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5日星期四

路加福音第八章註解 路加福音第八章拾穗 路加福音第八章例證 路加福音第八章綱目


路加福音第八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人子救主的信眾】
一、十二門徒的同工和婦女們的財物供應(1~3)
二、撒種的比喻──道和人心的關係(4~15)
三、點燈的比喻──見證和領受的關係(16~18)
四、聽道而遵行者乃主的真親屬(19~21)
【人子救主的權柄】
一、風和海也聽從祂(22~25)
二、趕鬼入豬群(26~39)
三、叫睚魯的女兒復活(40~4249~56)
四、醫治患血漏的女人(43~48)
貳、逐節詳解
【路八1「過了不多日,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宣講神國的福音;和祂同去的有十二個門徒,」
﹝文意註解﹞「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在此之前,主耶穌先在猶太地傳道了一段時間(參約二13~47);祂從猶太回到加利利以後,曾以迦百農為中心,在其鄰近一帶傳講(路四16~50)。而從這裏起,祂開始周遊加利利,逐城逐鄉傳道。
【路八2「還有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內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
﹝文意註解﹞「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這個稱呼是為了要和伯大尼的馬利亞及其他的馬利亞有所分別,因為馬利亞是一個通俗的名字。主耶穌死而復活之後,最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可十六9)
【路八3「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和好些別的婦女,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
﹝文意註解﹞「希律的家宰苦撒,」『家宰』是指管家;希律的家宰,即管理希律王家錢財的人,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表明耶穌和祂的門徒出外周遊傳道,並沒有靠神蹟供應自己的需要,而是靠一批婦女們在背後供給財物,並且默默地服事。
﹝話中之光﹞()在主的傳道工作中,不但需要有十二門徒與祂同工(1),並且也需要有婦女們的服事和財物供應(2~3)
()我們信徒也要學習這幾位婦女們的好榜樣,因著愛主的緣故,為主和主的工作,獻上我們的服事和財物。
【路八4「當許多人聚集,又有人從各城裏出來見耶穌的時候,耶穌就用比喻說:」
﹝原文字義﹞「比喻」旁例,表樣。
﹝文意註解﹞「耶穌就用比喻說,」『比喻』是用大家所熟悉的事物來表達深刻真理的一種方式。比喻若不解開,人們就仍似懂非懂。而人們對比喻的瞭解程度,乃根據聽的人是否真心要主而定。對無心要主的人,似懂非懂,比喻對他們並無助益。
【路八5「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踐踏,天上的飛鳥又來喫盡了。」
﹝背景註解﹞根據從前巴勒斯坦地區的習慣,農夫有時先撒種後才犁地。許多田地常有道路和小徑穿梭其間,來往的交通會使大部分地面變得堅硬,種子暴露在地面上,成為鳥類的食物。
﹝靈意註解﹞「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種的』指主自己;『種』是指神的話(11)。種子是有生命、能生長的東西,表明神的話裏有生命(參約六63);而種子需有田地才能生長,這田地就是人的心(12~15)
「有落在路旁的,」『路』是人交通往來的地方;『路旁』象徵與屬世的人、事、物隨意交往接待的心。
「天上的飛鳥又來喫盡了,」『飛鳥』象徵魔鬼(12)
﹝話中之光﹞()我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神活潑常存的道(彼前一23)
()主的話裏有生命,是能生長的;只是我們應當用信心與所聽見的話調和,主的話才與我們有益(參來四2)
()人的『心』是神和魔鬼的戰場;人所以拒絕主,不肯接受主的話,是因為魔鬼把人的心眼弄瞎了(林後四4)
()「路旁」的心,接待了各種各樣的觀念,那些先入為主的觀念,使神的話在他們心裏起不了作用。
()我們的心若整天忙著與千千萬萬的人、事、物交接來往,就沒有地方讓神的話進到裏面來,即使聽了也是白聽。
()路旁的心也指硬心,『道』無落腳之處,所以就被奪去。
【路八6「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來就枯乾了,因為得不著滋潤。」
﹝原文字義﹞「枯乾」烤焦,熟透。
﹝文意註解﹞「有落在磐石上的,」『磐石』是指大塊堅硬的岩石,其上覆蓋著一層淺薄的土壤。
「一出來就枯乾了,」『出來』指長出芽來;因為土層淺薄,土中的濕氣很快蒸發掉,所以幼芽很容易枯萎。
﹝靈意註解﹞「有落在磐石上的,」『磐石』是指沒有被耕犁過的地,它象徵人心深處未受過對付,單憑天然的喜好而行事為人,故其心仍剛硬如石(參結卅七26)
﹝話中之光﹞()要往下扎根,才能向上結果(賽卅七31);我們若要叫主的話在我們身上發生功效,便須讓主的話在我們的心裏能夠生根立基。
()我們必須讓主來除去裏面的剛硬(「磐石」),才能使主的話在我們心裏生根發展。
()任何隱藏的罪、肉體的欲望,若不加以對付,就會使一個人的心堅硬如「磐石」,無法叫神的話扎根生長。
()撒但若不能將生命的道從人裏面根本奪去(12),叫人毫無印象,牠就叫人雖然領受了,卻仍停留在『表層』,不再往深處追求。
()十字架不只分別罪人,誰是得救的,誰是沉淪的;十字架也分別信徒,誰是得勝的,誰是失敗的。
【路八7「有落在荊棘裏的,荊棘一同生長,把它擠住了。」
﹝原文字義﹞「擠住」擁擠,擠壓,悶死。
﹝文意註解﹞「荊棘一同生長,把它擠住了,」指正常植物生長的空間被荊棘奪去了,以致它得不到所需的陽光和養料。
﹝靈意註解﹞「荊棘,」它是因人墮落,地被神咒詛而長出來的(創三17~18),象徵出乎天然生命的東西,包括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14)
﹝話中之光﹞()魔鬼若不能用迫害使一個信徒跌倒,牠就要利用迷惑和引誘來擠住他,使他僅僅維持生命,卻不能結果。
()我們的心,不能又愛神的話,又愛世界;一心兩用的信徒,不能達到成熟結果的地步。
()「荊棘」地的心,就是好逸惡勞,只會貪求魂的享受的心,它一面不利於神道的成長,一面又容易叫別人受傷。
()荊棘,沒有人撒種卻能長;貪財、憂慮、罪慾,不必人來教導,都是天然生下來就有的。
()問題乃在於人的心裏面,有沒有給神的話讓出夠多的地位。有的人外面頂輕鬆自在,裏面卻很擠;有的人外面頂緊張,裏面卻很寬。
()撒但常將一些非生命的、非基督的,與基督的生命摻雜在一起,擠在一起,使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裏面不能自由生長,不能得著所有的地位。
【路八8「又有落在好土裏的,生長起來,結實百倍。』耶穌說了這些話,就大聲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靈意註解﹞「又有落在好土裏的,」『好土』就是一個人的心田少有(或甚至沒有)前面5~7節三種的光景,能讓神的話深深地往下扎根,且心房裏面有充裕的空間,能讓話中的生命向上生長。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耳朵』是人接受神國之道的最重要器官,我們必須先把神的話『聽』進去,然後它才會開始在我們的『心裏』發生作用。
﹝話中之光﹞()四種心田有三種是不行的,只有一種是好土,能讓主結出豐滿果實。達到豐滿的路總是小的,門總是窄的,找著的人也少(太七13~14)
()神國裏首要的就是人心;心一有了問題,靈命總難達到豐滿成熟的地步。所以求主保守我們的心,勝似保守一切(箴四23)
()你的心是屬你自己的,你要作怎樣的人,全在乎你自己怎樣定規,連神都不能勉強你。
()主不只看重我們有沒有神的生命,主更看重我們結實的程度如何。
()神藉十字架的『修理對付』,是我們多結果子的條件(約十五2)
()主的話是向眾人說的,但屬肉體的基督徒,他們聽不懂主的話,只有屬靈的基督徒能聽(參林前二13~14)
()神國起源於神的話,而神一切事工的開端,也在於祂的話(創一3;來一1~3)。神既恩待我們,使我們有屬靈的耳朵,我們就應當仔細的聽(太十一15;啟二7)
【路八9「門徒問耶穌說:『這比喻是甚麼意思呢?』」
﹝文意註解﹞「門徒,」指一班受主訓練,俾能進入神國的領域,作祂子民的人。
「這比喻是甚麼意思呢?」『比喻』有兩個用處:
1.對無心追求者是一種懲罰,使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10)
2.對有心追求者是一種鼓勵,使他們容易記憶,留心聽,又隨時可以問。
﹝話中之光﹞()聽道的人很多(4),但真正明白道的人極其少;聽道而不明白道,等於白聽。
()要明白道,就要私下進到主面前,與主有親密的交通,從主得著解釋。
()信徒享受主的道,不只要『聽道』,並且要『問道』──求道和學道。
【路八10「祂說:『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至於別人,就用比喻,叫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
﹝原文字義﹞「奧秘」秘密,藏起的。
﹝文意註解﹞「神國的奧祕,」『神國』在《馬太福音》中稱為『天國』(太十三11),而《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則稱『神國』。就廣義而言,神國和天國是同義詞;但就狹義而言,天國是神國的一段,神國是包括著天國。神國是從已過的永遠算起,一直到未來的永遠為止;而天國則是從恩典時代開始算起,一直到千年國度結束為止。
『奧秘』指不能憑人意知悉,只有藉著神的啟示才能明白的真理;神國的奧秘,只向願意活在其中的人啟示顯明,其他的人既與神國無分無關,就沒有必要讓他們知道。
「叫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這話並非表示神不願意人明白神國的奧秘,而是指出一件可悲的事實──人既無心追求神的國,也就無需明白神國的奧秘。
﹝話中之光﹞()一切屬靈、屬天的事,都是奧秘,例如:主的同在、引導、說話,只有信祂的人知道,別人都不知道。
()必須是存心渴慕活在神國裏面的人,才能明白神國的奧秘;因為神國的奧秘,讓無心的人知道了,並無益處。
()惟有對主有生命經歷的人,才能明白主所說的。因為主所說的,乃是個『神國』的事。一個要明白『人國』的事,需要憑成熟之人的生命;同樣,要明白『神國』的事,也必須憑長大成熟的屬神生命(林前二14)
()屬血氣的人不領會屬靈的事,並且也不能知道(林前二14);沒有啟示,單憑天然的理解力,就不認識屬靈的事,也聽不見主的聲音。
()屬靈的真理對於那些無心要主的人,如同無物,即使他們聽見了,也無濟於事。凡拒絕神的道的人,也為神所棄絕。
【路八11「這比喻乃是這樣:種子就是神的道。」
﹝原文字義﹞「道」話,言語。
﹝文意註解﹞『神的道』就是從神來的信息。
【路八12「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隨後魔鬼來,從他們心裏把道奪去,恐怕他們信了得救。」
﹝原文字義﹞「奪去」拿走,撿去。
﹝文意註解﹞我們的心,若是喜歡接納太多屬世的人、事、物(參閱5節註解),就無法把神的話存在心裏反復思想(參二19),因此也就不能明白,而魔鬼也很容易把我們所聽見的道奪了去。
﹝話中之光﹞()『路旁的心』乃是一種濫交的心(林前十五33);甚麼都要,甚麼都愛。這樣的心,太雜、太亂,神的話反而不容易存留得住。
()『路旁的心』根本就無心要接受神的話,他們聽是聽了,但不以其為寶貴,那惡者只要稍加撥弄,就會把神的話棄置不顧。
()我們若缺少屬靈的容量,就無法領受基督生命的話語。
【路八13「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聽道,歡喜領受,但心中沒有根,不過暫時相信,及至遇見試煉就退後了。」
﹝原文字義﹞「領受」接受話;「暫時」一段時間;「試煉」磨煉,試驗。
﹝話中之光﹞()天然的人相當膚淺,喜歡感情用事,只要覺得中意,立刻就「歡喜領受」;他們對主的話反應很快,但不能持久。
()感情用事的人,只喜歡聽好聽的道理,但不喜歡為道理付出代價,聽道而不行道。
()許多人用情感來接受主的話,他們一聽見主的話,就「歡喜領受」,並沒有經過審慎的思考,這樣的人靠不住。
()『磐石』地的心容易在奮興會上被主的話所摸著,但他們被燒熱得很快,冷淡得也很快。
()憑感情用事的基督徒,他們容易滿足,但也容易飢餓;他們容易快樂,但也容易憂愁;他們容易興奮,但也容易冷淡。
()『根』是看不見的部分,「沒有根」表示缺少看不見的部分;許多信徒的難處是:他們雖然有看得見的生活,卻缺少看不見的生命。
()對有根的人,試煉(艱苦的境遇)會幫助他成長;對沒有根的人,試煉一來,就叫他退後了。
()基督徒的生活,不應當是『浮淺』的生活;我們不應當只有在人面前的生活,而沒有在神面前隱藏的屬靈生活。
()往深處扎根的人,試煉和苦難會幫助他們的靈命長大且成熟;但浮淺沒有根的人,經不起絲毫的打擊。
()『磐石』地的心是想要天福,卻又怕世苦;他們是想要得天,卻又怕失去了地,結果就像猶大,吊死在半空中(太廿七5),上搆不著天,下搆不著地。
(十一)『磐石』地的心乃是半心──又歡喜領受,又不願為試煉付代價──只想『得』而不想『給』,當然與神的國無分無關。
(十二)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十四22)
【路八14「那落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以後,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
﹝原文字義﹞「思慮」掛心,關心。
﹝文意註解﹞心裏充滿各種思慮、錢財和宴樂的人,神的話在他的心裏雖會成長,但因常須與肉體的私慾相爭(加五17;彼前二11),得不到夠多的空間與地位(「擠住了」),故「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結不出成熟的子粒』意即不能將神話的功效充分表顯出來(參來四12),也就是不能結出生命的果子(參太七16~20)
﹝話中之光﹞()私慾一進來,就會產生如下的後果:(1)在人心裏製造各樣的思慮、錢財和宴樂;(2)使神的話對人不能發生功效(擠住)(3)使生命不能成熟(不能結實)
()主所注意的,不是你有沒有得著神的生命;主所注意的,乃是你所得著的神生命有沒有結出果實來。麥田雖長了苗,若結不出子粒來,麥田的主人就一無所得。
()最叫神的生命不能結出果子的,乃是人心裏的思慮、錢財和宴樂,因為它們會叫我們不能住在主裏面,並叫我們與主的話脫節,當然也就沒法結果子(參約十五4~8)
()主不是說犯罪叫你不能結實,主乃是說思慮叫你不能結實;錢財雖然不是罪,卻能累住基督徒,叫我們不能好好生長。
()一心不能兩用;主的道要結實,便須『全心』向道──信徒必須『盡心、盡性、盡意』愛神(太廿二37)和神的話。
()阻礙人接受福音的主要因素是魔鬼、今生的憂慮、試煉和錢財。撒種的比喻解答了何以接受福音的人如此少。
()「今生」的原文是『魂生命』;人摸錯了生命,難怪『靈生命』就豐富不起來。
【路八15「那落在好土裏的,就是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裏,並且忍耐著結實。」
﹝原文字義﹞「持守」握住,堅持到底;「誠實」美好,理想(ideal);「善良」好(good);「忍耐」恆心,堅忍。
﹝文意註解﹞「結實,」意思就是把所聽見、所明白的道,照著去行(太七24;雅一22~25),也就是讓神的話從我們身上活出來。
本節給我們看見『結實百倍』(8)的原因:
1.持守著道:不只心裏接受了,而且還堅持守住。
2.持守在誠實的心裏:沒有虛偽,沒有假冒,乃是誠心以待。
3.持守在善良的心裏:沒有石頭,沒有荊棘,乃是虛心以待。
4.忍耐著結實:忍受百般的試煉。
﹝話中之光﹞()同樣是主的話,必須有好的心田,才能生長結實;人的心越向主的話敞開,主的話就越能產生功效。
()你要作一個怎樣的土,完全在乎你自己的定規,誰也不能勉強你;你的結實與否,甚至結實的程度,都完全在乎你自己,咎由自取,不能怪神不施恩。
()「忍耐著結實,」表示主的話要在我們身上產生果效,並非一蹴即成,而需要一段時間的熬煉。
()不能忍耐的人,就無法結實;性急、近視、貪求急功近利,都不是工作的路。
()我們領受主的話以後,仍須絕對順服在神安排的時間底下,相信時間是神最好的僕人。
【路八16「沒有人點燈用器皿蓋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燈臺上,叫進來的人看見亮光。」
﹝文意註解﹞「沒有人點燈用器皿蓋上,或放在床底下,」這裏的意思是說燈光不該隱藏起來。
「放在燈臺上,」意即放在特別顯露的地位上,以照亮周圍。
﹝靈意註解﹞「沒有人點燈用器皿蓋上,」『器皿』是生活的工具,故它象徵生活的掛慮;燈用器皿蓋上,意思是信徒被生活的專注(即忙於謀生)所扣壓住。
「或放在床底下,」『床』象徵生活的舒適;放在床底下,意思是被生活的享受(即追求安逸)所霸佔,以致遮蔽了亮光。
「乃是放在燈臺上,」燈台是放置燈的正當器物,它象徵見證主的生活。
本書將十六至十七節聖經,放在撒種比喻的後面,其用意在表明,主的道()乃是光,我們接受了它,是不該把它隱藏起來的。
﹝話中之光﹞()生活的掛慮和享受──「器皿」和「床」,常會使我們裏面屬靈的光黯淡;所以我們應該常常活在教會裏──「燈臺上」,就必明亮。
()我們從主的話中所看見的亮光,有可能被我們蓋在器皿下面和床底下,因衣食生活的掛慮和享受,而無法照耀。
()我們生活的態度──究竟是為主或是為自己而活(參羅十四7~8)──對於光的顯明或是受遮蔽,有決定性的影響。
()我們若要為主發光,好照亮在我們四周的人們,就必須勝過生活的憂慮(太六24~34)
()燈要發光,必須點燃燈油,『油』指內住的聖靈;我們若要為主發光,便須被聖靈充滿(弗五18)
()凡是能遮蔽主從我們身上照出來的事物,都是『器皿和床』;在主之外,甚至是最好的事物,都有可能變成『器皿和床』,把光遮蔽了。
()基督徒的光照,不只會影響世人外面的道路,也會影響世人裏面的存心。
()若要知道一個信徒屬靈不屬靈,不要看他在聚會中的表現如何,而要看他在自己家中的生活表現如何。
【路八17「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被人知道的。」
﹝原文字義﹞「掩藏」暗中,遮住;「顯出」出現,顯明;「隱瞞」守秘密;「露出」公開,顯露(與『顯出』同一字群)
﹝文意註解﹞本節的話有幾種不同的解釋:
1.神國的奧秘,對一般人來說,是暫時掩藏和隱瞞的,但最後終必顯明。
2.我們從主所領受的道(),乃是生命的光(16節;約六63;八12),是我們所不能『掩藏』和『隱瞞』的。
3.基督徒若不肯將神國的道向人傳揚,神必定會興起別的人去傳揚。
4.基督徒掩藏真光的罪惡,將來在神面前是無法隱瞞的。
【路八18「所以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聽;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奪去。』」
﹝文意註解﹞「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聽,」因他們不只是為自己聽,也是為將來他們傳道的對象聽。這個吩咐也當應用在我們身上。
﹝靈意註解﹞「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凡因存心正確,而在真理上有所領悟、有所得著的,還會繼續不斷的得著更多。
「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奪去,」凡因心竅未開啟,以致對真理似懂非懂的,則他所以為懂得的,也要歸於無有。
﹝話中之光﹞()本節說出追求一切屬靈事物的原則。你越有心要,神就越多給你;否則,連你從前所已經得著的,也要收回去(參太廿五29)
()越在真理上有基礎、有領受的,就越發追求;而越追求,就越明白、越多有領受。另一方面,對已經得著的一點點真理,若是沒有甚麼反應,不加珍惜,那就絲毫不能從所得的真理受益。
()屬靈的恩賜越運用就越會加多,但懶惰而不運用的,連原來所有的也要被奪去。
()真理若不被人明白與應用,就會流失(參十九26);若被運用,就能結實纍纍。
()神的道如同撒種,如果不結果,就不但不存在,反而失去一切;但結實的,就加倍,而且多倍。
()「凡沒有的」,若也『自以為沒有』,還能蒙拯救;因為主說,『貧窮的人有福了』(參六20)。但若「自以為有」,就是在黑暗中,結果是更加貧窮──要被「奪去」。所以我們真「應當小心怎樣聽」。
【路八19「耶穌的母親和祂弟兄來了,因為人多,不得到祂跟前。」
﹝背景註解﹞根據《馬可福音》的記載,主耶穌為著遵行父神的旨意,連飯也顧不得吃,祂的肉身親屬就說祂癲狂了,所以大概就請了祂的母親和弟兄來勸告祂(參可三20~2131)
【路八20「有人告訴祂說:『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要見你。』」
﹝靈意註解﹞在房子『外邊』,象徵在神的家(就是教會)之外。
﹝話中之光﹞人在神家之外,就無法親近主,與主交通。
【路八21「耶穌回答說:『聽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弟兄了。』」
﹝文意註解﹞主並不是排斥祂肉身的親人(參約十九26~27);祂說這話的用意,乃是要啟示一件事:人不是靠血緣,而是靠遵行神的話,才能與主產生永世的生命關係。
﹝靈意註解﹞主耶穌是神之道啟示的中心。凡遵行神之道的人,就是愛祂的『母親』,幫助祂的『弟兄』。
﹝話中之光﹞()神的話向人啟示神的旨意,而神的旨意就是要帶我們進入永遠的安息(來四1~11),所以遵行神的話的人,就得以在神的家中享受安息。
()凡遵行神之道的人,就是活在神國實際裏面的人,當然就能與主發生一種屬天的關係,成為祂的親人。
()信徒與主之間的屬靈關係尤勝骨肉關係。信徒對於自己的家人雖有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但更應把遵行神的話放在首位。
()凡看重屬靈的弟兄過於屬肉體的弟兄的人,就會多有屬靈的長進,也會少受到一些屬世的牽連和血肉關係所帶來的痛苦。
()主既然高舉屬靈的關係過於肉身的關係,由此可見拜馬利亞的人犯了一件極大的錯誤。
【路八22「有一天耶穌和門徒上了船,對門徒說:『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他們就開了船。」
﹝靈意註解﹞「船」象徵教會;「湖」()象徵世界。船行湖中,卻與湖有所分別;今天教會寄居在世界上,卻與世界有分別。船上只有主耶穌和祂的門徒,這就是說,主和屬祂的人組成了所謂的教會。
﹝話中之光﹞()「耶穌和門徒上了船,」主和門徒是構成教會的要素,二者缺一不可。有主沒有門徒,教會無從出現在地上;有門徒沒有主,教會沒有內容與實際。
()我們跟從主,最要緊的是主自己有沒有在這條船上;如果主不在這條船上,問題就大了。
()今天信徒在世上乃是客旅,正在「渡到湖那邊去」──天上更美家鄉的過程中(來十一1316)
()我們跟從主往前,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游』過去,乃是在恩典的船上「渡」過去。
()主既然說了「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祂就要負責成就祂自己的話;基督徒的信心乃是抓住主的話,主『說』渡到那邊去,就『信』必會渡到那邊去。
()主是說渡到「那邊」去,不是說渡到『湖底』去;我們既有了主這樣確定的話,即使是風再大,浪再高,也絕不會沉到湖底去的。
【路八23「正行的時候,耶穌睡著了;湖上忽然起了暴風,船將滿了水,甚是危險。」
﹝原文字義﹞「暴」動亂,震動,搖擺。
﹝背景註解﹞加利利海常常因為突然而來的暴風,洶湧翻騰。狂風由北面吹襲約但河谷,經過狹谷時風勢加速。當暴風抵達海面,海面匉訇不平,使航行的船隻十分危險。
﹝靈意註解﹞「耶穌睡著了,」象徵主隱藏的同在。
﹝話中之光﹞()教會在這世界裏,常會無端遭受外界環境的攻擊,有時情況會惡劣到一個地步,好像失去了主的同在(「耶穌睡著了」)
()我們只要有主,不論祂是明顯的同在(醒著),或是暗中的同在(「睡著」),仇敵雖然興風作浪,都不能動搖我們。
【路八24「門徒來叫醒了祂,說:『夫子,夫子,我們喪命喇。』耶穌醒了,斥責那狂風大浪;風浪就止住,平靜了。」
﹝原文字義﹞「斥責」責備,禁戒;「止住」停止,斷絕;「平靜」變成無風浪,成為安靜。
﹝文意註解﹞「斥責那狂風大浪,」風和浪是沒有位格和知覺的,主乃是斥責狂風大浪背後的空中掌權者(弗二2),和水裏的污鬼(33)
﹝靈意註解﹞「門徒來叫醒了祂,」『叫醒』象徵信徒的禱告。
﹝話中之光﹞()險惡的境遇,常常逼我們到主面前去,向祂求告。
()人若看外面的狂風大浪,就會覺得沒有得救的指望;但若持定主的話,就能夠放心,相信絕不致於失喪性命(參徒廿七2022~25)
()多少時候,我們常會因環境的險惡而產生疑懼;但是真實有信心的人,應該學習絕對相信主的話──『可以渡到湖那邊去』(22)
()主口所出的話,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祂所喜悅的(賽五十五11)
()人間一切的混亂、翻騰,都是由於『空中掌權者』──鬼魔的捉弄。但神的兒子顯現出來,先除滅魔鬼的作為,然後就給人類帶來真實的平安。
()教會內外所遭遇的一切事故,都是撒但和牠的使者興風作浪所使然的。
【路八25「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的信心在那裏呢?』他們又懼怕,又希奇,彼此說:『這到底是誰?祂吩咐風和水,連風和水也聽從祂了。』」
﹝文意註解﹞「你們的信心在那裏呢?」主指責門徒,是因為他們對祂話中的權能失去信心;他們只顧眼前的風浪,忘卻了稍早時主曾吩咐他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22)的話。
﹝話中之光﹞()主所責備的,不是他們的『叫醒』(24)──禱告,主乃是責備他們缺乏「信心」;主喜歡我們以禱告來麻煩祂,但不喜歡我們沒有信心的禱告。
()沒有信心的人,乃是不認識主和忘記主話的人;這種人只看人、看環境,所以就不知所措。
()我們不該讓環境來改變主的話,而該讓主的話來改變環境。
()我們的禱告應當是信心的表示,但是許多時候,我們的禱告卻是表示不信;主不喜歡我們因著不信而發出的禱告。
()一個真正認識主、懂得抓牢主話的人,外面的風浪越大,他裏面的信心也越發大。外面的風浪不但不能吹走他裏面的信心,反而至終風浪被他的信心所平息。
()主不但斥責那狂風大浪(24),主也斥責不信的惡心;祂不但是自然界的主,祂也是人心的主。
()外面的風浪並不可怕,裏面的風浪才可怕。外面的風浪儘管多大,只要不讓它們打進我們的裏面,就不足怕。
()苦難使我們更深一層的認識祂──「這到底是誰?」正如約伯從前風聞有神,經過苦難後親眼看見了神(伯四十二5)一樣。
()主是君王,自然界和萬有都要聽從祂,躲在環境背後的鬼也要聽從祂,我們這些屬祂的人更要聽從祂。
【路八26「他們到了格拉森(有古卷作加大拉)人的地方,就是加利利的對面。」
﹝原文字義﹞「格拉森」末後的酬報。
﹝文意註解﹞『格拉森』離加利利海東岸不遠,從該地養有大批豬群(32)看來,必是一個有眾多外邦人居住的地方。
﹝話中之光﹞()門徒歷經狂風大浪,終於『來到湖那邊』;我們信徒在世上雖有苦難,但只要有主同在,終必將會到達目的地。
()信徒在世若能遵行主的話,將來也必得到『末後的酬報』(「格拉森」的原文字義)
【路八27「耶穌上了岸,就有城裏一個被鬼附著的人,迎面而來;這個人許久不穿衣服,不住房子,只住在墳塋裏。」
﹝原文字義﹞「住」安居。
﹝背景註解﹞「只住在墳塋裏,」中東地方的墳塋多為洞穴,既可埋葬死人,也可供活人居住。
﹝靈意註解﹞「一個被鬼附著的人,」人被污鬼附著,象徵世人被魔鬼所轄制。
「只住在墳塋裏,」『墳塋』是與死亡和陰間通聯的處所(參詩八十八35)
本節表明被魔鬼轄制之人的情形:
1.「不穿衣服,」沒有羞恥的感覺。
2.「不住房子,」沒有安息。
3.「住在墳塋裏,」過著黑暗、污穢和死亡的生活。
﹝話中之光﹞()在這人群社會中,到處充滿了被鬼附的人,諸如:煙鬼、酒鬼、賭鬼等;又如:小說迷、電影迷、運動迷等。
()被鬼附的人,他們所過的是如同在墳塋裏那樣黑暗、污穢的生活,不但別人管不住他們,連他們本人也是身不由己。
()信徒千萬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弗四27),以免被牠所操縱。
【路八28「他見了耶穌,就俯伏在祂面前,大聲喊叫,說:『至高神的兒子耶穌,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求你不要叫我受苦。』」
﹝文意註解﹞「就俯伏在祂面前,」不是指一般人對神從心靈發出的『敬拜』,而是指單單向祂『俯伏』下跪的動作。
「至高神的兒子耶穌,」『至高神』乃是外邦人對耶和華神的稱呼(參創十四18;民廿四16;賽十四14;但三26;四2;徒十六17);污鬼認識耶穌的身分。
「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污鬼的態度正如許多人承認宇宙中有神,卻不願意讓神來干涉他們的人生。
「求你不要叫我受苦,」鬼知道牠們將來的結局乃是永火(參太廿五41),卻不知懼怕,只求不要現在就去無底坑裏受苦(31)
﹝話中之光﹞()基督一來到,鬼魔就自動的向主降伏;這說出趕鬼不在外面血氣的嚷鬧,乃在裏面基督的份量。
()「至高神的兒子耶穌,我與你有甚麼相干?」鬼認識主耶穌是『至高神的兒子』,卻仍與祂沒有相干,可見道理上的認識,若沒有加上信而順從的心,仍與我們無益。
()基督和鬼原不相干,屬神的和屬鬼的也不相干(參林後六14~16);所以我們信徒不要有分於異教的事。
()許多掛名的基督徒,他們也拜主耶穌,也稱祂為『神的兒子』,但看他們的生活和言行,根本與主沒有甚麼相干,他們的結局可想而知。
()鬼自己怕「受苦」,牠卻專門叫別人「受苦」,並且牠因著躲避自己的苦,就叫別人受更多的苦。
()每逢我們傳福音給世人時,一般人的反應總是認為現在就信主乃是一種「受苦」;盼望趁著自己還年輕時,好好享受人生,等到年老行將就木時,才來信主。
【路八29「是因耶穌曾吩咐污鬼從那人身上出來;原來這鬼屢次抓住他,他常被人看守,又被鐵鍊和腳鐐捆鎖,他竟把鎖鍊掙斷,被鬼趕到曠野去。」
﹝原文字義﹞「掙斷」扯碎,拉斷。
﹝靈意註解﹞本節補充說明被魔鬼轄制之人的情形:
1.「鬼屢次抓住他,」無法脫離其控制。
2.「被人看守... 被鬼趕到曠野去,」不受任何人的管束。
3.「被鐵鍊和腳鐐捆鎖,他竟把鎖鍊掙斷,」就是用人所能想出的最好辦法,也對他無能為力。
﹝話中之光﹞()世人都臥在那惡者的手下(約壹五19),人憑著自己的力量,根本沒有辦法勝過牠。
()住在人裏頭的罪,不是我們想為善的存心所能管住的──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參羅七17~18)
()為了對付被魔鬼所操縱和控制的人,這個世界所能想出的最好辦法,不過是用「鐵鍊和腳鐐捆鎖」,意即用法律禁止、政治條例、警察取締、輿論約束、禮教規範、社會習俗、良心管治等,結果都歸於失敗,不能制伏人心的敗壞。
()鬼能轄制人,人卻不能制伏牠。
【路八30「耶穌問他說:『你名叫甚麼?』他說:『我名叫群。』這是因為附著他的鬼多。」
﹝文意註解﹞「我名叫群,」『群』字的原文指軍團或營(legion),按羅馬軍隊的編制,一個軍團約有三至六千個士兵。
主耶穌是向那人問他的名字,回答的卻是污鬼,由此可見那人被這群污鬼牢牢地控制著。
﹝話中之光﹞()無論污鬼的數目是怎樣多,也不能不服主耶穌的話;在屬靈的爭戰中,不要看外表的情勢,而要信靠神的話。
()罪人身上往往住著許多的鬼,例如:煙鬼、酒鬼、賭鬼等。
【路八31「鬼就央求耶穌,不要吩咐牠們到無底坑裏去。」
﹝文意註解﹞「鬼就央求耶穌,」鬼為一種脫體的邪靈,必須藉體棲身,才感自在,所以牠們常附在人身上。
「不要吩咐牠們到無底坑裏去,」『無底坑』是暫時拘禁邪靈和撒但的地方(參啟九1;廿13);牠們的結局乃是『火湖裏的永火』(參太廿五41;啟廿10)
﹝話中之光﹞()鬼的本性詭詐,牠會看風使舵,牠能欺壓的就欺壓;在牠力不能勝的時候,牠就會「央求」。
()鬼的一切作為都是為著自己,牠自己沒有憐憫的心,卻求別人憐憫牠。
()當主以人子的身份在地上行走時,就已經有權柄可以把鬼魔趕到「無底坑」去了。神所託付給人制伏仇敵的使命(參創一26),『頭一個亞當』完全失去了,但這位『末後的亞當』卻達成了(參林前十五2645)
【路八32「那裏有一大群豬,在山上喫食;鬼央求耶穌,准牠們進入豬裏去;耶穌准了牠們。」
﹝背景註解﹞「豬,」在神的眼中是骯髒不潔的(利十一7;彼後二22);一般說來,猶太人都不養豬,因為既不能用來獻祭,也不能作為食物(猶太人不吃豬肉),故那一大群豬可能是外邦人所養的。
﹝話中之光﹞()豬的特點就是一直「吃食」,結果卻變成了別人的「吃食」;世人的特點就是一直尋找屬地的享受,結果卻變成了魔鬼的享受。
()豬群離鬼很遠(參太八31),卻仍逃不過鬼的眼目;魔鬼正在到處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我們最安全的藏身之處,就是住在基督裏。
【路八33「鬼就從那人出來,進入豬裏去;於是那群豬闖下山崖,投在湖裏淹死了。」
﹝靈意註解﹞「鬼就從那人出來,進入豬裏去,」主耶穌容許污鬼進入豬群裏,表明了那些骯髒不潔的賺錢生涯,是被允許作為魔鬼活動的範圍的。
﹝話中之光﹞()魔鬼若不能直接在人身上祟弄人,便要藉外面的事物(附身豬群)間接地祟弄人。
()必須主准了牠們,鬼才能行動;這說出主的權柄,連鬼也在祂主宰的掌握中。
()魔鬼的作為總是叫人自甘墮落(「闖下山崖」),投身在罪惡的世界裏(「投在湖裏」),終至身敗名裂、斷送了一生(「淹死了」)
【路八34「放豬的看見這事就逃跑了,去告訴城裏和鄉下的人。」
﹝靈意註解﹞『放豬的人』豫表人群社會中的一班人,他們在外表看來似乎顯得很正常,正在日夜孜孜不倦地從事各種職業工作,但他們的工作,既不是為神,也不是為教會,且在本質上常是骯髒不潔的,所以不討主的喜悅。
﹝話中之光﹞()我們的職業工作無論是多麼的高尚,若不是為著主和教會,就不過像是放豬的人一般,不討主的喜悅。
()「放豬的」失去豬群,損失了財物,若能因此得著主,乃是最大的福氣,可惜他竟然離開主逃跑了。
()許多人事業遭遇了打擊,不但沒有因此醒悟過來,反而更深地依賴社會組織(「城裏和鄉下的人」)
【路八35「眾人出來要看是甚麼事;到了耶穌那裏,看見鬼所離開的那人,坐在耶穌腳前,穿著衣服,心裏明白過來,他們就害怕。」
﹝文意註解﹞本節表明鬼被驅離後那人的徹底改變:
1.「坐在耶穌腳前,」安靜,不再亂跑。
2.「穿著衣服,」守規矩,不再不知羞恥。
3.「心裏明白過來,」清醒,不再糊塗癲狂。
﹝話中之光﹞得著基督救恩的人必然:(1)安息了──「坐在耶穌腳前」;(2)有了基督義袍的覆庇,不再恬不知恥──「穿著衣服」;(3)心竅開啟,得以認識神和屬靈的事──「心裏明白過來」。
【路八36「看見這事的,便將被鬼附著的人怎麼得救,告訴他們。」
【路八37「格拉森四圍的人,因為害怕得很,都求耶穌離開他們;耶穌就上船回去了。」
﹝文意註解﹞「害怕得很,」他們害怕的原因有二:(1)因為不認識主耶穌是神的兒子,怕鬼來報復;(2)害怕因主耶穌而遭受物質上更大的損失。他們由於害怕,以致失去得著屬靈福氣的機會。
﹝話中之光﹞()格拉森地方的人不歡迎主,因為他們看重屬地的財物,過於人的靈魂;但是主卻寧願犧牲二千頭豬(參可五13),為要拯救一個人,在主的眼中,人的靈魂何等寶貴!
()屬地的世界和屬天的君王不能兩立;人若愛世界,愛神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壹二15)
()撒但利用財物來控制人心──無論是得著或損失,都有可能使我們不要主。
()「格拉森四圍的人」竟都不要主,可見不認識主的人,在拒絕主的事上是相當盲從且團結一致的。
【路八38「鬼所離開的那人,懇求和耶穌同在;耶穌卻打發他回去,」
﹝話中之光﹞()眾人要求耶穌離開他們(37),但鬼所離開的那人,卻懇求和耶穌同在;被鬼迷惑的人不要主,心裏明白過來的人才會要主。
()那人求與主同在,主卻打發他回去;常與主同在交通雖美好,但回去為主作見證也不可或缺。
【路八39「說:『你回家去,傳說神為你作了何等大的事。』他就去滿城裏傳揚耶穌為他作了何等大的事。」
﹝文意註解﹞「傳說神為你作了何等大的事,」這也是我們每一個得救的人所該作的見證。
﹝話中之光﹞()對家人親友作見證,是作基督徒的第一步。
()為主作見證是一件事,顯揚自己是另一件事;許多信徒名義上是為主作見證,實際上是在顯揚自己。
()作見證乃是告訴別人「耶穌為他作了何等大的事。」是叫人知道主的作為,但不是叫人注意你這個人多麼的了不得。
【路八40「耶穌回來的時候,眾人迎接祂,因為他們都等候祂。」
【路八41「有一個管會堂的,名叫睚魯,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求耶穌到他家裏去;」
﹝原文字義﹞「睚魯」照光者。
﹝文意註解﹞「管會堂的,」是在猶太會堂裏主持崇拜秩序的人,在猶太人中間具有相當高的地位。
﹝靈意註解﹞『會堂』是猶太教徒聚會的地方,故「管會堂的」象徵猶太宗教及其領袖。
﹝話中之光﹞()惟有得著神的啟示『光照』的人(「睚魯」的原文字義),才能認識主並來到祂腳前俯伏求祂。
()睚魯是一個管會堂的人,他竟然不顧自己的身分和地位,而在眾人面前俯伏拜主,這表明他的謙卑與虛心;誰肯謙卑,誰才可以領受福分(參太五3;雅四6)
【路八42「因他有一個獨生女兒,約有十二歲,快要死了。耶穌去的時候,眾人擁擠祂。」
﹝原文字義﹞「擁擠」擠壓。
﹝文意註解﹞「眾人擁擠祂,」意即擠壓祂,使祂幾乎透不過氣來。
﹝靈意註解﹞「他有一個獨生女兒...快要死了,」『女兒』是從父親身上出來的產物,所以『管會堂的女兒』快要死,象徵從死板的猶太教及其領袖所造就出來之人的光景,乃是缺乏生命,幾近死亡。
﹝話中之光﹞()管會堂的女兒快要死了──在教會裏面作帶領人的,如果自己缺少生命,所帶領的人也缺少生命;一般信徒的生命光景如何,正顯出傳道人的生命光景如何。
()如果我們在教會中所注重的,不過是一些道理、教條、儀式,恐怕我們所造就出來的人,都是一些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啟三1)
()我們的主是專門來解決人的難處的,只要我們肯藉著禱告把難處告訴祂,祂必樂意幫助我們。
【路八43「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醫生手裏花盡了她一切養生的,並沒有一人能醫好她;」
﹝原文字義﹞「血漏」不正常出血。
﹝文意註解﹞「血漏」可能屬經血異常症狀(參利十五25)
﹝靈意註解﹞據聖經學者考證,那「一個女人」是外邦女人,所以她象徵外邦的宗教。
「血漏,」象徵漏掉生命,因肉身的生命是在血裏(利十七11)。這外邦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而前面那個快要死了的猶太女孩剛好是十二歲(42),所以兩者都同指一件事,即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在神的眼中看來,都是漏掉生命的,都是死亡的宗教。它們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啟三1)
「十二年,」表徵已經受神夠多的對付和管教。
「在醫生手裏花盡了她一切養生的,並沒有一人能醫好她,」『醫生』表徵哲學家和宗教家。一般世人知道人生有問題,因此求助於哲學和宗教界人物,豈知花費錢財,甚至耗盡了一切養生的,仍舊一點也沒有改善。
﹝話中之光﹞()凡不為神活著、給神得著的,都是患了血漏──消耗生命。
()血漏婦人求助於屬人的「醫生」,不但病未治好,連自己「養生的」都花盡了。同樣,我們若仰仗基督之外的幫助,不但不能解決難處,連原有的屬靈生命都要消耗淨盡。
【路八44「她來到耶穌背後,摸祂的衣裳繸子,血漏立刻就止住了。」
﹝原文字義﹞「摸」觸摸,接觸。
﹝背景註解﹞猶太人視「血漏」為不潔,凡接觸患血漏的女人的,也會成為不潔(利十五25~30),這可能就是這女人不想讓人知道,而偷偷從背後來摸主衣裳的原因。
「衣裳繸子,」是猶太人佩在外袍邊上的細帶子,用意在提醒穿的人應當遵行神的命令(民十五37~39)
﹝靈意註解﹞「摸祂的衣裳繸子,」主的『衣裳』象徵主的義行;故摸主的衣裳繸子,意即藉著信心來接觸主,與主聯合為一,來取用主所成功的義,作為我們的義。
﹝話中之光﹞()「她來到耶穌背後,」意即帶著謙卑的靈,自覺不配;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四6)
()「摸祂的衣裳繸子,」耶和華以能力為衣,以能力束腰(詩九十三1);我們摸著祂,就得著祂的能力。
()主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十二9);我們甚麼時候覺得軟弱,甚麼時候就應當來到主面前,取用祂的能力。
()基督徒遭遇難處時,不是去摸難處──試圖自己解決問題,而是藉著禱告用信心的手去摸主,讓主來對付問題。
()信心乃是把自己完全交託給主,讓祂來作事、施行拯救。
()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雅二20);信心須要付諸行動。
()出於信心的禱告,乃是大有功效的(參雅五15~16);信心禱告的答應,也是「立刻」的。
()我們任何難處,若是求助於屬人的幫助──『醫生』,不但徒勞無益,反而花盡一切養生的(43);惟有『摸』著獨一的主耶穌,就必立刻痊愈──「血漏立刻就止住了」。
()真正與主有親密的交通的人,必定會感覺到被主的能力所剛強;凡在禱告前和在禱告後感覺一樣的人,恐怕並沒有真正接觸到主。
【路八45「耶穌說:『摸我的是誰?』眾人都不承認,彼得和同行的人都說:『夫子,眾人擁擁擠擠緊靠著你,(有古卷在此有你還問摸我的是誰麼?)』」
﹝文意註解﹞主耶穌並非不知道是誰摸祂的衣裳,因為祂是無所不知的;祂所以問這句話,乃是要這女人在眾人面前作蒙恩的見證:勇於見證自己從前的光景如何可憐,如何因著一摸(信心的接觸)而得醫治。
﹝話中之光﹞()「摸我的是誰?」主不願人偷偷相信祂,也不願人偷得祂的恩典。今天祂正在四處尋找,誰是真正對祂有信心的人。
()門徒們以為「擁擠」主就是「摸」主,因為從外表看不出其分別;但是主知道「摸」祂絕對不同於「擁擠」祂。
()許多人「擁擠」主,主並不在意;但在其中那真實要主,實際「摸」著主的人,是主所知道的。
()「擁擠」主的有許多人,「摸」祂的只有一個。「擁擠」只是熱情的衝動,「摸」必須用信心的手。信徒們,我們對主是「擁擠」,還是「摸」呢?
【路八46「耶穌說:『總有人摸我;因我覺得有能力從我身上出去。』」
﹝話中之光﹞()主的身上滿了能力,正等待著我們伸出信心的手,來向祂支取能力。
()我們也許很靠近主,「擁擠」祂,卻沒有真正「摸」到祂。「擁擠」並不叫主的能力從身上出去,「摸」才叫祂的能力釋放。「擁擠」後仍是一無所得,「摸」後十二年的沉痾得醫治。禱告與信心的觸摸,你試過沒有?
【路八47「那女人知道不能隱藏,就戰戰兢兢的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把摸祂的緣故,和怎樣立刻得好了,當著眾人都說出來。」
﹝原文字義﹞「知道」瞭解;「隱藏」遮蓋,被忽視;「戰戰兢兢」顫抖。
﹝話中之光﹞有些信徒蒙了主的洪恩,雖經主屢次感動和催促,竟仍不敢在人面前承認自己信主,羞於為主作見證!
【路八48「耶穌對她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去罷。』」
﹝文意註解﹞「你的信救了你,」這是說明她用手去摸主衣裳的行動,乃是出於她裏面的信心;惟有以信心去接觸主,才能得著主的醫治。
「平平安安的去罷,」原文是『往平安裏去罷!』人得救前,不知平安的路(羅三17);主的救恩把人帶到平安的路上(參一79)
﹝話中之光﹞()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來十一6)
()宗教徒想以善行來討神的喜悅,結果卻落到可憐的死亡光景中。惟有藉著信心接受主耶穌的救恩,才是蒙拯救、得醫治的路。
()我們若伸出信心的手來摸主,主的能力也必能使我們勝過難處。
()凡遇著基督的人,必『在平安中往前去』(「平平安安的去」的原文)
【路八49「還說話的時候,有人從管會堂的家裏來說:『你的女兒死了,不要勞動夫子。』」
﹝原文字義﹞「勞動」麻煩。
﹝文意註解﹞「不要勞動夫子,」這話明顯地表示這家人的盼望,乃是在小女兒未死以先能得著醫治,她既然已經死了,就不再存甚麼希望了。
會堂主持人恐懼的是『死亡』,與格拉森人恐懼『鬼魔』不同;但在耶穌面前,二者都服在祂的權柄下。
【路八50「耶穌聽見就對他說:『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
﹝原文字義﹞「怕」害怕(現在式命令語氣);「信」相信(過去式命令語氣)
﹝文意註解﹞「不要怕,只要信,」由原文的時式和語態可知,主的意思是要他立刻停止那不斷的害怕,而鼓勵他照常信靠下去。
﹝話中之光﹞()人的話叫我們灰心害怕,甚至失去信心,但主的話叫我們得著安慰與鼓勵,並且增添信心。
()害怕會叫人失去信心;信心剛強就不會害怕。
【路八51「耶穌到了他的家,除了彼得、約翰、雅各,和女兒的父母,不許別人同祂進去。」
【路八52「眾人都為這女兒哀哭捶胸。耶穌說:『不要哭;她不是死了,是睡著了。』」
﹝文意註解﹞「眾人都為這女兒哀哭捶胸,」『眾人』大概是指受雇在葬儀中為死者哀悼、哭叫的女人。
﹝話中之光﹞()當人活著的時候,一般人的常態是漠不關心;當人死了的時候,人才來表示同情。事後的幫助,常是多餘的。
()凡是蒙神揀選豫定的人,不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死了就完了,我們乃是睡著了(帖前四13~14)
【路八53「他們曉得女兒已經死了,就嗤笑耶穌。」
﹝原文字義﹞「嗤笑」譏笑,嘲弄。
﹝話中之光﹞()「嗤笑」主的人,乃是只看事實的人;相信主的人,乃是越過事實,只見耶穌的人(參太十七8)
()他們太「曉得」了,所以就會「嗤笑耶穌」;我們原有的知識、天然觀念、老舊的經歷,常會使人輕視基督,拒絕基督。
()主所有的工作,不是要叫人『贊同』,乃是要叫人『活』;不是要叫人『知道』,乃是要叫人『得生命』。
【路八54「耶穌拉著她的手,呼叫說:『女兒,起來罷。』」
﹝話中之光﹞現今是我們該趁早睡醒的時候(羅十三11),因為主也正對我們說:「起來罷!」
【路八55「她的靈魂便回來,她就立刻起來了;耶穌吩咐給她東西喫。」
﹝靈意註解﹞前面所記那外邦女人是患了『十二年』的血漏(43),而這個被主起死回生的小女孩正是『十二歲』(42)。可見這小女孩誕生之時,正是那女人開始患血漏之時;因此,我們可以把這兩個人視作一個人完整的事例。它表徵人一生在世上,就因著罪惡而虛耗生命,人雖活著,但在神的眼中看來,乃是死在過犯罪惡之中(弗二1);人惟有藉著相信主耶穌,才得以與祂『大能的手』相聯結,而與祂一同活過來(弗二5),也就是『出死入生』(約五24~25)
﹝話中之光﹞()主一呼叫小女孩起來(54),她立時就起來了;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約五25)
()『耶穌拉著她的手』(54)──主一摸我們事奉、工作的手,我們的事奉、工作,就有了轉機──「她就立刻起來了」。
()「耶穌吩咐給她東西喫,」生命的需要是『吃』,『吃』也就是生命的表現。
()教會中許多人只注重傳福音,而忽略了餵養初蒙恩的信徒,但主在此要我們關心他們的需要。
【路八56「她的父母驚奇得很;耶穌囑咐他們,不要把所作的事告訴人。」
﹝文意註解﹞「不要把所作的事告訴人,」主不願意人因著一種好奇心而來跟從祂。
叁、靈訓要義
【四種的心田】
一、路旁的心──剛硬不肯接受神的話,以致被魔鬼奪去(512)
二、磐石的心──歡喜領受神的話,卻不容生根(613)
三、荊棘地的心──神的話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所擠住(714)
四、好土的心──能讓神的話生長且結實百倍(815)
【道和人心】
一、撒在路旁的(512)──道不入人心(是信心不定的人)
二、撒在磐石地的(613)──道稍入人心(是信心不足的人)
三、撒在荊棘裏的(714)──道半入人心(是信心不堅的人)
四、撒在好土上的(815)──道深入人心(是信心不小的)
【四等聽道的人】
一、沒有生命(512)
二、有生命,但沒有生命的過程(613)
三、有生命也有生命的過程,但沒有生命的果實(714)
四、有結實百倍的生命(815)
【這到底是誰?(25)
一、祂是與人同在的主──耶穌和門徒上了船(22)
二、祂是引導路程的主──對門徒說,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22)
三、祂是試驗門徒的主──正行的時候,耶穌睡著了(23)
四、祂是有求必應的主──門徒來叫醒了祂,...風浪就止住,平靜了(24)
五、祂是教導門徒的主──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的信心在那裏呢(25)
六、祂是天地萬有的主──連風和水也聽從祂了(25)
【被污鬼附著之人的光景】
一、不穿衣服(27)──沒有羞恥的感覺
二、不住房子(27)──沒有安息
三、只住在墳塋裏(27)──終日與死亡、黑暗、污穢為伍,亦即活在死亡的範圍和原則裏
四、自認與主毫不相干(28)──不肯悔改相信主
五、害怕現在就受苦(28)──只顧眼前的享受,不顧將來的刑罰
六、鬼屢次抓住他(29)──無法脫離鬼的控制
七、沒有人能看守住他(29)──放縱肉體的情慾,不受任何約束
八、鐵鍊和腳鐐也不能捆鎖他(29)──人一切最好的辦法也不能約束
九、結黨成『群』(30)──喜歡與人同流合污
十、以豬群為替身(32)──從事骯髒的事業
十一、使群豬闖下山崖(33)──自甘墮落
十二、投在湖裏淹死了(33)──終至身敗名裂,斷送一生
【患十二年血漏的女人得主醫治】
一、她患了十二年的血漏(43)──漏掉生命
二、她求醫無效(43)──求助世上一切辦法均告無效
三、她來摸耶穌的衣裳(44)──用信心來接觸主
四、她經歷主耶穌的能力(44~46)──得著神的生命
五、她的心受主的感動(47)──知道不可作隱藏的信徒
六、她見證所蒙的恩(47)──述說主在身上的作為
七、她得著了主話語的印證(48)──你的信救了你
八、她得著了真實的平安(48)──享受了主恩典的話語
【管會堂的小女兒得主醫治】
一、他虛心來見主耶穌──俯伏在祂腳前(41)
二、他誠心求告主耶穌──求耶穌到他家裏去(41)
三、他恆心跟隨主耶穌──雖聞惡耗,仍舊跟主(49~51)
四、他安心信託主耶穌──不隨眾亂嚷,默默聽主號令(52)
五、他全心信靠主耶穌──親眼目睹孩子復活(54~55)
六、他歡心聽從主耶穌──照主吩咐,餵養孩子(55)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路加福音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路加福音提要」末尾處

 路加福音第八章拾穗
【路八1過了不多日,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宣講神國的福音。和他同去的有十二個門徒,
    「周遊」:原意是「走過大路」,後引伸為「各處旅行」。──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2還有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內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
    「抹大拉」:位於加利利海西岸的漁村。──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3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和好些別的婦女,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
    「希律的家宰」:指西律安提帕王府內的管家。──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6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來就枯乾了,因為得不著滋潤;
    「一出來」:指植物的發芽。──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7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一同生長,把它擠住了;
「在荊棘裡」:直譯作「進入荊棘裡面」。
    「擠住」:直譯是「擠在一起」。──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8又有落在好土裡的,生長起來,結實百倍。”耶穌說了這些話,就大聲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百倍」:通常的收成少於十倍,這裡提到的百倍豐收是罕有的。──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9門徒問耶穌說:“這比喻是什麼意思呢?”
    「問」:原文顯示門徒是迫切,而且一再重複的問。──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14那落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以後,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
    「擠住了」:直譯是「擠在一起」。──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21耶穌回答說:“聽了 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弟兄了 。”
    這裡的「母親」和「弟兄」原文前沒有定冠詞,是泛指著血親的關係,而不是特定的母親與兄弟的親屬關係。──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23正行的時候,耶穌睡著了。湖上忽然起了暴風,船將滿了水,甚是危險。
「起了」:「降下」的意思。──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24門徒來叫醒了他,說:“夫子!夫子!我們喪命啦!”耶穌醒了,斥責那狂風大浪,風浪就止住,平靜了。
「夫子、夫子」:連叫兩次、表示門徒的急躁。
    「我們喪命啦」:原文的時態表示進行中的動作,可以翻譯成「我們正在喪命了」。
「大浪」:意思是巨浪帶著狂風。──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26他們到了格拉森(注:有古卷作“加大拉”)人的地方,就是加利利的對面。
    「格拉森」:大概是今日加利利海東岸,名叫「卡爾沙」之地。
「加大拉」:鄰近東岸的峭岩邊,有一個地點就叫「格拉森」。──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馬太八28-34(加大拉被鬼附者),與馬可五1-20及路加八26-39(格拉森被鬼附者),如何能和諧一致?】
上述兩段記載(馬可及路加的記述,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有兩項重要差異。首先是事件發生的地點:究竟是加大拉、格拉森,抑或是Gergesa(參sinaiticusCoridethianthe Bohairic Coptic.Family l of the minuscules)?參看巴勒斯坦加利利海以東的地圖,便可知格拉森(現稱為Jerash)遠在加利利海東南方,在約但河谷以東二十哩之處。聖經記載這段事蹟在革尼撒勒湖東岸發生,那麼,實難以將格拉森與此事連在一起。
至於加大拉(多數抄本的馬太八28都作這樣寫法,但Wa-shingtonensisFamilyl,Family 13 Of the MinusculesBohairicCoptic均寫為“Gergesenes”),則位於革尼撒勒湖東南面,與此湖的最南端相距不過八哩。因此,加利利海東南岸地區的政治中心,極可能設於加大拉,而成為地區的首府。因此,經文稱耶穌等人來到「加大拉人的地方」,縱使加大拉遠在雅姆克(Yarmuk)河的南岸。由此看來,雖然馬可及路加都記載是格拉森,但加大拉似乎更為可取,因後者比較接近革尼撒勒湖。
除上文提及的幾份抄本外,三卷符類福音都不大支持此事發生於Gergesa,縱使這城就在革尼撒勒湖的東岸,大約是由湖的北端向南走三分一路程之處。單從位置來看,Gergesa當然最為可取,但考慮抄本上的證據時,加大拉更像三卷符類福音原來錄下的地名。只不過當後來格拉森較為人所熟悉,文士抄傳聖經時,就把加大拉誤以為格拉森。在此可能值得一提,希伯來字母的Ddaleth)與Rresh)非常相似,因此,由希伯來或亞蘭文翻譯成希臘文時,GaDaRa’可能被誤讀為GaRaRa [Da]Gergesa亦以GR-開始,於是可能亦被誤讀以為是G-D-。無論如何,加大拉具最有力的證據,是三卷符類福音原本錄下來,真實無訛的地名。
馬太的描述,還有一點與路加、馬可不同。根據馬太的記載,當耶穌到了加利利海東岸,離船上岸時,就有兩個被鬼附的人來見耶穌。然而,馬可及路加都記載只有一個被鬼附的人。這個問題嚴重嗎?假如有兩個被汙鬼附的人來見耶穌,那麼,最低限度不是有其中一個嗎?馬可與路加都將注意力集中在較為多言的那一個——附上這人身上的汙鬼,自稱為「群」。 我是神學院的教授,偶然會教一些選修課程,當中只有兩個學生。有些時候,我只能記起兩者之一;原因很簡單,他比較精明,肯主動發問。假如我要寫一套回憶錄,只提及其中一個學生(他是選修某科的兩個學生其中之一);我這樣做,不能說是與歷史事實相違背。符類福音的另一段記載,也與這情況相似,就是治癒瞎子巴底買那段事蹟。根據馬太二十30,當時巴底買有一個同伴,也是瞎眼的。路加(十八35)沒有提及任何名字,亦只記載一個瞎子。馬可(十46)則將巴底買此名的亞蘭文(Bar-Tim'ay)與希臘文(huios Timaiou)都寫出來。注重巴底買,忽略他的同伴,只因為巴底買較多發言。
走筆至此,要返回我們要探究的問題那裡。在驅逐汙鬼的這段記載裡,細節上縱使有所不同,但三卷符類福音都記載加大拉汙鬼的結局:他們被趕到附近山崖上的豬群那裡,使豬群(在禮儀上是不潔的)沖下山崖死了;這些汙鬼本來想這樣的結局發生在被它們所附的人身上。那群不幸的豬沖下山崖,在革尼撒勒湖裡淹死了(參太30-34;可五11-14;路八32-37)。── 艾基斯《新約聖經難題彙編》
【路八29是因耶穌曾吩咐汙鬼從那人身上出來。原來這鬼屢次抓住他;他常被人看守,又被鐵鍊和腳鐐捆鎖,他竟把鎖鏈掙斷,被鬼趕到曠野去。
鬼「屢次」抓住他:也可譯為「許久」。
「抓住」:用力抓住。──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30耶穌問他說:“你名叫什麼?”他說:“我名叫‘群’。”這是因為附著他的鬼多。
「群」:原為羅馬軍隊編制的名稱,每群大約五、六千人。──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31鬼就央求耶穌,不要吩咐他們到無底坑裡去。
    「無底坑」:象徵將來囚禁魔鬼和他的差役之處,可以參考  9:1,11  11:7  17:8  20:1,3 。此字在  1:2  7:11 是指「深淵」,在 10:7 是指接納死者的陰間,在啟示錄是指魔鬼的最終居所。──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31無底坑是什麼地方?】
答:無底坑一詞在路八31節,與羅十7節的陰間,英文聖經均譯作Abyss,意系深淵()意指不可測之地,及()為死人所在,在啟示錄中提到無底坑三字出現了七次,英文聖經譯作Bottomless Pit,希臘人()視為墮落天使之所在,撒旦與一切惡魔以及不願悔改認罪歸向主耶穌的人,皆要永遠盡禁於其內,而受到應得之刑罰與痛苦也(啟九1211,十一7,十七8. 廿1.3)。——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路八38鬼所離開的那人懇求和耶穌同在,耶穌卻打發他回去,說:
    「懇求他」:原文時態表示「繼續不斷的求」。──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41有一個管會堂的,名叫睚魯,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求耶穌到他家裡去。
    「管會堂的」:負責安排猶太會堂的崇拜程式的人,所以是頗有地位的人。──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42因他有一個獨生女兒,約有十二歲,快要死了。耶穌去的時候,眾人擁擠他。
「快要死了」:原文是進行式,表示正在死去。
    「擁擠」:「擠在一堆」。──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43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醫生手裡花盡了她一切養生的,並沒有一人能醫好她。
    「血漏」:婦科病症、就是月經不停。於宗教禮節上被視為不潔淨。可以參考 15:25-31 。──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44她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繸子,血漏立刻就止住了。
    「衣裳繸子」:應該是外衣邊緣的繸子,這種外衣共有四條繸子,兩條在前,兩條在後。──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資料大全》
路八49~56耶穌在世曾叫幾個人“還魂”?“還魂”與“復活,,有何分別?】
睚魯的十二歲女兒死後,主那穌曾使她再活過來,聖經說:“她的靈魂便回來,她就立刻起來了”。這裏乃是說,“靈魂便回來”,並不是說“她復活”。英文說“HER SPIRIT CAMEAGAIN”,原文也是這樣說。我在此稱她的復活為“還魂”,以別於那穌的復活。
此外,拿因寡婦的獨生子死去,主那穌在送殯的行列中,也叫他從死中“還魂”,於是他也活了(路七章1117節)。
第三個“還魂的人”是馬大馬利亞的弟弟拉撤路,他已經死了四天了,主那穌叫他從死中復活(約十一章144節)。這三個人的“再活”,我稱他們為“還魂”,原因是他們活了之後,再過幾十年又離開世界和別人一樣。如果他們不再死的話,今天還在世界,便是世界最長命的人了。可是,他們的“再活”與耶穌的“復活”是不同的。他們三個人死了又活了,只是還魂,因為他們以後是會再死去的,如果他們三個人是與主那穌的復活相同的話,復活後就不再死,復活後不再死,纔能稱為“真正的復活”。
保羅說主那穌從死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十五章20節)。主那穌是第一個真正復活的,在他以前死了又再活的人,只能稱為“還魂”。如果他們三個還魂的人也被稱為復活的人的話,主那穌只能被稱為“第四個果子”了。還有,在以利亞和以利沙
的時代,也有人“還魂”,主那穌便不能稱為“初熟的果子”了。所以應稱他們三人的再活為還魂。――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路八50只信不怕「耶穌……對他說,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
懼怕是令人痛苦的事,但許多人卻天天在懼怕中過日子,心中沒有平安,怕這樣,怕那樣。這固然是由於有的人膽小,但也有時是因為事情的確令人擔心害怕。像這裡所講的人,他的獨生女兒正在危急之中,忽然聽到已經死了,是很容易懼怕的。又如門徒在海中遇見極大的風浪,船快沉了,那能不害怕呢?(路824;太1430)是的,有許多事情是令人害怕的。
然而主耶穌叫我們不要怕,只要信。可見要想不害怕,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要信,有信心就可以不懼怕,沒有信心就必定害怕。為什麼相信就可以不怕呢?因為信有一位全能的主,與我們同在,祂能拯救我們,祂願意拯救我們,祂愛我們,祂有應許。信祂的人必不著急,必不羞愧,必看見神的榮耀(賽2816;彼前26;約1140)如果相信主管理一切,祂不許可,不會有任何危險臨到我們。就是有任何危險,患難,祂也能轉危為安,拯救我們,只要將一切交在主手中,相信祂不誤事,祂負我們一切責任,就可以安心不怕。不過信心小就要害怕,信心大小在乎我們對主的認識,和與主的關係,平常遠離主就不能多認識主。──《每日天糧》 

 路加福音第八章例證
【路八3在這群婦女中,我們看見一班能夠實際幫助人的人。身為婦女,她們是不容許講道的;但她們把財物都奉獻出來。有一位年老的鞋匠,他曾經盼望要做傳道人,但一直沒有機會,他有一位朋友是個年青的神學生;有一天這位年青人奉命履行首次的傳道職責,這位老年人要求年青人幫他一個忙。他要求這位年青人准許他在他有生之年,一直為他縫製鞋子,好叫他感受到在講台上的講者所穿著的皮鞋,乃是他親手做的,而這個講台卻是他沒有機會可以踏上去的。──《每日研經叢書》
【路八16無論是多困難,責任已落在我們身上;我們不應以服事基督為恥,更不應羞於表露我們的面目。只要我們對這事件認為是正確的,那就不是責任,而是一種權利。
在距離女王伊利莎伯二世加冕前不久,大部分的房舍和商店都懸掛著國旗。有一天,我經過一條鄉村小路。就在路旁的小樹叢中,我看見一個補鍋匠的帳蓬。這個帳篷只是一片很小的營幕。在營幕的旁邊,卻有一面與營幕差不多大小的英國國旗,在桿上隨風飄揚。就好像這位飄泊的補鍋匠在說:『我在這世界所有不多;但我要以我所有的來加添這世界的色彩。』──《每日研經叢書》
【路八17隱藏的事,沒有不顯露出來的。心中有秘密的人是不快樂的;只有那坦蕩無私的,才是快樂的人。傳說有一位建築師願意替柏拉圖建造一幢房子,房子裏的每一個房間都是外頭所看不到的。柏拉圖卻對他說:『我願給你雙倍的銀子,為我蓋一幢房屋,房子裏的每一個房間,都要讓外邊的人看得清楚。』一個能夠如此說話的人是快樂的。──《每日研經叢書》
【路八24耶穌平靜了憂傷的風暴。在每一個人生命之中,總會遇上憂傷的風暴,因為憂傷往往是愛的刑罰,一個願意付出愛的人,他便會遭遇到憂傷。當溥西(Pusey)的妻子去世,他說:『好像有一隻手在我的頷下支撐著我。』在那日子,在耶穌的面前,眼淚得以抹乾,破碎的心靈得到撫慰。──《每日研經叢書》
【路八39第一封電報的內容】經文:耶穌說,你回家去、傳說神為你作了何等大的事(路839)。
  "耶和華阿,榮耀不要歸與我們,不要歸與我們。要因你的慈愛和誠實歸在你的名下(詩1151)。
  發明電報的,是美國科學家塞約爾·莫爾斯。在一八四四年應用自製的電磁式電報機,通過漫長的電報線路,拍發了人類史上第一封電報。
  科學家塞約爾·莫爾斯,是一位虔誠基督教徒,他不敢把這發明電報的功勞歸於自己,他乃是榮耀神。在一八四四年五月廿四日,莫爾斯親自在國會大廈最高法院會議室,首次通過這條電報線,同正在巴爾的摩的艾爾弗雷德·維爾,互相拍發了第一封電報。他們發出第一封電報的內容為:神行了何等的大事。此話完全是引自《新約聖經》路加口福音第八章卅九節。為此表現他對神虔誠的心情。
  誰都知道發明電報,是一件造福全人類,了不起的偉大功績。科學家在實驗室不知熬過多多少少日日夜夜辛勤勞動,不知付出多少精力與物力,一旦成功,他並沒有忘乎所以,他謙卑自己,正如詩人所說的:耶和華阿,榮耀不要歸與我們,不要歸與我們,要因你的慈愛和誠實歸在你的名下。
  反觀我們多少時候,略有一點成就,便沾沾自喜,目空一切,飄飄然大有不可一世之概。豈不知我們在造化主面前,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仿佛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
  雖然哥林多信徒把保羅和亞波羅的成就捧上天,但保羅嚴肅地給他指出:亞波羅算什麼,保羅算什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林前35-6)。
  我們應該牢記雅各一句名言: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作這事,或作那事那還有什麼值得我們自誇呢?──《為甚麼要用比喻》
【路八43~48在耶穌來說,一個人絕不可以作如此的分類。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極需援助的靈魂。在愛裏,從沒有以人的重要等級來看待人。
有一位傑出的訪客來探問卡萊爾.湯瑪斯。這個時候他正在工作,不容騷擾。但他的妻子珍妮(Jane)同意接待他,並且打開一扇門縫,好讓他能睹哲人一面。房中的卡萊爾正埋頭工作,心無旁騖,奮筆直書;寫下的著作使他名重一時。她說:『這就是世人傳頌的卡萊爾.湯瑪斯──而他是我的外子。』珍妮所想的,並不是依據世俗的價值高低,而是以愛出發。
有一位旅客講述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在喬治亞共和國(蘇聯的共和國之一,史太林是喬治亞人,編者識)旅行時的事。她被帶到小小的茅舍,來探望一位非常謙厚的老婦。這位年紀老邁的農婦問她是否打算前往莫斯科。這位旅客回答『是』。老婦人問道:『這樣,可否麻煩你給我的兒子帶一包家鄉的拖肥糖?在莫斯科他是沒法吃得到的!』她兒子的名字就是史太林(Josef Stalin)。我們通常很難把曾經一度作為蘇聯的獨裁者,和喜歡吃拖肥糖的史太林聯想起來──但他的母親卻會這樣想!在她而言,旁人對她兒子所加的毀譽,絲毫也不重要。
差不多群眾中的每一個人,都會視這婦人為毫不重要。而在耶穌眼中,她是個極有需要的人,因此祂把自己從群眾中抽離,將自己的愛心給與她。『上帝愛我們每一個人,就好像只有我們自己一人是值得祂去愛的。』──《每日研經叢書》
【路八46「耶穌說:總有人摸我。」】
耶穌被群眾擁擠著,到處有人擠過來,但是耶穌卻感到一個疲弱的手輕輕地撫摸到祂,使祂的醫治的能力從身上出去,我們也許會很靠近主,擁擠祂,卻沒有真正摸到祂,事實上也真無人觸上摸祂,無論多麼輕,都沒有得著需要的恩典。
我們思想主也在天使與義者之靈的擁擠之中。他們的聲音裡有我們的聲音可以聽見嗎?在多人擁來擠去的情況之中,祂又怎麼會感到我們戰兢的觸摸呢?但是許多人有不同的意圖仰賴祂,宇宙的統管使萬物都在一起,有沒有機會使我們得以呈明我們的需要呢?看,祂趕緊來使死人復活,有不少人好似睚魯的女兒等著主來喚醒,還有在墓地的死人也等主來叫他們起來,祂肯等我們嗎?當然!
禱告與信心的觸摸,你試過沒有?無論多麼簡單,回應也不是立即來的。指揮可以發現交響樂隊中小樂器奏出的音調。主可發覺任何的低語、歎息、眼淚與觸摸。也許這婦人有些錯誤甚至迷信的想法,以為抓住衣袍就可得到醫治,但是祂仍辨認那些行動中含有真正信靠的心。情愛的觸摸也立即能感受的,祂知道婦人蹲下吻祂的腳,當時祂沒有說什麼,以後祂就說出來:我一進來,她就不停親我的腳,任何發出內心的愛的表示,都不會落空的。
── 邁爾《珍貴的片刻》
【路八49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是關於查理曼王(Charlemagne)的一個武士羅蘭(Roland)的。他奉命統率軍隊的後,但突然間,就在朗撒威尼斯(Roncesvalles)被撒拉遜人(Saracens)所包圍。戰情非常慘烈,他們要和優勢的敵人作戰。這個時候羅蘭身邊有一隻號角,叫做奧尼雲(Olivant),是從巨人傑特盟(Jatmund)處得來的。號角之聲可以遠達三十哩以外。由於威力如此巨大,據他們說,當號角的聲音劃破長空,天上的飛鳥也會跌死。他的朋友奧利花(Oliver)要求他吹響號角,好叫查理曼聞聲趕至,以解重圍。但是羅蘭傲慢成性,拒絕要求。兵士一個接一個的戰死沙場,最後只剩下羅蘭一人。最後,他以僅餘的力氣,吹起號角。霎時間,查理曼率兵趕至,可惜已為時太晚,因為羅蘭經已死去──只為他過於驕傲,不肯求助。──《每日研經叢書》

路加福音第八章綱目
【拯救的能力】
眾人擁擠耶穌;摸祂衣裳
一、婦女的服事
1.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
2.用自己的財物供給
3.交通於一個靈裏
二、耶穌用比喻教訓
1.撒種的比喻
2.比喻的內容
3.比喻的意義
三、耶穌對付各種環境
1.平靜風和海
2.吩咐污鬼從那人身上出來
3.血漏的女人和睚魯的女兒都得了醫治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路加福音第八章】
一、在路上(八1-3
二、播種人與種子(八4-15
三、生命的律例(八16-18
四、真正的親人(八19-21
五、風雨中的平靜(八22-25
六、汙鬼的失敗(八26-39
七、獨生女得醫治(八40-4249-56
八、不在人群中迷失(八43-48
──《每日研經叢書》
一、幾個婦女服侍耶穌(八13
二、撒種的比喻(八415
三、聽見的人要負的責任(八1618
四、耶穌的真母親和弟兄(八1921
五、人子平靜風浪(八2225
六、被鬼附的格拉森人得醫治(八2639
七、醫治那不能治好的和叫死人復活(八4056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路加福音第八章】
一、女性門徒13
二、撒種者、種子與土壤415
三、對神話語的責任1618
四、耶穌的真正家人(1921
五、風和海的主人八(2225
六、制服群鬼2639
七、死亡與血漏4056
── 克萊格季納《新約聖經背景注釋》
【宣講神國福音(八125)】
一、主耶穌的佈道團(13
二、撒種的比喻(415
三、真理的光不能掩藏(1618
四、主耶穌的屬靈倫理觀念(1921
五、主平靜風浪(2225
──《新舊約輔讀》
【主行神跡顯大能(八2656)】
一、被鬼附者的光景(26272930
二、鬼面對耶穌(283033
三、被鬼附者得救了(3439
四、患血漏的女人得醫治(4348
五、睚魯的女兒復活(40424956
──《新舊約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