的事,我不告訴你,有別人要告訴你。他所當作的事,主用別人告訴他。這一個是身體的啟示,主給他看見身體的原則。雖然掃羅(即未來的保羅)是一個主所大用的器皿,但是主還用另一個人去幫助他。
    〔話中之光〕()對於作錯事、行錯路的人,積極的教導和引領,勝於消極的責罰。
          ()主耶穌的指引常是一步一步的,而不是一次就全部指引的。
          ()我們作基督徒,一方面是從主直接得著啟示和供應,另一方面在身體裏,也間接透過弟兄姊妹得著主的啟示和供應。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不必靠別人,獨自一個人就可以在神面前得著一切。
          ()許多時候,聖靈在我們裏面的引導,是引導我們去接受別人的引導,是引導我們去得著別人的幫助;如果你不接受別人的幫助,你就要失去很多東西。
          ()許多基督徒,完全活在個人的境界裏,他們只憑著個人的感覺就定規了事情。這樣的人,並沒有看見身體。我們必須看見:我們不過是一個肢體,是受到限制的,我們都需要別的肢體的幫助。
          ()願神使我們現在就看見身體。惟有尋求交通的人,怕自己會錯的人,不敢單獨工作的人,才是看見身體的人。
          ()無 論在舊約或新約時代裏,神要祂的僕人在祂兒女中間作一件大的非常的事,神的指示不只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或是多方面的,而且彼此可以互相印證的。單方 面的啟示可以適合在個人的事上,可是不能適合在有關別人的事上。許多時候,我們清楚了神的旨意,還得尋求別方面的印證;如果沒有人的印證,也得有事或物的 印證。只有單方面的指示而一無其他方面的印證,往往是可疑的。
          ()教會中任何人,都不能單憑他一個人得著神的引導,就任意支使別人;神在教會中的引導,往往是眾信徒可以彼此印證的。
          ()本節也告訴我們:離了教會,我們就無法知道主的旨意。所以我們若要明白主的旨意,便須要活在教會中。

【徒九7「同行的人,站在那裏,說不出話來,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人。」
    〔文意註解〕「同行的人,站在那裏,說不出話來」意即目瞪口呆地站在那裏,都被剛才所發生的事嚇得魂不附體。
          「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人」雖然他們聽見了說話的『聲音』,卻沒有聽明聲音裏的意思(徒廿二9),也沒有看見主的顯現。

【徒九8「掃羅從地上起來,睜開眼睛,竟不能看見甚麼。有人拉他的手,領他進了大馬色。」
    〔文意註解〕「睜開眼睛,竟不能看見甚麼」主暫時拿走掃羅肉眼的視力,或許是要讓他運用裏面的心眼,專心思想主。
    〔話中之光〕()那些自以為有律法的知識和真理的模範的人,深信自己是給瞎子領路的(羅二17~20),豈知自己其實是一個瞎眼的(太十五14;廿三16),甚麼也不能看見。
          ()從這一天起,掃羅那代表律法知識的眼睛瞎了,但他裏面的眼睛開始得著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林後四4~6);許多人的難處是:外面知識上的眼睛越過越明亮,裏面屬靈的心眼卻越過越模糊不清。

【徒九9「三日不能看見,也不喫,也不喝。」
    〔文意註解〕「也不喫,也不喝」這表示掃羅在路上遇見主這件事,在他生命中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叫他覺得若不加以解決,就吃喝不下。在此,他正以禁食禱告的心情(11)仰望神的引導和印證。
    〔靈意註解〕「三日不能看見」主耶穌是在第三日復活的,故這裏象徵著掃羅有了死而復活的經歷――他從前所看見的一切,都不再能看見,但是在主復活的生命裏,有了嶄新的看見(1217~18)

【徒九10「當下在大馬色,有一個門徒,名叫亞拿尼亞。主在異象中對他說:『亞拿尼亞。』他說:『主,我在這裏。』」
    〔原文字義〕「亞拿尼亞」耶和華的憐憫,主顯恩慈,主的垂聽。
    〔文意註解〕「有一個門徒,名叫亞拿尼亞」『亞拿尼亞』與第五章欺哄聖靈的那個亞拿尼亞同名不同人(徒五1~5);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弟兄,聖經僅在這件事上提到他(徒廿二12),此外,我們再也沒有見過這個人,可見他不是甚麼大有名望的人,但是主卻使用他,叫他幫助最大的使徒。
          「主在異象中對他說」『異象』(vision)是指肉眼可以看見的景象,或指魂遊象外時心眼所看見的景象(徒十一5)
          「他說,主,我在這裏」如此回答,表示他信而順服的態度,隨時等候主差遣他作任何事。注意,亞拿尼亞看見異象時並不覺得驚訝或害怕,可見他是一位素常與主有交通,又常得著主的顯現和話語的人。
    〔話中之光〕()我們切不可妄自菲薄,以為自己毫無用處;也不可好大喜功,妄想為主作多少的事。只要在一生之中,被主重用一次,就有永遠的價值,不虛度此生了。
          ()主先給亞拿尼亞清楚的「異象」,然後叫他去幫助掃羅。只有見過異象的人,才能幫助別人把異象實化。

【徒九11「主對他說:『起來,往直街去,在猶大的家裏,訪問一個大數人名叫掃羅。他正禱告。』
    〔文意註解〕「往直街去」『直街』指從東到西的一條又長又直的大街,它和此城中其他許多彎曲的道路成了明顯的對比;這街分三部分,中間的一部是給車馬交通用的,兩邊的人行道則是步行的人熙來攘往,商人坐在他們的小攤位上做買賣的所在。
          「在猶大的家裏,訪問一個大數人名叫掃羅」掃羅原本是『進各人的家』,要抓信主耶穌的人(徒八3;九2),如今竟是被信主耶穌的進到一個人的家裏來找他。
          「他正禱告」這表示掃羅這三天來,正為著遇見主耶穌的事禁食(9)禱告,極力的想要明白它的意義,呼求神指引他前面的道路。禱告後來成為他一生生活和事奉的主調。

【徒九12「又看見了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進來按手在他身上,叫他能看見。」」
    〔文意註解〕「又看見了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看見』指掃羅在異象中的看見,因為他那時還沒有恢復視力(18)。一方面,亞拿尼亞在異象中得著主的吩咐,要他去給掃羅按手;另一方面,掃羅也在異象中得著了主的指示,告訴他有一個名叫亞拿尼亞的人要來給他按手。這是異象中的異象。
    〔話中之光〕()當掃羅在異象中看見亞拿尼亞來到時,也可以說是他看見了『神的憐憫』(「亞拿尼亞」原文字義)來到。
          ()禱告(11)乃是得到主啟示的最佳方法;許多屬天的異象,都是在禱告中看見的(徒十9~1130)
          ()主一面讓掃羅看見祂乃是那屬天至高的主(3~5),一面又讓他經歷一個地方上的小弟兄――亞拿尼亞,叫他深刻地認識了基督那兩面豐滿的意義――元首與身體。

【徒九13「亞拿尼亞回答說:『主阿,我聽見許多人說,這人怎樣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你的聖徒。』
    〔文意註解〕「我聽見許多人說,這人怎樣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你的聖徒」可見掃羅的惡名昭彰,連遠在大馬色的一個普通弟兄也風聞到他了。亞拿尼亞對掃羅的顧慮乃是人之常情,他或許不是害怕去了會遭對方捉拿,而是害怕給對方『按手』,就會被人誤認與惡人聯合為一了。
          『聖徒』一詞在新約中並非指那些特別成聖、具有非凡屬靈造詣的傑出基督徒,乃是指每一位真實相信主的人(羅一7;林前一2;林後一1;弗一1)
    〔話中之光〕()基督徒乃是和世上的一般人不同的人;我們乃是被分別出來歸於神的「聖徒」。
          ()主所引導我們去作的事,有時似乎是違反常理,難免會令我們躊躇不前,但我們基督徒不是按常理來判斷事物,乃是按是否有主清楚的話。

【徒九14「並且他在這裏有從祭司長得來的權柄,捆綁一切求告你名的人。」」
    〔文意註解〕「捆綁一切求告你名的人」這指明『求告主名』乃是早期基督徒的一個標記(林前一2)――由於他們經常出聲呼求主的名,別人能夠聽見,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藉以辨認他們的特殊記號。
    〔話中之光〕()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珥二32;徒二21;羅十13)。信徒若要從生活的環境中被拯救,就得經常求告主名。
          ()主厚待一切求告祂的人(羅十12);只要我們誠心求告祂,必不至於失望。

【徒九15「主對亞拿尼亞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
    〔背景註解〕主最初的十二使徒教育程度都不高,三位領頭的使徒彼得、雅各和約翰,乃是沒有學問的加利利漁夫(徒四13)。為著把福音傳揚到外邦人世界,必須得著像掃羅那樣受過高深的西方教育的人,熟悉希伯來宗教、希臘文化和羅馬政治(徒廿六524)
    〔文意註解〕「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器皿』一詞,乃是指可用來承裝東西的容器,例如瓶或籃子等,它與工具或武器有別。主揀選掃羅作器皿,故他從母腹裏就被分別出來,現在又來施恩呼召他(加一15)
          「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掃羅(保羅)蒙主指派作外邦人的使徒,也得到當時耶路撒冷教會三大柱石雅各、磯法、約翰的印證(加二8~9)。『君王』指亞基帕(徒廿六1)和羅馬皇帝該撒(徒廿五11~12;廿八19)
    〔話中之光〕()主尋找要得著所有的人,甚至連那些反對祂啟示的人,祂也能得著並使用。
          ()主不怕我們犯錯,只怕我們不能知錯悔改;主也不怕我們失敗跌倒,只怕我們不能站起來往前。
          ()「器皿」在主的手中,首先要讓祂來盛裝東西,然後才能被祂所使用;凡不讓主盛裝的器皿,就不能為主使用。
          ()信徒乃是『那些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因主要在我們身上『彰顯祂豐富的榮耀』(羅九23)
          ()主揀選我們作祂的器皿,乃是要將祂自己充滿在我們的裏面,好讓我們能流露祂的生命。

【徒九16「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
    〔文意註解〕「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這是掃羅此後一生的寫照;他為了宣揚主的名,比別人更多受苦難(林後十一23~28)
    〔話中之光〕()基督徒在傳福音和守真道的事上,並不是孤單的,因為有主與他們同工,並與他們同受苦難,所以他們將來也必與祂同得榮耀(羅八17)
          ()受苦是基督徒不可避免的,因為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十四22)
          ()凡是真正看見基督異象的人,不但必定會起來『宣傳耶穌』(20),並且也必定會為主的名樂意遭受苦難。

【徒九17「亞拿尼亞就去了,進入那家,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兄弟掃羅,在你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打發我來,叫你能看見,又被聖靈充滿。』」
    〔文意註解〕「亞拿尼亞就去了」亞拿尼亞如此立時順服主的吩咐,真須有很大的信心和勇氣。
          「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按手』表示聯合、接納、交通、分享;亞拿尼亞在此是代表基督的身體把掃羅接納進來。
          「兄弟掃羅」這位亞拿尼亞原來所懼怕和仇視的敵人掃羅,現在竟成了他所親愛的兄弟掃羅;那位逼迫人者,現在竟成了被逼迫者家中的一名成員。根據《使徒行傳》,亞拿尼亞是第一位稱另一個信徒為『兄弟』的人。
          「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這話表示耶穌就是那全能統管宇宙萬有的主宰。
          「打發我來,叫你能看見」大使徒的心竅,自己不能開,要一個不出名的弟兄替他開。
          「又被聖靈充滿」這裏的『充滿』,在原文是指『外面的充溢』(pletho,參徒二4註解),不同於『裏面的充滿』;聖靈在外面的充溢是為著工作有能力,而裏面的充滿是為著生命的豐盛。
    〔話中之光〕()主的啟示,不僅除去了亞拿尼亞心中的恐懼,而且也解決了他的仇視(13~16),而能向他過去的敵人伸手說:「兄弟掃羅。」啟示真是除去一個人心結的妙法。
          ()亞拿尼亞因著相信主的話,有勇氣去遵行祂的命令,因而在聖經裏面千古流芳。今天主也在尋找這樣的人,並要使用他們。

【徒九18「掃羅的眼睛上,好像有鱗立刻掉下來,他就能看見,於是起來受了洗。」
    〔文意註解〕「於是起來受了洗」顯然是亞拿尼亞給他施浸。亞拿尼亞既不是使徒,也不是教會的長老,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門徒(10),然而他卻受主差遣為大使徒保羅施浸,由此可見,施浸的人並不需要甚麼特別的條件,凡是真實相信主、在主裏有學習、樂意受主差遣的門徒,都能夠為別人施浸。
                此外,這裏是按手在先(17),受浸在後;別處聖經則有時只提受浸而不提按手(徒二41;八38;十48),或者先受浸後按手(徒八1217)。我們對於受浸與按手,究竟應該如何處理?要知道,受浸是叫人歸入基督(羅六3),按手是叫人與基督的身體有分。在正常的情形下,受浸與按手應該是同時進行的。最低限度,人一受浸後,馬上就應該給他按手,叫他看見身體,把他聯於眾弟兄姊妹。

【徒九19「喫過飯就健壯了。掃羅和大馬色的門徒同住了些日子。」
    〔文意註解〕「喫過飯就健壯了」三天不吃不喝,必然使他變得虛弱;『健壯』是指恢復體力。
          「掃羅和大馬色的門徒同住了些日子」大馬色的教會是掃羅蒙恩得救的教會。
    〔話中之光〕()主的心意是要我們的身體健壯,正如祂願意我們的靈魂興盛一樣(約參2)
          ()物以類聚;一個人得救以後所得的生命,是喜歡與其他的信徒來往交通的(28節;約壹三14)

【徒九20「就在各會堂裏宣傳耶穌,說祂是神的兒子。」
    〔文意註解〕「就在各會堂裏宣傳耶穌」這 裏的『就』字,在希臘文裏有一點特別。在中文裏看不出它是一個著重的動詞,不過好像是一個虛詞,或連帶詞而已。但這是一個時間的字眼,在中文裏可以繙作 『立刻』或『隨即』。所以這裏應該是說:『立刻就在各會堂裏宣傳耶穌』。這意思是說,從掃羅蒙恩得救,到他去傳揚福音,幾乎是沒有甚麼時間的間隔的。
                『會堂』是那些狂熱的猶太教徒所在的地方(徒六9);掃羅開始傳福音的重點就放在那最反對福音的猶太人會堂。掃羅自己原來在各會堂中是有名的反耶穌的激進分子,現在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說祂是神的兒子」這對接受過嚴格拉比教育的猶太人來說,乃是褻瀆神的(約五18;十33)
    〔話中之光〕()一個人接受主之後,第一件事要作的,就是為主作見證。一有機會,立刻就要去作見證。
          ()為主作見證,不能專挑那些容易的地方;越是難傳福音的地方,我們越要去傳福音。

【徒九21「凡聽見的人,都驚奇說:『在耶路撒冷殘害求告這名的,不是這人麼?並且他到這裏來,特要捆綁他們帶到祭司長那裏。』」
    〔文譯註解〕「在耶路撒冷殘害求告這名的」那些反對教會的猶太人,盡力避免提到耶穌的名字,所以用『求告這名的』來稱呼基督徒。
    〔話中之光〕無論是誰,只要遇見了主,就都會有一百八十度的大改變。

【徒九22「但掃羅越發有能力,駁倒住大馬色的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
    〔文譯註解〕「但掃羅越發有能力」『能力』在此偏重於指屬靈的能力。掃羅『越發有能力』的原因有二:(1)因『被聖靈充滿』(17)而得著加力;(2)因『和大馬色的門徒同住』(19),得著交通的幫助。
          「駁倒住大馬色的猶太人」『駁倒』一詞,在原文中是一個很吸引人的字眼,它的含意是『混合在一起』。換句話說,住大馬色的猶太人被掃羅的話征服了,對自己原來的信念感到混淆、困惑、沮喪。
          「證明耶穌是基督」『證明』這詞的原意是『聯結在一起』,表示掃羅引用了各種資料,以證明『耶穌是基督』這一個真理。
    〔話中之光〕()福音是越傳越有能力,反之,越少傳就越少有能力。
          ()掃羅一面傳揚耶穌『是神的兒子』(20),一面『證明耶穌是基督』;神的兒子是指祂的身位,基督是指祂的工作。主耶穌是神的兒子,指祂有神的生命,祂就是神;主耶穌是基督,指祂是被神用聖靈所膏的彌賽亞,受神差遣到地上來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

【徒九23「過了好些日子,猶太人商議要殺掃羅。」
    〔文意註解〕「過了好些日子」可能就是指保羅去亞拉伯,在那裏與神獨處,沉思並領悟有關神新約的奧秘,後又回到大馬色的一段日子,前後大約有三年的時間(加一17~18)。亞拉伯為大馬色東邊的敘利亞沙漠地帶。
    〔話中之光〕()掃羅不逼迫耶穌了,就成了為耶穌受逼迫的人。當你反對神的時候,世界與你為友;當你親近神的時候,世界就與你為敵。
          ()信徒寧可與世俗為敵,不可因與世俗為友,而與神為敵(雅四4)

【徒九24「但他們的計謀,被掃羅知道了。他們又晝夜在城門守候要殺他。」
    〔文意註解〕「他們又晝夜在城門守候要殺他」那些猶太人甚至得到了亞拉伯王亞哩達的後援(林後十一32~33)

【徒九25「他的門徒就在夜間,用筐子把他從城牆上縋下去。」
    〔文意註解〕「他的門徒就在夜間」注意,這裏提到『他的門徒』,就是說,掃羅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從被人接納歸入基督的身體,迅速地發展到有了自己的門徒。這指明掃羅很有帶領人的才能;從前他是領頭逼迫耶穌的信徒,現在他變成領頭帶領信徒傳揚耶穌。
    〔話中之光〕()我們不僅要傳福音得人,而且還要餵養並教導所得著的人;我們一面要領人歸主,一面也要領人作門徒。
          ()掃羅的出城,是得著弟兄們的幫助而出去的,這表示他並不是單槍匹馬的出去,他乃是帶著弟兄們的交通、幫助和贊同而出去的。許多事工的開展,若是背後有人代禱和靈裏扶持,必定會收更大的功效。

【徒九26「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
    〔文意註解〕「想與門徒結交」『想』字原文是不定式時態,表示不停地嘗試。
    〔話中之光〕()俗語說:『知人知面不知心。』難怪世人只會憑外貌認人。但我們信徒卻不應該單憑著外貌認人(林後五16),因為我們的裏面有活的基督,故應該凡事請教裏面的基督。
          ()我們若憑外貌來判斷一切,就會中了撒但的詭計,所以要學習憑著裏面的生命來認識人事物。
          ()信徒所得著的生命是喜歡結交信徒的;凡是不喜歡與信徒團契交通的,他們在神面前的屬靈光景必定不好。

【徒九27「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色,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
    〔文意註解〕「領去見使徒」『使徒』原文是複數,但保羅自稱僅見到使徒彼得和主的兄弟雅各(加一18~19),或許此處的『使徒』是指廣義的使徒,而非僅限於十二使徒。按廣義的使徒定義,巴拿巴也是使徒(徒十四14),而主的兄弟雅各在耶路撒冷具有與使徒相等的地位(加二9)
    〔話中之光〕()如果我們堅持懷疑一個人,結果會使他作出那可猜疑的事來;如果我們堅持信任一個人,結果會使他證明那信任是對的。
          ()我們不可對一個人過去的失敗而敵視他;人性的短處就是常會因人一次的犯錯,便永遠責備他。
          ()基督徒需要別的基督徒鼓勵;對一個剛悔改信主的人而言,知道有人關心他,接納他,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要立志在教會中作一個巴拿巴,接待人所沒有接待的,帶領人所沒有帶領的。

【徒九28「於是掃羅在耶路撒冷,和門徒出入來往」
    〔文意註解〕「和門徒出入來往」這表示彼此之間毫無阻隔,有了完全的交通。

【徒九29「奉主的名,放膽傳道;並與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講論辯駁;他們卻想法子要殺他。」
    〔文意註解〕「並與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講論辯駁」保羅生長在基利家的大數,因此擅長於希臘話。

【徒九30「弟兄們知道了,就送他下該撒利亞,打發他往大數去。」
    〔文意註解〕「打發他往大數去」即打發他回故鄉(徒廿二3)

【徒九31「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
    〔原文直譯〕「那時,在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的教會都確實得了平安,被建造;在敬畏主和蒙聖靈的安慰中往前,人數就增加了。」
    〔背景註解〕當掃羅歸主之後的數年間,正值當時的羅馬巡撫彼拉多(Pilate,主後26~36)因政績惡劣,被猶太人向羅馬皇帝投訴,該撒將他革職,而繼任的巡撫馬斯騮(Marcellus,主後36~37)和馬路勒(Marullus,主後37~41)放鬆了對基督教的箝制;同時分封的王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主前4~主後39),亦禁止猶太人向教會滋事。此外,當時的大祭司提阿非羅(Theophilus,主後37~41)為人比較溫和,沒有像他父兄那樣的毒辣。如今,一面因沒有了熱心迫害教會的掃羅,一面又因迫害的重心從教會轉向掃羅(23~2429),所以教會遂得暫時喘息,而進入一段風平浪靜的時期,但為時並不太久(參徒十二1)
    〔文意註解〕「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這是巴勒斯坦的三個主要地區,包括了許多城市和村莊。
          「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教會』原文是單數詞,這是指宇宙性的教會,就是指眾多地方教會的集合體。『平安』不僅指外面環境的平安順利,並且也指裏面心境的平靜安穩;許多時候,教會在外面雖然有逼迫,但在裏面仍有基督的平安(西三15)
    〔話中之光〕()主雖然允許讓祂的教會遭遇患難,但絕不會允許撒但摧毀祂的教會。
          ()教會不怕外面有逼迫,只怕裏面沒有平安;信徒彼此之間鉤心鬥角,對教會的危害更甚於仇敵的逼迫。
          ()信徒和教會所該懼怕的,不是人,而是主;我們應當「凡事敬畏主」,害怕得罪了主。

【徒九32「彼得周流四方的時候,也到了居住呂大的聖徒那裏。」
    〔文意註解〕「彼得周流四方的時候」『四方』在此乃指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等各處地方。
          「也到了居住呂大的聖徒那裏」『呂大』是在猶太境內,在舊約裏面稱作『羅德』(代上八12;拉二33);從耶路撒冷稍往西北,乃到海港約帕途中的一個小市鎮,離耶路撒冷約四十餘公里。
    〔話中之光〕福音所以能夠廣傳,乃因有基督徒為著福音肯往外走,「周流四方」。千萬不要把自己當作福音的一個『終點』,而該當作一個『據點』。

【徒九33「遇見一個人,名叫以尼雅,得了癱瘓,在褥子上臥八年。」
    〔文意註解〕「遇見一個人,名叫以尼雅」我們僅能從他的名字推知他是說希臘話的猶太人。
    〔話中之光〕()在我們的身邊,甚至在教會中,有多少人是「得了癱瘓」的,在屬靈的道路上寸步難行。
          ()以尼雅想必是被人抬來的;我們信徒也應當顧念到軟弱的人,將他們抬到聚會中來,使他們也能享受主生命的醫治。

【徒九34「彼得對他說:『以尼雅,耶穌基督醫好你了。起來,收拾你的褥子。』他就立刻起來了。」
    〔話中之光〕軟弱無力的人,只能讓「褥子」托住我們;但耶穌基督的生命能力,卻能叫我們「收拾褥子」。

【徒九35「凡住呂大和沙崙的人,都看見了他,就歸服主。」
    〔原文字義〕「沙崙」沿海岸的平地。
    〔話中之光〕()福音不僅是能聽見,並且也能夠「看見」;我們身上應當有一些特點,叫別人也能看見了,「就歸服主」。
          ()傳福音的功效,不是來自人的智慧、知識和能力,而是聖靈在人身上作工所產生的能力。

【徒九36「在約帕有一個女徒,名叫大比大,繙希利尼話,就是多加(多加就是羚羊的意思)。她廣行善事,多施賙濟。」
    〔原文字義〕「約帕」美麗;「大比大」羚羊(希伯來字);「多加」羚羊(希臘字)
    〔文意註解〕「在約帕有一個女徒」『約帕』是距呂大約十幾公里的一個猶太人聚居的海港城市,即今海法港(Jaffa);『女徒』(mathetria)是『門徒』(mathetes)一詞的陰性字。

【徒九37「當時,她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停在樓上。」
    〔文意註解〕「有人把她洗了」按猶太人的習俗,死人埋葬前須洗身。

【徒九38「呂大原與約帕相近。門徒聽見彼得在那裏,就打發兩個人去見他,央求他說:『快到我們那裏去,不要耽延。』」

【徒九39「彼得就起身和他們同去。到了,便有人領他上樓。眾寡婦都站在彼得旁邊哭,拿多加與她們同在時,所作的裏衣、外衣給他看。」
    〔話中之光〕()「裏衣、外衣」代表多加在世時的工作;我們尚活著時,應該在主裏多作些工,才能給週遭的人們留下一些值得觀看的。
          ()生命勝於衣裳(太六25);我們的工作若能幫助人在生命上有長進,則我們勞苦的果效將會隨著我們(啟十四13)

【徒九40「彼得叫她們都出去,就跪下禱告,轉身對著死人說:『大比大,起來。』她就睜開眼睛,見了彼得,便坐起來。」
    〔話中之光〕在我們「轉身」對人說話以前,必須先「跪下禱告」;禱告乃是我們說話有能力的秘訣。

【徒九41「彼得伸手扶她起來,叫眾聖徒和寡婦進去,把多加活活的交給他們。」
    〔文意註解〕「叫眾聖徒和寡婦進去」『聖徒』是指分別為聖歸於神的人。
    〔話中之光〕我們基督徒乃是那與世上的一班人不同的人(「聖徒」);而我們的所以不同於其他的人,並不是我們被選在今生享受較大的尊榮,而是被揀選作更大的服事。

【徒九42「這事傳遍了約帕,就有許多人信了主。」

【徒九43「此後彼得在約帕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裏,住了多日。」
    〔文意註解〕「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裏」『硝皮匠』指製造皮革的工匠;由於他們的工作對象是動物的屍體,所以他們經常不潔淨(民十九11~13)。彼得決定在此人家中住宿,可以看出他願意擺脫猶太人的舊禮儀,有了向外邦人傳講福音的準備。

叁、靈訓要義

【真實信徒的標記】
    一、得著主福音的光照(3)
    二、遇見主並聽見祂的聲音,因而認識主(4~5)
    三、從主得著新的使命(6)
    四、對世界失去興趣(7~9)
    五、藉禱告建立與主交通的關係(11)
    六、藉著按手和受浸,歸入主的身體(17~18)
    七、在身體裏與眾肢體有屬靈的交通(19)
    八、傳福音作見證(20)
    九、在恩典中長進,越過越有能力(22)
    十、為主遭受逼迫(23~25)

【保羅在往大馬色路上所認識的主】
    一、升天,超越一切的基督――『從天上』(3)
    二、得勝,征服一切的基督――使敵擋者『仆倒在地』(4)
    三、卑微受苦的耶穌――雖登上了寶座,卻仍受到『逼迫』(4)
    四、豐滿,充滿萬有的基督――奧秘偉大的『我』(4)
    五、主宰,掌管萬有的基督――不能不稱祂為『主阿』(5)

【保羅悔改時所得啟示的特點】
    一、『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5)――頭與身體合而為一
    二、『你所當作的事,必有人告訴你』(6)――肢體不可或缺

【保羅初信主時所得到的幫助】
    一、亞拿尼亞的親切接納(17)
    二、大馬色門徒的同住交通(20)
    三、傳福音所結果子(他的門徒)的關心照護(25)
    四、巴拿巴的接待和引見使徒(27)
    五、和耶路撒冷門徒出入來往(28)
    六、弟兄們的通報和護送(30)

【教會增長的條件(31)
    一、教會須有平安──在平安的連結中保持聖靈的合一
    二、教會要被建立──在主的恩典與知識上長進,被建立在至聖的真道上
    三、教會須要凡事敬畏主――對主信而順從
    四、教會須得聖靈的安慰――害怕讓聖靈擔憂

【救恩的表顯】
    一、對求道者――與之交通、引領(32)
    二、對有病者――使之痊癒(33~35)
    三、對憂傷者――關心與慰藉(36~39)
    四、對死亡者――將其甦醒(40~42)
    五、對傳道者――有所預備(43)

【彼得使大比大復活的步驟】
    一、叫他們都出去(40)――把天然的人趕出去(可五40)
    二、跪下禱告(40)――謙卑切切向主祈求
    三、對著死人說,大比大,起來(40)――帶著信心宣告
    四、伸手扶她起來(41)――對人有實際關懷的行為(徒三7)
    五、活活的交給眾聖徒(41)――使其恢復教會生活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使徒行傳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使徒行傳提要」末尾處

 使徒行傳第九章拾穗
【徒九2「求文書給大馬士革的各會堂,若是找著信奉這道的人,無論男女,都准他捆綁帶到耶路撒冷。」
    「文書」:「信件」、「書信」、「信函」。原文是複數,指多封書信。既然是由大祭司發出,等於是猶太公會的公函。── 蔡哲民等《使徒行傳查經資料》

【徒九2這道一詞,顯然是指基督教的信仰(九923,廿二4,廿四1422)。這個詞的背後有一觀念:主的道(十八2526),就是救人的道(十六17)。神已經定規,人若要得救,就要以這道為生活方式(參考十二14);信徒認定他們所走的道路,就是這條神唯一的道,以致這個詞有特定的用法。──《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3由耶路撒冷到大馬色大約有一百四十哩,步行需時約一週。與保羅同行的旅伴只有公會的官員,一些類似警察的人物。
         大馬色,世界最古舊的一個城市。在將到大馬色時,要爬登黑門山,而大馬色則在其下,正是綠色平原中的一個可愛的白色城市,『翡翠杯中的一些珍珠』。──《每日研經叢書》

【徒九34保羅將到大馬色的路途中,忽遭阻礙。約正午時分(廿二6),一道強烈的光突如其來地把他包圍,又有聲音對他說話。這是神啟示顯現的兩種徵兆。大光是神的榮耀的表現,又因一般人都知道沒有人能看見神,難怪這光的能力會導致眼瞎。當彼得在監裡的時候,天使的顯現也同樣帶有大光(十二7;參太十七5)。聲音也是神啟示的特徵(出三16;賽六8;路三22,九35),不過這一次是耶穌自己的聲音。因此,可以說保羅曾與復活的耶穌相遇,聽見過祂的聲音。在其它經文,保羅提及神將祂兒子顯現給他(加一16),又更進一步說見過耶穌(林前九1;參十五8)。從九27;廿二1415及廿六16三處經文看來,這一節的解釋也是如此。路加並沒有說明耶穌以什麼形象顯現給保羅看;保羅必須問說話的是誰,是有很特殊的涵義。這兒記載的,是耶穌從天上的顯現,而不是祂升天之前的顯現,因此我們不能當祂以普通的形象顯現,以致人會將祂與一般旅客混淆(路廿四15)。這一段記敘的重點,全落在對保羅所說的話上。你為什麼逼迫我?這話直接針對保羅當前的任務而發;他以為要去攻擊的是一群以異端方式敬拜神的人,其實他乃是攻擊一個在天上有代言人的團體;攻擊信徒,就是攻擊這位屬天的人物。──《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56保羅的回答充滿胡疑困惑,主啊,你是誰?這話並不一定表示他認出那發言人的身份;先生(即主啊),這稱呼是對任何屬天人物理所當然的尊稱(十4)。他所得的回答,明明說是耶穌對他說話,正是他所逼迫的那一位。因此,這異象對保羅的作用,就是告訴他,逼迫信徒就等於逼迫耶穌(路一16); 更重要的,就是他所逼迫的耶穌已經有了屬天的位份,證明祂已被神悅納高舉。這樣,保羅向神的熱心,卻變為攻擊神,因為是神叫耶穌從死裡復活。這種生活方式 必須終止,他要起來往城裡去,接受未來工作的新指示。這個帶權威的命令,保羅若真心事奉神,就必然順從。在幾段類同記載中,這些對話似乎稍有出入,但是每 次記載的整個情景,內容上並沒有基本上的偏差。這段記載中後來由亞拿尼亞向保羅說的話,在廿六1617卻正是在大馬色的路上主對他說的。──《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7「同行的人站在那裡,說不出話來,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人。」
    當時的啟示祇有保羅看見,同伴並沒有份兒。不過,他們也看見不尋常的景象(孔瑟曼 p.58)。他們停步,說不出話;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人。根據廿六14,他們看見光,就僕倒在地,又根據廿二9,他們看見光,卻聽不見聲音。布魯斯(Book p.197)認為這段經文中的聲音,是指保羅的聲音,同伴所困惑的,是保羅與一個看不見的人說話。不過,這似乎不大可能,因為這句說明是緊接著耶穌的話,而且用字與廿三9相似。──《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7在大馬色路上,保羅的同伴也聽聞那從天上來的聲音嗎?】
     使徒行傳首次記載保羅于大馬色路上遇主是九7,第二次記載在二十二9;關於與保羅隨行的人,第一與第二次記載顯然有衝突。究竟他們是否聽聞從天上來的聲音呢?使徒行傳九7記載:「同行的人站在那裡,說不出話來,聽見聲音(akouontes men tes phones),卻看不見人。」但使徒行傳二十二9卻指出:「與我同行的人,看見了那光,卻沒有聽明那位對我說話的聲音(ten de phonen ouk ekousan)。」
    希臘原文的意思根本沒有衝突。若只聞聲音而不懂其含義,希臘文的「聽」用所有格動詞;若聞聲並懂其義,則用賓格動詞。因此,將使徒行傳九7及二十二9放在一起,可知當時隨行的人只聞聲音(就像約翰福音十二28,天父向聖子說話,群眾還以為是打雷),唯獨保羅才瞭解聲音的含義(九7ekousen phonen,乃賓格)。聲音初響起來時,保羅也還不瞭解其意義;徒二十二7;「我就僕倒在地,聽見有聲音(ekousa phones)我說」。但無論九7或二十二7,都未有用賓格動詞指隨行的人聽見聲音。
同時參閱前後兩段記載可知,隨行的人聞聲但不解其義,也看不見復活主的榮光,卻只見一團光。使徒行傳二十二9說他們看見光,而九7指明他們看不見在光中的聖子。兩段經文清楚顯出保羅與隨眾在同一事件的不同理解。── 艾基斯《新約聖經難題彙編》

【徒九89保羅被烈光刺激的本能反應,自然是閉起眼晴。等到他開張雙眼時,卻仍然看不見東西。這現象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尋常,可是從他得治 癒的方式看來,這卻是一種超自然的作為造成的。他軟弱無力,要他的同伴領著,來到大馬色。在那裡他禁食三天,必然仍在震驚中,尚未復原,也可能逐漸體會自 己的罪孽深重,而滿心懊悔。──《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1012同時,主已為他的呼召作下一步的行動。一位叫亞拿尼亞的信徒(參廿二12論及他的品德),作了一個夢,主對他說話;這情景叫人想起撒母耳記上第三章,撒母耳聽見神呼喚他,不過這裡的主一定是指耶穌。亞拿尼亞要到直街一間屋子那裡去,他會見到一個大數人叫掃羅。掃羅正在期待他到訪,因為他在祈禱中也得一異象,見一個叫亞拿尼亞的人來替他按手,醫治他。因此,這個安排有雙重異夢的印證(參哥尼流和彼得的故事,十123)。──《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11上帝給亞拿尼亞的信息,叫他一定要去幫助保羅;而指示他去『直』街。這不只是大馬色從東到西的直街,更是大街。這街分三部,中間的一部是給車馬交通用的,兩邊的人行道則是步行的人熙來攘往,商人坐在他們的小攤位上做買賣的所在。──《每日研經叢書》

【徒九12「又看見了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進來按手在他身上,叫他能看見。”」
    「又看見」:原文是第三人稱單數,是指掃羅禱告中「看見」異象。── 蔡哲民等《使徒行傳查經資料》

【徒九13「亞拿尼亞回答說:“主啊,我聽見許多人說,這人怎樣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你的聖徒,」

【徒九1314亞拿尼亞對掃羅這名字並不陌生,他抗議說,照他所知道的,這個人是教會的勁敵。多方消息傳來,說他在耶路撒冷大施毒手;他到大 馬色之行的目的,也很快傳開了。這句話的效果,刻畫出保羅悔改的奇妙,同時將他昔日的生活形態,與他行將投身的新使命,作了強烈的對比。這裡還有兩個描寫 信徒的新字眼。聖徒(九3241,廿六10,參二32,廿六18)是保羅常用的字,表示信徒是分別出來事奉神的,必須有合宜的品格。一切求告禰名的人回應了二21(珥二32),又在廿二16再度出現,吩咐保羅要受洗(再閱林前一2)。──《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14「並且他在這裡有從祭司長得來的權柄,捆綁一切求告你名的人。” 」
    「祭司長」:原文是複數,指的是祭司長那一夥人。── 蔡哲民等《使徒行傳查經資料》

【徒九1516或許有人覺得亞拿尼亞這話,表示他對神不順服,他應該知道神比他更清楚!可是他這樣說是十分自然的,而且在這一段話裡;更引入神選召保羅作僕人的宣告。廿二1416同樣事件的記載中,這句話是由亞拿尼亞向保羅說的,論及神對他未來角色的指示。神已立意呼召保羅作祂的工人,他的任務是要在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人面前,宣揚神的名。這兒神選召的觀念,與廿二14,及廿六16相符合,也與保羅在加拉太書一15所表白的相合。宣揚我的名(to carry my name)是個很特別的用法,表示為耶穌作見證(參九27)。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人,代表了三大類人,保羅後來果真在他們面前作見證;這些字的排列次序很特別,強調出保羅奉派去外邦人中間作工。宣揚神的名並非易事,包括要為耶穌受許多苦難,這與當初他加害信徒成了尖銳的對比(九13)。忠心為主作見證的代價極重,傳福音的人因此多受苦難;對於這一點,使徒行傳仍絲毫沒有掩飾。──《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17「亞拿尼亞就去了,進入那家,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兄弟掃羅,在你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打發我來,叫你能看見,又被聖靈充滿。”」
    把「手」按在:是複數型態,表示「用雙手」按在掃羅身上。── 蔡哲民等《使徒行傳查經資料》

【徒九17「兄弟掃羅,在你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打發我來。」
         我 們往往能從一些我們本來可能很輕視的人身上得著幫助!當那位眼睛失明的掃羅到達大馬色時,他所知道的,就是有一位神所差遣的使者要將所該做的事告訴他。最 初沒有人來看他,直到經過了三天的黑暗日子,終於有人來了,但那人不過是一位「門徒」。從路加所採用那簡單的稱呼,我們斷定亞拿尼亞雖是一個可敬的虔誠 人,但也不過是一位普通的弟兄而已。他沒有任何特點,叫他夠資格去幫助那位神所定規賜給教會的大使徒。
         至 於亞拿尼亞這一方面,他早已知道這位有名的大數人掃羅,也很有理由對他感到懼怕,但他現在既奉差遣,就必須把心中所感的恩典奇跡,以實際行動表現出來。從 他簡單問安的話中,他明顯承認保羅是基督裡的一個肢體。因此,他們兩人在同一個靈裡(現在都是弟兄了),彼此供應,從而產生震動全世界的屬靈果效,這一切 都是神所命定的。――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徒九1719於是亞拿尼亞照神所吩咐的做了。他把自己的疑竇放開,親切地稱保羅為兄弟,並按手在他身上。這個舉動必然是醫治的表徵(路四40) 並傳遞神的祝福。這段經文中,是否包括了賜聖靈給保羅,並不清楚;似乎沒有,因為這是在洗禮之前的舉動,而一般來說,受聖靈多半與洗禮相連。當時,亞拿尼 亞向他表示,差他來的主,正是向他顯現的主,要叫他得醫治,並受聖靈。保羅恢復視力,眼睛上有鱗片般的東西掉下來(正如多比雅〔Tobit〕的故事一樣,Tobit 17;十一13)。他受了亞拿尼亞的洗(無需由使徒到這裡),然後便結束了禁食。──《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2122當時聽保羅講道的人,一定大大震驚,因為他們知道他上大馬色的原意。猶太人口中的話,無疑是路加撰寫的,為要表明他們的態度;留意他用殘害來描寫保羅的活動,與保羅自己在加拉太書一1323所用的字一樣(這字在新約別處並沒有再用過)。求告這名一辭是基督徒的口吻(九14),猶太人顯然已沿用了。他們的敵對態度,祇有叫保羅這新歸正的人更加迫切,令他們無法駁倒他說耶穌是彌賽亞的道理。──《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23~24路加說在大馬色過了好些日子便發生這些事。這句短語所指的時間至少三年(加一18)。保羅在大馬色工作和講道三年之久,猶太人決心要殺害他,其至在城門設立監守的人,以防他逃走。但是古代 的城市都有城牆,而這些牆通常都相當寬廣,足以供車輛行駛其上。在這些牆上有房子,而這些房子的窗都伸過牆外。深夜裏,保羅被送到這樣的一所房子裏,用筐 子把他從城牆上縋下去,他就這樣偷偷地走出了大馬色,走上了去耶路撒冷的路。保羅此時才在為基督冒死的入門之處,可是這裏他仍然是僅以身免。──《每日研 經叢書》

【徒九2325路加所記過了好些日子可能相當於保羅在加拉太書一18所提,他上耶路撒冷之前的那段日子。那兒過了三年的 說法,可能是一種把前後算在內的講法,可能實際的時間不超過兩年。保羅往亞拉伯的期間,應該就插入這裡,然後他才回到大馬色。根據使徒行傳,猶太人商議要 殺保羅,在城門守候不讓他逃脫。可是他們的計謀不得逞,保羅被人用筐子從城牆上的房子視窗縋出去。然而依保羅自己的記述,把守城門的是大馬色亞哩達王手下 的提督,屬拿巴田亞拉伯王國。這段與哥林多後書十一3233的記載很配合,因為既然保羅剛從亞拉伯回來,很可能他傳的道已挑起那裡猶太人的不滿。當然大馬色的猶太人與提督同謀,甚至招攬他支持迫害保羅,也有可能。──《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26「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
    保羅安全逃出了,但他視這樣走避為一種恥辱(林後十一30)。 他來到耶路撒冷,嘗試與信徒們相交。可是,根據路加,他們對他有防避,懷疑他是奸細。解經家對這情況甚為不解,因為保羅戲劇性的悔改,以及後來四處傳道的 消息,在時間上顯然足夠傳回耶路撒冷的了。他們難道以為保羅這樣明顯的悔改,是深謀遠慮的佈局?──《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27「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士革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
    無 論如何,巴拿巴當時的反應,正切合使徒行傳對他個性的介紹,他能接待一個人人都未能接納的人,而教會對保羅過往的逼迫,卻緩於寬恕,對他仍疑懼不安。巴拿 巴領保羅去見使徒,又陳述他自己所深信的事,若信徒領袖接納這些事,就會改變保羅在他們心目中的形像。巴拿巴特別提出保羅怎樣放膽為耶穌發言,甚至不顧自 身安危。從路加的角度來看,保羅與耶路撒冷的教會領袖所以有聯絡,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但對保羅來說,他寫信給加拉太信徒,講到自己初信的過程時,卻很想強 調他自己的獨立性。他堅持說,他的信仰不是從人來的,而且強調他往耶路撒冷之行甚匆促,僅有十五天,祇見過彼得和雅各兩使徙(加一1820)。──《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27當甚他的人懷疑保羅是探子時,巴拿巴卻相信他誠實無偽。世人大致可以分成信人為善與信人為惡兩類;而人生一 個奇怪的事,就是通常我們把對別人的想法,便把他們當作那樣的人。如果我們堅持懷疑一個人,結果會使他作出那可猜疑的事來。如果我們堅持信任一個人,結果 會使他證明那信任是對的。『愛不計算人的惡』。如果有人像耶穌那樣的相信人;他就足以成為像主的門徒。──《每日研經叢書》

【徒九2829在這段短促的逗留中,保羅與使徒們密切來往(同一辭參一21),並繼續 公開奉主耶穌的名講道。對路加來說,保羅能與使徒同列作見證,因為他也是被復活的主所召出來服事祂的。不過,不管使徒曾有什麼行動,保羅卻有感動要追隨司 提反的步履,向說希利尼話的人作見證。他也和司提反一樣,被他們追逼而必須逃亡。這段保羅傳道的記載,似乎很難與保羅自己在加拉太書一22的見證切合,那時猶太信基督的各教會都沒有見過我的面。,我們不能肯定猶太各教會是否包括耶路撒冷的信徒,還是祇指周圍的村莊。答案要視加拉太書一1819是不是說保羅祇見過彼得、雅各,而沒有去拜訪任何教會的聚會;若他去過教會,則不必見過其它使徒,除非他們都不在耶路撒冷。不過,很可能保羅在加拉太書中乃是要對付一項指控,說他在猶太時參加了一次宣教工作,而那時他樂意堅持守割禮(加五11)。賴特福說:所以,耶路撒冷大部份信徒可能未見過保羅,而猶太全地的信徒,則必然未親眼見過他了。不過,雖然兩處記載並不矛盾,路加的記載給人的印象,實在需要用保羅自己更準確的記述來調整。根據使徒行傳,保羅的工作是在說希利尼話的人中間,就是從分散的各地回歸耶路撒冷定居的猶太人;這樣,他就顯然沒有在猶太村莊地區做傳道的工作了(參廿六1920)。──《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30「弟兄們知道了,就送他下凱撒利亞,打發他往大數去。」
    由於保羅的性命受到威脅,朋友就把他先送到該撒利亞海港,然後送回大數他的本鄉去。這裡也切合保羅自己的記述,說他到了利亞和基利家境內167。大數是基利家的首都,是地位很高的學術中心。關於保羅與它的關係,參閱廿二3和廿一39。──《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31「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
    至此保羅暫時退場,直到十一2526才 再出現。可是,路加的故事至此已完成一個重點。一切的預備都已完工,教會下一步的宣教工作即將邁向外邦人。於是路加停下來,將當時的狀況作個總結。雖然當 時對保羅的逼迫興起,但由於他離開了現場,教會所受的迫害便停頓了,暫時教會可享受一段平安的日子。這時教會已遍佈整個巴勒斯坦,雖然路加並沒有提及在加 利利的佈道活動,但他一定認為,耶穌在世時的門徒已經成為教會的成員,並在自己的家鄉傳福音了。路加提到教會(譯注:單數)遍佈整個地帶,頗值得注意。教 會視自己為一有機體,各地的小組聯合成一體(參加一22;帖前二14)。由於敬畏神,又得聖靈的能力扶持就得以堅固,人數不斷增多。──《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31「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人數就增多了。」】
教會增長不只是算術相加,而應是幾何倍增。三加三是六,但乘起來就成九了,這是五旬節增長的比率。教會增長有以下的條件。
首先,教會須有平安——我們要在平安的連結中保持聖靈的合一,只要在我們力量的範圍之內,要盡力與眾人平安相處。讓一切惡毒、惱怒、爭競等,都從我們心中除去,我們要彼此和睦、溫良,學習神,祂是使人和睦的。
其次,教會要被建立——我們必須被建立在至聖的真道上。當聖靈除去一切不宜的事,必使人在主的恩典與知識上長進。當基礎奠定在公義與和平之上,神的城必在純淨的情況中興起。
這 樣的教會必行事敬畏神,在日常平凡的生活,心存敬畏的心,不敢得罪十字架被釘受死的主,傷祂的心,我們也要受聖靈的安慰——受安慰師的安慰。聖靈是我們的 中保、教師與引導者,我們要常居住在祂榮美的環境中。海草與海中的花卉在岩石周圍生長是不同的,它如果取出來放在空氣中又是一樣。聖靈的施恩,也使人迥然 不同。
── 邁爾《珍貴的片刻》

【徒九3241在這段裏有一個很有趣的字。在呂大的基督徒兩次被稱為聖徒(第32節與41節)。在本章較早的地方,亞拿尼亞用同一個字(聖徒)形容耶路撒冷的基督徒(第13節)。這是保羅常常用來形容教友的字眼,因為他常常寫信給在某處的聖徒。
         希臘字是hagios,這字意義深遠。有時這字譯作聖潔,但是它的根本意義乃是不同。基本上,基督徒乃是那與世上的一般人不同的人。但是那不同在甚麼地方呢?以色列人用hagios這字有特別的意思。他們是特別聖潔的民族,不同的民族。其不同之處乃是上帝從萬族中揀選他們去從事祂的工作。以色列卻並未達成任務;她背逆了,而因她的行動,她失去了她的特權。教會成了真以色列族;而基督徒就變成了不同的民族,他們的不同乃在於事實上,他們是為上帝的特殊目的而被揀選的。──《每日研經叢書》

【徒九34「彼得對他說:“以尼雅,耶穌基督醫好你了!起來,收拾你的褥子!”他就立刻起來了。」
    這裡譯作收拾你的褥子的吩咐,一般認為是叫以尼雅把褥子卷起來;不過英文收拾床褥的意思是起床後把床弄好,而希臘文的意思本來是弄好床準備躺下。可是,這話又可以解作把椅墊弄好,準備坐席吃飯。這樣就與路八55相呼應。無論如何,這行動都表示他真的痊癒了。有人會用心理因素來解釋他得醫治,因為的確有些癱瘓是歇斯底里式的。不過,重點是他因耶穌的名得到醫治,而當地不少人因見他得痊癒就信了主。──《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35「凡住呂大和沙侖的人都看見了他,就歸服主。」
    路加用凡住……的人,是表示人數很多的寫法。當地人可能包括非猶太人在內,因為這是個半外邦的地域,不過這裡並沒有直接提及。沙侖是由呂大向北至迦蜜的沿海平原。──《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3638約帕(現代的雅法〔Jaffa〕)在海邊離呂大有十二哩(十九公里),那裡也有一班信徒,其中一位婦女叫做大比大(亞蘭語)。路加告訴我們,這名字的意思與希臘文多加相同,而 RSV英譯表明這兩個名字都解作羚羊。她廣行善事,多施賙濟,這些都是猶太人極推崇的美德,信徒也一直承襲履行。彼得正在附近的時候,她患病死了。她的朋友(希臘文用一個含糊的他們,與一般英文用法相似,中文作有人)照一般慣例把她洗淨,但沒有膏抹埋葬,卻停在樓上,在沒有人干擾之處。這樣做表示他們指望大比大會復活;路加的讀者一定會想起舊約中類似的記載,說到人把屍體停放在樓上(王上十七19;王下四1021)。這事或可證明,有些早期教會信徒相信,主再來之前信徒不會死,必然會復活。無論如何,約帕的信徒有足夠的信心,相信她會復活,於是差人請彼得立即前來。──《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39「彼得就起身和他們同去。到了,便有人領他上樓。眾寡婦都站在彼得旁邊哭,拿多加與她們同在時所做的裡衣外衣給他看。」
    「拿....看」:原文的型式顯示這是多加為這些寡婦做的衣服。── 蔡哲民等《使徒行傳查經資料》
 
【徒九3942彼得一到,就被帶至大比大躺臥的所在。當時屋裡坐滿了哀喪的人,其中有一班寡婦把大比大做給她們的衣服給彼得看,希臘文可以指 她們當時穿在身上的衣服。照顧寡婦貧困者,是一個團體必然的責任,信徒圈子中,自然承繼了猶太人的慣例,照料孤寡。這些表現,可能用意在催使彼得行神跡。 他仿照耶穌在類似環境下的榜樣,把所有的人從房間中打發出去(可五40,這細節在路加記載同一故事中沒有提及,路八54),然後禱告(王下四33)。接著他呼叫那死了的婦人,大比大起來。在亞蘭語,這句話是 Tabitha cumi,與耶穌叫耶魯的女兒起來的 Talitha cumi(可五41),只差一個字母。這巧合引起揣測,說這個故事是從另一故事編撰出來的,不過這種講法並沒有可靠的證據。這位已死的婦人回應了彼得的話,睜開眼睛,坐起來了。這時,彼得才伸手扶她站起來。這神跡純粹是出於禱告和命令的話語。最後,彼得把信徒和寡婦們叫來,這句話的意思為:信徒,包括寡婦,不過,我們不必強說大比大祇幫助信主的寡婦。同樣,像以尼雅得醫治一樣,這神跡的消息傳遍那地,就有許多人信了主。──《丁道爾聖經注釋》

【徒九43「此後,彼得在約帕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住了多日。」
群眾的反應良好,彼得自然會留在那一帶,好作栽培的工夫(他在呂大本來也是要這樣做)。有意思的是,他住在一個硝皮匠家裡,這一細節所以記下來,是為了指出下面的故事,彼得因此有位址可尋(十6)。解經家指出,硝皮匠是不潔的職業,是法利賽人所顧忌,並儘量避免與之接近的人。不過,彼得曾否有這種顧忌,我們不得而知,因此不知道路加是否特意記這一點,表明他從顧忌中解脫出來。──《丁道爾聖經注釋》

 使徒行傳第九章例證
【徒九17他第一句話卻是『兄弟掃羅』。好一個歡迎啊!這是基督徒愛心的最崇高的榜樣。這是基督所能作的。格林卜良(Bryan Green)說,他在美國有一次佈道之後,他請各人在最後一次聚會之中,站起來,用幾句話, 說出佈道會對他有甚麼益處。一個黑種女子起立。她不是一個會說話的人,她只能把幾句話湊集起來。她說,『我在這佈道會中找到了基督,祂使我能以饒恕那殺我 父親的人。』祂使我能饒恕……這是基督教的真髓。在基督裏,保羅與亞拿尼亞,兩個積不相能的仇人聚首,變成了弟兄。──《每日研經叢書》

【徒九22~23猶太人在辯論中啞口無言,既無法招架,便用暴力。無能的人不會受人迫害。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有一次說,對一個作者最大的敬禮便是把他的書燒掉。又有人說,『狼不襲擊繪成的羊。』虛偽的基督教常常安全,真正的基督教卻常常在危險之中。受迫害是應得的最大的敬意,因為這確實證明了人們認為我們真正有重要性了。──《每日研經叢書》


使徒行傳第九章綱目
【掃羅悔改(徒九1~19)
   一、他所見的(3節;提前六16)
   二、他所遇的(4節首句;參約十八6)
   三、他所聽的(4節後半;賽六十三9;太廿五4045)
   四、他所說的(廿二10;二37;十六30;路三10)
   五、他所成的(15節;十三2;羅一1;九22~24;提後二20~21;弗二10)
── 丁良才《經題模範》

【掃羅的改變(徒九9)
   一、反抗基督的事工(5860;八13;九1~2)
   二、特蒙基督的啟示(3~18)
   三、竟成基督的忠僕(十三1~2;提後四6~8;徒二十17~35)
── 丁良才《經題模範》

【掃羅得救(徒九9)
   一、是基督恩典豐盛的表現(提前一11~15;弗二5~9)
   二、是真神能力浩大的確據(林前一181324;羅一16)
   三、是福音道理真實的明證(提前一15)
── 丁良才《經題模範》

【掃羅信主】
一個人名叫掃羅,他正禱告
   一、大馬色的異象
         1.升天的基督
         2.從天上發光照著他,他就仆倒在地
         3.亞拿尼亞
   二、保羅早期的見證
         1.證明耶穌是基督
         2.猶太人要殺他
         3.與門徒結交
   三、彼得的職事和神奇醫治
         1.周流四方
         2.醫好癱瘓的人
         3.使多加復活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使徒行傳第九章】
一、降服(九19
二、基督徒的歡迎(九1019上)
三、為基督作見證(九19下-22
四、僅以身免(九2325
五、見拒於耶路撒冷(九2631
六、彼得的作為(九3243
──《每日研經叢書》

【使徒行傳第九章】
一、掃羅歸主(九119
   1.掃羅遇見主(19
   2.亞拿尼亞見異象(1019
二、掃羅傳道(九2031
   1.掃羅生命的改變(2025
   2.巴拿巴接納掃羅(2631
三、傳道治病(九3243
──《新舊約輔讀》

【使徒行傳第九章】
一、掃羅悔改歸主 九131
   1.大馬色途中遇主 九19
   2.亞拿尼亞的受派 九1018
   3.掃羅在大馬色傳道 九1925
   4.掃羅到耶路撒冷 九2631
二、彼得在海岸村落的傳道 九3243
   1.在呂大的以尼雅 九3235
   2.約帕的女信徒大比大 九3643
──《中文聖經注釋》

【教會開始擴展】
一、保羅悔改的蒙召(九119a
二、保羅開始傳道(九19b31
──《丁道爾聖經注釋》

【外邦差傳開始】
一、彼得的偉跡(九3243
──《丁道爾聖經注釋》

【 一個反對主者的得救】
讀經:使徒行傳九章一至十九節
一、一個熱心事奉神的人是一個反對主的人
1、掃羅這個少年人是一個熱心事奉神的人,是一個道地正統的宗教家,他不僅是一個熱心事奉神的人,還是一個正統猶太教徒,受猶太教正統的教訓,他不只不是外邦人,並且是一個很敬畏神的猶太人。
2、雖然他是一個熱心事奉神的人,但他在他的熱心裡竟然成了一個反對主的人。
3、他現在領了文書,要去捉拿信耶穌的人,殺害基督徒。一面說他是熱心事奉神,一面說他是反對基督。
4、他所以會熱心事奉神而反對基督,就是因為信基督和熱心宗教有分別。不要以為事奉神就是信基督。多少人的事奉神,熱心宗教,比愛世界犯罪作惡得罪主更厲害。(要透徹發揮)要給人看見基督和熱心宗教完全不同。你很熱心宗教,但那些熱心宗教的活動,正是反基督的活動。
二、基督遇見他
1、在掃羅熱心事奉神的時候,也就是在他熱心反基督的時候,基督突然的遇見他。
2、他只知道耶穌這個人,卻不知道耶穌就是基督,因此在他看一切關乎基督的宣傳,都是虛假的。今天也有許多人只承認有耶穌,卻不承認耶穌是神,是基督,是救主。今天也有一般人看那些關於耶穌基督的宣傳,也都以為是虛假的。
3、 正在他看關乎基督的宣傳為虛假不可信時,基督卻給他遇著了。他明明碰著基督,卻問說:「主啊!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基督教不是道理不是傳 說,乃是一位活的主,祂的名字叫耶穌,祂就是神,就是基督。每一個人能從不信基督,反對基督,轉變為信基督,必須先碰著基督。有人聽了多年的道,還沒有遇 著基督,所以裡頭不起作用,也有人聽了二十年道,還沒有遇著基督,到了二十一年才遇著基督。今天可以反對許多道理,但主是反對不得的,有一天主要遇著你。
三、給基督遇著的結果
1、看見光,從前這個人熱心事奉神,沒有光,基督一遇著你就有光了。(一個人作牧師二十年,作長老十八年,黑暗沒有光,不只牧師,長老如此,任何宗教家都如此)。
2、撲倒了。就是怕不起來了。從前的路不能再走了,那一套牧師長老的事,不能再作了,電影不能再看了,舊生活不再過了,一切舊的行動都了結了。
3、眼瞎了。明明是明亮了卻又看不見。這是矛盾的。從前做牧師長老時,條條是道一切都有辦法,現在什麼都糊塗了,什麼時候你的人生觀一糊塗就證明基督碰著你了。
4、別人來領路。從前他帶別人,現在是別人帶他了。從前你是大學教授教導別人,現在求教于小學生如何得救?凡是感覺需要別人教的,就證明你遇著基督了。
5、還要自在城裡等別人來教導。
四、遇著基督該如何
1、要悔改。
2、要相信。
3、要受浸。
4、要事奉基督。
(以上四點都要根據聖經的記載發揮)
五、轉變的結果
1、傳基督,為基督作見證。
2、為基督受逼迫。從前祂如何逼迫人,現在他也同樣受人的逼迫。
──《福音材料26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