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1日星期三

羅馬書第十五章 【註解】【拾穗】【例證】【綱目】




羅馬書第十五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蒙恩者彼此之間該有的光景】
    一、要彼此擔代(1~4)
    二、要彼此同心(5~6)
    三、要彼此接納(7~13)

【末了的交通】
    一、保羅自述職事:
          1.為外邦人作福音的祭司(14~19)
          2.不願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20~21)
    二、保羅預告行蹤:
          1.想經羅馬去西班牙(22~2428~29)
          2.現在先去耶路撒冷供給聖徒(25~27)
          3.請為行蹤代禱(30~33)

貳、逐節詳解

【羅十五1「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原文字義〕「堅固」剛強;「擔代」抬,拿,擔當,肩負。
    〔文意註解〕「我們堅固的人,」就是前一章裏面『信百物都可吃』的人(羅十四2);『我們』一詞表示保羅將他自己也列入,因他『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羅十四14)
          「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擔代』就是『擔當』別人的重擔(加六2)的意思,不僅是寬容與忍耐,並且更進一步以愛心扶持與服事(加五13);『不堅固人』即指『信心軟弱的』人,他們只吃蔬菜(羅十四1~2)
          「不求自己的喜悅,」就是不以自己為中心,不為自己的喜好或益處。
          保羅在下面2~4節用三個『因為』來解釋為何我們不求自己的喜悅,可惜中文和合本漏譯前後兩個,僅在3節開頭有『因為』:
                (1)『因為』信徒務要叫鄰舍得喜悅,得建立(2)
                (2)『因為』基督一生也只求別人喜悅,經上所言(3)
                (3)『因為』聖經教訓我們,如此行就能生忍耐、安慰和盼望(4)
    〔話中之光〕()若不先彎腰低下自己,就不能背負(『擔代』的意思)別人;信心堅固的人若一直高高在上,不肯降卑自己,就不能擔代別人的軟弱。
          ()要擔代別人,就須放下自己心裏的負擔(即放下心中的主見),不求別人為我作甚麼,只求把自己肩膀放低、放進來。

【羅十五2「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
    〔文意註解〕「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鄰舍』指相近的人,在此轉指教會中的弟兄姊妹。
          「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原文無『德行』;教會中信徒相處,凡事應以不使別人跌倒、反叫人得著造就為考量。
    〔話中之光〕()基督徒的生活,是克己利人的生活;基督徒生活的目標,不是發揚小我,乃是成全大我。
          ()建造教會,是以愛心不是以道理,靠生命不是靠手段(弗四15~16)

【羅十五3「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你人的辱,都落在我身上。』」
    〔文意註解〕「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基督降世為人,受盡人的誤會、譏誚、藐視,但仍以神的美意為滿足(太十一26);祂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太二十28);臨上十字架前仍禱告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廿六39)。祂完全不求自己的喜悅。
          「如經上所記,」後面的經文引自詩六十九9
          「辱你人的辱,都落在我身上,」『你』指神;『我』原指受苦的義人,在此轉指基督。保羅引用這句舊約經文來說明,主耶穌如何甘願承受人們對神的敵意,這正是祂不求自己喜悅的佐證。
    〔話中之光〕()肉體的天性,總是只求自己的喜悅――合於自己的看法,順乎自己的習慣,貪求自己的利益等。基督的性質,卻是『不求自己的喜悅』――放棄自己的看法,反乎自己的興味,不顧自己的利益等。
          ()活在只求自己喜悅的原則中,自然就彼此論斷,互相絆跌;活在不求自己喜悅的原則中,自然就『彼此建立』(2)、『彼此同心』(5)、『彼此接納』(7)。所以教會的光景是否正常,乃在大家是否肯活在基督的原則中。

【羅十五4「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
    〔原文字義〕「安慰」鼓勵。
    〔文意註解〕「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這是解釋保羅為何引用舊約聖經的話來證明基督不求自己的喜悅,因為從前所發生的事寫在聖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林前十611)。聖經的價值,在於啟示基督徒應有的生活。
          「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意指叫我們因聖經中的教訓,得以學效基督忍耐與受苦的榜樣,因而得著安慰,並生發對基督和未來的盼望。
    〔話中之光〕()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
          ()患難(辱罵,參3)生忍耐和安慰,而忍耐和安慰至終帶來盼望(參羅五3~4;林後一410)
          ()一個人越為別人、越捨己,好似痛苦,實則喜樂,因為最終在神前得著了盼望;反之,一個人越利己損人,好似快樂,實則痛苦,因為失去了盼望。

【羅十五5「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
    〔原文字義〕「安慰」鼓勵。
    〔文意註解〕「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我們從聖經所生發的忍耐和安慰,其源頭乃是神。
          「叫你們彼此同心,」表示信徒能夠合而為一,乃是出於神(約十七1121~23;弗四3)
          「效法基督耶穌,」就是以基督耶穌為教會生活的榜樣,以祂的心意為心意,而不是以道理知識為準則。
    〔話中之光〕()信徒若要彼此同心,須能勝過相異之處,這便需要有忍耐和安慰,而忍耐和安慰乃是從神來的。
          ()『彼此同心』並不是說,信徒對道理和事物不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乃是說不堅持自己的看法,在愛心裏顧到別人的益處,這就是效法基督耶穌。

【羅十五6「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文意註解〕「一心一口榮耀神,」『一心』就是在裏面都有同一的心意;『一口』就是在外面都說相同的話。若要說同一的話,必須先有同一的心意;若要有同一的心意,必須先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5節;腓二5)
          「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父』著重在表示神是生命的源頭,透過主耶穌基督叫我們得著祂的生命和性情。
    〔話中之光〕()教會在世人中間最好的見證便是『一心一口』,因為這與巴別的光景恰好相反――言語彼此不通(創十一7)――世人因種族、語言、思想、觀念等因素分而又分,信徒因有同一位主而合一。
          ()信徒最能榮耀神的就是『一心一口』,因為這是效法基督耶穌的結果(5),叫基督耶穌在我們身上得著彰顯(參約十七23)
          ()你我惟有讓基督耶穌在心裏和口裏作王掌權,想祂所要我們想的,說祂所要我們說的,才能達到『一心一口』的地步。

【羅十五7「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
    〔文意註解〕「所 以,你們要彼此接納,」『所以』表示這是由前面幾節聖經得出的結論;『彼此接納』就是你接納我,我接納你。憑著我們的天然本性,實在很難彼此接納,因為我 們對道理的看法、自己心裏所喜悅的事,都有很大的差異,但基督耶穌的榜樣,叫我們能不求自己的喜悅,能放下一切,而彼此接納。
                『彼此接納』表示不僅堅固的人要接納不堅固的人(羅十四1),而且不堅固的人也要接納堅固的人。
          「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照我們的光景,實在不值得基督接納我們,但祂卻為我們受了我們該受的辱罵(3),甚至為我們死而復活(羅十四9);祂就是這樣無條件的接納了我們。我們的彼此接納也該如同基督接納了我們一樣。
                基督的接納就是神的接納(羅十四3);基督所接納的,也就是神所接納的。凡神和基督所接納的,不管信心的程度如何,也無論對道理的看法如何,以及屬靈事物的作法如何,即或是彼此之間有很大的差異,都要互相接納。
          「使榮耀歸與神,」這話有兩個意思:(1)信徒要彼此接納,才能榮耀神;(2)信徒彼此的接納,必須如同基督的接納一樣,才能榮耀神。

【羅十五8「我說,基督是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
    〔原文字義〕「真理」真實,真誠,誠實,信實,實際。
    〔文意註解〕「我說,基督是為神真理,」基督降世為人所成功的一切,都是為著表明神(約一18),將神的真實和信實表露無遺。
          「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受割禮人』指猶太人;『執事』就是服事他們的用人。主耶穌在世時,以服事猶太人為主要使命(參太十五24)
          「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應許列祖的話』指神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作的應許。基督作了猶太人的執事,證實神對他們列祖的應許,也藉此顯明了神的真實和信實。

【羅十五9「並叫外邦人因祂的憐憫榮耀神。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
    〔文意註解〕「並叫外邦人因祂的憐憫榮耀神,」基督不僅作猶太人的執事,同時也惠及外邦人(真受割禮之人,參羅二26;西二11);前者是為著顯明神的信實,後者是為著顯明神的憐憫。
                注意,這是在短短的四節經文中,第三次提到『榮耀神』。
          「如經上所記,」後面的經文引自撒下廿二50;詩十八49
          「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我』指大衛和他的後裔,就是受膏者(撒下廿二51;詩十八50),廣義指猶太人,狹義指基督;『你』指神。這是證明外邦人也參與猶太人之列,一同稱讚、歌頌、榮耀神。

【羅十五10「又說:『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
    〔文意註解〕「又說,」後面的經文引自申卅二43
          「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主的百姓』指猶太人。

【羅十五11「又說:『外邦阿,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祂!』」
    〔文意註解〕「又說,」後面的經文引自詩一百十七1
          「外邦阿,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祂,」『萬民』就是萬國的民,也就是指外邦人。

【羅十五12「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祂。』」
    〔文意註解〕「又有以賽亞說,」後面的經文引自賽十一10
          「將來有耶西的根,」『耶西』是大衛王的父親(太一6),在此乃代表猶太人。基督一面是耶西的後裔,是出自耶西的;另一面也是『耶西的根』,是猶太人這株被伐倒的大樹,得以重新發芽生枝結實的寄望所在(參賽十32~十一1)
          「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本句的舊約原文為:『立作萬民的大旗』,意即被舉起來作為恩待外邦人的記號;保羅在此按意思引申基督就是那興起來要作全世界的救主,外邦人也要來向祂屈膝。
          「外邦人要仰望祂,」本句的舊約原文是:『外邦人必尋求祂』;『仰望祂』就是『尋求祂』,以祂為無望之中的盼望,無助之中的拯救。
    〔話中之光〕基督作執事,將猶太人和外邦人聯在一起(8~11),祂是萬有的主(徒十36),又是萬人的救主(提前四10);我們若真是尊祂為大,就必須接納所有與我們不同的信徒。

【羅十五13「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原文字義〕「諸般」一切,凡,多種多樣。
    〔話中之光〕()許多信徒缺少喜樂和平安,乃是因為不認識他們所信的神,不只是救贖人的神,也是使人有盼望的神。神不只關心我們將來的歸宿,神也關心我們今天的生活。
          ()神是使人有盼望的神,所以為我們設計了每日有早晨,每週有主日,每月有初一,每年有元旦,好讓我們有新的開始、新的盼望。

【羅十五14「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
    〔文意註解〕「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滿有良善』是指因信主而在新生命中所含有的良善神性。
          「充足了諸般的知識,」是指因過正常的教會生活而學習得來的屬靈知識。
          「也能彼此勸戒,」是指作為主的信徒所必然會有的愛心表現(參來十24)

【羅十五15「但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是要提醒你們的記性,特因神所給我的恩典,」
    〔文意註解〕「但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你們』就是在羅馬的信徒;因羅馬教會不是保羅所創建的,所以他寫信給他們在感覺上比較受拘束,需要稍加壯膽。
          「是要提醒你們的記性,」直到寫信之時,保羅從未去過羅馬(參羅一11),但他認識不少在羅馬的信徒(參羅十六章),因此相信他們必定已經風聞過他,而且在本書信中,保羅也已簡略地作了自我介紹(羅一1511~15;九1~3;十一112)
          「特因神所給我的恩典,」表示保羅作外邦人使徒的職份乃是出於神的恩典(加二9;弗三8)
    〔話中之光〕()我們的服事必須藉著神的恩典才能有所成就;神的工作必須靠神所供應的資源才能作。
          ()事奉的能力,並不在乎我們的剛強或軟弱,乃在乎我們有沒有支取夠用的恩典(林後十二9~10)

【羅十五16「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
    〔原文字義〕「僕役」在聖所裏服事的執事(來八2);「祭司」獻祭的人;「獻上」獻祭的行為;(以上三詞,在原文皆與獻祭有關)
    〔文意註解〕「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保羅是基督耶穌親自向他顯現,並託付向外邦人傳道的使命(徒九15;廿二21;廿六18)
          「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保羅作基督耶穌的僕人,主要事奉是傳福音給外邦人;並且他這一種的事奉,就是『作神福音的祭司』,將傳福音所得的外邦人,當作獻給神的祭物。
          「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外邦人在猶太人的眼中,本為污穢不潔的(參徒十一8~918),但因著聖靈的工作,得以被分別為聖,成為神所悅納的祭物。
          本節說明了基督徒事奉的七大要素:
                (1)事奉的原因,是神的恩典『使我』(15)
                (2)事奉的內容,是神的福音。
                (3)事奉的身份,是作基督耶穌的僕役和神的祭司。
                (4)事奉的對象,是外邦人(不信的人)
                (5)事奉的工作,是得著外邦人,使成聖潔,獻上為祭。
                (6)事奉的憑藉,是聖靈。
                (7)事奉的目標,是蒙神悅納。
    〔話中之光〕()今天我們都是基督耶穌的僕人(羅十四4),也都是神的祭司(彼前二9);我們服事的目標,乃是為主、為神得著不信的人。
          ()祭司乃是站在神與人中間,一面把神帶到人面前,一面也把人帶到神面前。為此,我們為神向人傳福音、作見證,得著人歸向神。
          ()新約祭司的職分,較比舊約更為廣闊,甚至連傳福音也包括在內。保羅不但說他是神特派作福音的使徒(羅一1),也說他是『福音的祭司』。這福音的祭司,一面代表神,把神豐滿的兒子,當作福音送給人;一面又把藉福音所生的蒙恩者,當作聖潔的祭物獻給神。哦,這職分何等榮耀!
          ()許多基督徒很注重獻祭這一件事,但卻很少注意究竟所獻的祭是否蒙神悅納(參利十1~3)

【羅十五17「所以論到神的事,我在基督耶穌裏有可誇的。」
    〔文意註解〕「我在基督耶穌裏有可誇的,」從本節至21節,是講到保羅在外邦人中間傳道的成就;但他所誇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基督和聖靈如何使用並加力給他,使他得以完成事奉工作。

【羅十五18「除了基督藉我作的那些事,我甚麼都不敢提,只提祂藉我言語作為,用神蹟奇事的能力,並聖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
    〔文意註解〕「使外邦人順服,」保羅的主要使命,就是使外邦人信服真道(羅一5)
    〔話中之光〕()保羅雖然智慧充足,學問淵博,尚且除了基督藉他作的事,不敢有任何誇口;何況我們各方面比保羅都差得很遠,更不可以自己的聰明、智慧來誇口;若要誇口,只可指著主耶穌誇口(參林前一31)
          ()基督徒是神手中的工具,不是神的代理人;我們的事奉若有甚麼成就,都要歸功於神自己。
          ()我們若想為主作工,必須等候聖靈的能力(路廿四49;徒一8)
          ()『若有人全心全意,毫無保留地讓聖靈作工,就必被主大大使用。』慕迪被這話深深感動,結果成了神所重用的佈道家。

【羅十五19「甚至我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
    〔文意註解〕「直轉到以利哩古,」『以利哩古』位於希臘的西北部,與馬其頓毗連,包括今日的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北部,是當時歐洲比較落後的地區。《使徒行傳》沒有提過保羅曾到這裏工作,也許他曾經在境內短暫逗留過。
          「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到處傳了』按原文是『完滿地傳了』,即把基督的福音都傳遍了。
    〔話中之光〕()我們不一定要到『以利哩古』那麼遠的地方,也許我們所在的家、學校、辦公室,正是神要我們為祂傳福音的地方。
          ()但另一方面,基督的福音也不可被我們限制在我們生活的周遭,乃要普及全世界。

【羅十五20「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
    〔文意註解〕「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這對他只是一種服事的原則,但他並不絕對堅守此原則,例如羅馬已經有了教會,但他仍想來羅馬傳福音(羅一10~15);保羅立此志向的理由如下:
                (1)受主託付,以外邦人為傳福音的主要對象。
                (2)當時未曾聽過福音的外邦人地區非常廣大。
                (3)不願搆到神所量給自己的界限之外(參林後十13)
                (4)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
          「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消極方面,是為了避免與同工發生不必要的衝突;積極方面,是因神所給他的恩典,乃是著重在工頭式立定根基(參林前三10),而不是著重在根基上面的建造,換句話說,是著重於栽種,而不是著重於澆灌(參林前三6)。但這也並不是說,保羅缺乏建造教會和澆灌信徒的恩典。
    〔話中之光〕()保羅一面在主面前立下雄心大志,一面在人面前謙卑不敢誇自己(18),這是主工人適度平衡的好榜樣。
          ()神的工人,為著神可以顛狂,但為著人還是謹守些比較好(參林後五13)

【羅十五21「就如經上所記:『未曾聞知他信息的,將要看見;未曾聽過的,將要明白。』」
    〔文意註解〕「就如經上所記,」後面的經文引自賽五十二15
          「未曾聞知他信息的,將要看見;未曾聽過的,將要明白,」保羅引用這節聖經,來證明他立定志向到未曾傳過福音的地方去傳揚,正符合神要廣傳福音的旨意。

【羅十五22「我因多次被攔阻,總不得到你們那裏去。」
    〔文意註解〕請參閱羅一13

【羅十五23「但如今,在這裏再沒有可傳的地方,而且這好幾年,我切心想望到士班雅去的時候,可以到你們那裏,」
    〔文意註解〕「但如今,在這裏再沒有可傳的地方,」『如今』即保羅寫《羅馬書》之時;『這裏』指地中海的東、北兩面;『再沒有可傳的地方』並不是指那一帶所有的人都已信了主,而是說那一帶地方都已有人傳過了福音。
          「我切心想望到士班雅去,」『士班雅』即今『西班牙』;按當時的地理常識,人都誤認為西班牙乃地極,故保羅有負擔遵照主耶穌升天前的吩咐,把主的見證傳到地極(徒一8)
    〔話中之光〕()『到處』(19)和『再沒有可傳的地方』刻劃出保羅忠心服事主的態度――到處奔波,殷勤傳揚福音。
          ()本節給我們看見事奉主的兩個屬靈原則:(1)事奉主者,必須在一處盡了神在當時當地所給他的託付,才可另轉他處;(2)事奉主的,若在一處已盡了他的職事,就應接受更廣闊的負擔和引導,把基督供應到更遠之處;不可死守一方,緊抓所已有的成就。

【羅十五24「盼望從你們那裏經過,得見你們,先與你們彼此交往,心裏稍微滿足,然後蒙你們送行。」
    〔文意註解〕「然後蒙你們送行,」這是一種含蓄的說法,他盼望能以羅馬教會為西進傳道的根據地,在代禱和財物上支持他的事工。

【羅十五25「但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
    〔原文字義〕「供給」服事,伺候。

【羅十五26「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
    〔原文直譯〕「…樂意對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有些交通。」
    〔原文字義〕「湊出」作,從事,投入;「捐項」有分,交通。
    〔文意註解〕「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馬其頓和亞該亞乃羅馬帝國屬下的兩個省份,合起來大約相當於今日的希臘全境。
          「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按原文意指他們樂意在財物上與在耶路撒冷中的窮人交通於他們的缺乏(參林後九12)
    〔話中之光〕()保羅將原本要供給猶太人的屬靈豐富交通給外邦人,結果換來將外邦人信徒的物質豐富交通給猶太人,這個交通何等美好,因為它是出於生命中的愛,故可視作愛的交通。
          ()財物奉獻乃是在基督裏面的一種交通;既是交通,便是有付出就必有收入。也許是現在付出以補別人的不足,將來從別人的付出以補自己的不足(林後八14)。或者是在物質上有所付出,而在屬靈的祝福上有所收入(腓四16~17)

【羅十五27「這固然是他們樂意的,其實也算是所欠的債;因外邦人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分,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
    〔原文字義〕「有分」交通(26節的『捐項』同字);「好處」事,物;「供給」事奉,作執事服事。
    〔話中之光〕()基督徒有幾種屬靈的債不能不還:(1)饒恕人過犯的債(太十八32~35)(2)傳福音的債(羅一14~15)(3)分享別人屬靈好處的債,可以用養身之物來代替償還。
          ()屬靈的恩典雖非買賣的,但蒙恩的人,願意在財物上,為著主的緣故,交通給幫助他們的人,也是應當的,且是蒙神喜悅的。

【羅十五28「等我辦完了這事,把這善果向他們交付明白,我就要路過你們那裏,往士班雅去。」
    〔原文字義〕「交付明白」打上印記,清楚交割。
    〔文意註解〕「把這善果向他們交付明白,」『善果』指慈善捐款;『他們』指在耶路撒冷的聖徒中的窮人(26)
    〔話中之光〕基督徒關於錢財,不但要在神前,特別要在人前留心行光明的事,不讓人挑我們的不是(林後八20~21)

【羅十五29「我也曉得去的時候,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
    〔原文直譯〕「我也知道當我到你們這裏來的時候,我必在基督豐滿的祝福裏而來。」
    〔話中之光〕()豐盛的恩典是在基督裏的,基督在那裏,那裏就有豐盛的恩典;而主的同在是在弟兄的交通中(太十八20),所以活在弟兄的交通中,就是享用基督豐盛恩典的途徑。
          ()保羅不僅藉著這封書信,對在羅馬的聖徒論到基督豐滿的福音,並且他也要親自『帶著基督福音的豐滿祝福』(原文另譯)去到他們中間。這說出這位神的僕人,他所說的,就是他所是的;他口中所傳揚的,就是他身上所流露的。我們豈不也該如此?

【羅十五30「弟兄們,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神,」
    〔文意註解〕「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神,」『一同』就是有同伴、作同工;『竭力』就是盡心、盡力,也就是用完一切的心力。
    〔話中之光〕()聖靈的愛,是我們竭力作主工的原動力,也是我們代禱負擔的根源;若沒有聖靈的愛,我們就不會竭力,也就不會有真實的代禱。
          ()主的工人竭力傳福音並照顧聖徒,信徒們竭力為主的工人代禱,如此一同竭力,自然就產生出非凡的果效來。
          ()像保羅這樣的大使徒,都需要弟兄姊妹的代禱,可見沒有背後的代禱,就沒有真實的事奉。為著神的工作,我們都須要為傳道人代禱。
          ()任何一個大有恩賜的工人,都不能沒有肢體的扶持;在屬靈的戰場上,從不可有孤軍作戰這一回事。

【羅十五31「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也叫我為耶路撒冷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
    〔原文字義〕「捐項」事奉,供給,執事的服事。
    〔文意註解〕本節和32節說出保羅請求他們代禱的三件事:
                (1)「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就是為他的事工免受仇敵的攔阻和打岔而禱告。
                (2)「也叫我為耶路撒冷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就是為他現在正進行的事工禱告。
                (3)為他將來的行程和事工禱告(32)

【羅十五32「並叫我順著神的旨意,歡歡喜喜地到你們那裏,與你們同得安息。」
    〔話中之光〕身上帶著基督豐盛恩典的人(29),無論到那裏去,都叫別人與他『同的安息』。主耶穌本身,就是自己有安息,又呼召別人來得安息(參太十一25~30)。因此凡與聖徒交往,自己沒有安息,也不能叫別人得享安息,甚至更為加人重擔的,都是證明他身上缺少基督豐滿的實際。

【羅十五33「願賜平安的神常和你們眾人同在。阿們!」
    〔話中之光〕神不但是賜平安的神,並且祂自己就是我們永遠的平安。這位『平安的神』(原文直譯),住在我們裏面,和我們同在,乃是我們莫大的福份。

叁、靈訓要義

【基督徒的德行】
    一、彼此喜悅(1~2)
    二、彼此同心(5)
    三、彼此接納(7)
    四、證實神的話(8~13)
    五、彼此勸戒(14~19)
    六、彼此供應(20~29)
    七、彼此祈求(30~33)

【基督徒如何效法基督】
    一、效法祂不求自己的喜悅(1~3)
    二、從聖經學習祂從神得著忍耐、安慰和盼望(4~5)
    三、效法祂在世服事人乃是為著榮耀神(6~9)
    四、效法祂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同歸於神(8~12)

【建造教會的理想情形】
    一、堅固的人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1~3)
    二、每一信徒都能從聖經獲取教訓(4)
    三、所有信徒都能彼此同心,一心一口榮耀神(5~6)
    四、所有信徒都能彼此接納,沒有差別待遇(7~12)
    五、每一信徒都被那使人有盼望的神所充滿(13)

【神】
    一、賜忍耐安慰的神(5)
    二、使人有盼望的神(13)
    三、賜平安的神(33)

【在基督裏的人生──活得更亮麗(13)
    一、因為對未來充滿盼望
          1.基督徒因有神的引導而有『明天會更好』的盼望
          2.藉尊重祂、信賴祂、與祂親密的交通,實際經歷神的同在和引導
    二、因為在內心充滿喜樂平安
          1.信心能使人在惡劣環境中,內心仍舊充滿喜樂平安
          2.不信的人只能看見困難,信的人能看見困難之中的神
          3.如何使自己有堅定的信心?
                (1)求神加給我們信心
                (2)信心是從神的話來的
    三、因為對環境有克服的能力
          1.聖靈的能力,在我們裏面使我們大有盼望
          2.聖靈如何幫助我們克服環境呢?
                (1)聖靈的安慰(約十四16)
                (2)聖靈的引導(羅八14)
          3.當如何讓聖靈在我們身上發揮祂的功能呢?
                (1)當順著聖靈而行,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帖前五19)
                (2)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弗四30)

【在基督裏的長進──使自己更長進的秘訣(14)
    一、要『滿有良善』──要心地善良行為光明
          1.良善的意思就是『馴良像鴿子』;良善就聖靈在信徒身上當結的果子
          2.基督徒要有『滿有良善』的品德,它具有兩層含意︰
                (1)基督徒當具有良善的心地
                (2)基督徒當具有良善的行為
    二、肯『充足了諸般的知識』──肯積存知識信服真理
          1.這裏的『知識』是指對真理方面的認識、追求與信服
          2.基督徒應該要積存真理知識(箴十14)
          3.基督徒應該要信服真理知識
    三、願『也能彼此勸戒』──願能勸戒人也肯受勸戒
          1.基督徒要有智慧的勸戒人(箴十二18;十13)
          2.基督徒要肯虛心接受人的勸戒(箴十15)

【主工人的榜樣】
    一、他待人有恩(14)
    二、他有膽量題醒人(15)
    三、他蒙召在福音上事奉神(16)
    四、他誇耀並談論神的事(17~19)
    五、他立定志向開荒傳福音(20~21)
    六、他在所到之處徹底完成工作(22~23)
    七、他有廣闊的異象――舉世是他的工場(24)
    八、他並沒有丟下眼前該盡的職責(25~27)
    九、他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事奉(28~29)
    十、他看重眾聖徒的代禱(30~32)
    十一、他為眾聖徒代禱(33)

【事奉的工作】
    一、工作的事項――神的事(17)
    二、工作的領域――在基督耶穌裏(17)
    三、工作的人員――祂藉我(18)――神的器皿
    四、工作的方法――言語、作為(18)
    五、工作的能力――神蹟奇事的能力(神手的能力)、聖靈的能力(18)
    六、工作的結果――使人順服(18)
    七、工作的場所――到處(19)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羅馬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羅馬書提要」末尾處


羅馬書第十五章拾穗

註解】【拾穗】【例證】【綱目

【羅十五1「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參加拉太書六12:“若有人偶然被犯過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1~3肉體的天性,總是只求自己的喜悅――合於自己的看法,順乎自己的習慣,貪求自己的利益等。基督的性質,卻是『不求自己的喜悅』――放棄自己的看法,反乎自己的興味,不顧自己的利益等。活在只求自己喜悅的原則中,自然就彼此論斷,互相絆跌;活在不求自己喜悅的原則中,自然就『彼此建立』,『彼此同心』,『彼此接納』(十四19;十五57)。所以教會的光景是否正常,乃在大家是否肯活在基督的原則中。――《讀經指引》

【羅十五1~3只求人悅「不求自己的喜悅……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因為基督……」】
如 果聖經上的道和人的道一樣,就不是神的道了,照樣作基督徒的標準若和世人一樣就不是基督徒了。許多信徒不懂這一點,或者雖然知道,卻不肯達到這一點,就違 反主的教訓和神的旨意。因此也就不能承受神的應許和賞賜,就如這裡所提的,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如何對待人的問題,因為我們對神如何不但是極重要 的,而對人如何也是一樣。神將我們放在人中間,天天、處處都會遇見人,與人發生關係。
我們應當怎樣對待人呢,聖經中的教訓很多,愛人如己是一條最基本的誡命(太223940;加514;羅138~10)。不過,有時必須捨己才能愛人,如果在自己的利益和別人的利益有沖突的時候,或不能共享的時候,你若為己,就不能為人了,只有捨己才能愛人,使人得益處。這樣,就必須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別人的益處(林前1024),也像這裡所說的,不求自己的喜悅,只求鄰舍的喜悅,所以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當如此,先求別人的喜悅和益處,不要為自己考慮,不要憑自己喜好,說話行事都要為別人著想,不要使人不快樂,不願意,受虧損,受痛苦。──《每日天糧》

【羅十五1~5從忍耐生盼望的生活:「叫我們因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4)。基督徒的生活是克己利他的生活,人的軟弱我們要擔當,我們務要叫鄰舍
喜悅,叫鄰舍得建立;因基督徒的生活不是求自己的利益,乃是求別人的利益,因此任憑人怎樣待我們,我們仍然好待他們,『患難生忍耐』(羅五4)。我們有了忍耐,在神前我們也就有了盼望,因為『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我們顧到別人、不顧到自己,是虧損嗎?不,乃正是我們的利益,正是效法了基督的榜樣;我們一天不活出這種生活來,一天就是我們的損失;我們早一天活出這種生活來,我們就早一天得著。―― 謝模善

【羅十五2「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
    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NEB作:“要考慮那些事對他有益,可以建立所共有的生命”。參十四19,及腓立比書二34。——《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3「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駡你人的辱駡都落在我身上。”」
    “辱駡你人的辱駡,都落在我身上。”引自詩篇六十九9下。約翰福音二17曾引用9節 上半,指耶穌潔淨聖殿的事。前文曾指出,教會早期便將詩篇六十九篇解作基督的受苦,以及報應會追上逼迫祂的人。這裡所引的話(正如此篇詩大部份的話)是向 神說的,由此可見,耶穌對神的忠心令祂遭受辱駡與侮蔑;而如果祂選擇一條容易的路,就可以避免這一切。——《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4「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
    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哥林多前書十611陳明同樣的原則,可參照。聖經(當然,這裡是指舊約)對神的信實有充份的證明;因著基督應驗了經上的話,在這亮光中讀聖經,更能有所體會;因此這裡鼓勵讀聖經的人,將盼望放在主身上,並耐心等候祂。——《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4~5神賜忍耐、盼望,但這忍耐、盼望也必因事才在我們身上生出來。一個人越為人、越捨己,好似苦,其實樂,因為在神前有了盼望;一個人越利己損人,好似當時快樂,其實很苦,因為何時想起來,就何時難過、沒有盼望。―― 謝模善

【羅十五6「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如果他們能和諧相處,藉著他們合一的敬拜與見證,神便能得著榮耀。在羅馬帝國的中心若能有這種合一的見證,對福音傳揚的裨益將無與倫比。——《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7「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
    你 們要彼此接納。接納其它基督徒要在心中,也在家中。若領受保羅的勸勉,而效法基督的榜樣,這樣的接納將是毫無保留的;因著祂子民彼此以愛心與慈憐相待,神 就將得著榮耀。保羅心目中特別關心的,可能是猶太信徒能與外邦信徒毫無保留的彼此相交;當然,他的關心不會只局限在這個範圍。
  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這裡的“你們”(hymas),有另一種讀法作“我們”,許多經文都有此例;參NEB。“既然基督對他們兩方都不輕視,他們就應該保持合一,不彼此輕視”(加爾文對本節的注釋)。——《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7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
         在前章經文中,曾論及教會生活各種不同的見解(例如食物及守日等)。保羅以「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羅143)為開始,並同樣的以「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羅157) 為結束。這裡是一個簡單而又基本的基督徒彼此交通的根據,就是說:只要他們是屬於主,而我們也是屬於主,這就夠條件了。然而,可憐得很,當你我相遇時,我 們總是談討彼此的異見,我們不去講述那位共有的主,而轉向消極這一方面,爭辯那些不同的事,並強調什麼是對,或什麼是錯。上面所引的那段經文(羅143-157),描述許多見解不同的例子,但保羅沒有題到誰對誰不對,因保羅所關心的,乃是基督徒的交通,而這個交通都不以某人的見解正確或錯誤為根據。問題不在乎別人是否和我一樣的信法,或是否有完全相同的經歷。唯一的要點乃是:神有沒有接納他?如果有,我也得照樣的接納他。――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換一句話說,基督徒的接納,乃是根據於基督的接納。再換一句話說,基督所接納的,我們不能不接納。如果有一個人是基督所接納的,而我們不接納他,我們馬上就是一個宗派,不是一個教會。
         關於教會生活的這段話,開始於「神已經收納他了」(十四3),結束於「基督接納」了我們(十五7)。這裏我們看見我們與別人一切交通的基礎──他 們屬於主,我也屬於主。那就夠了。我與別人交通,不是因為他們屬於英國國教,我也屬於英國國教;也不是因為他們有過特別的經歷,我也有過同樣的經歷;也不 是因為他們持守某些見解,我也持守同樣的見解;也不是因為他們屬於某一差會,我也屬於同樣的差會;乃是因為他們屬於主,我也屬於主。―― 倪柝聲

【羅十五8「我說,基督是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
    基督……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亦即,“猶太人的執事”(NEB)。耶穌親自作證說,祂在世上的工作“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太十五24)。譯為“執事”的名詞是diakonos;參耶穌的話:“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diakonethenai),“是要服事人(diakonesai)(可十45),及“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diakonon,路廿一27)。
  要證實神的信實。(按英文)NEB作:“要實現祂對列祖的應許”──即在基督身上實現的應許。——《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8基督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何意?】
答:保羅說,「基督是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本來基督降生滿了八天,也受了割禮(路二21)(注一),按肉體說,祂是神應許從受割禮的猶太人列祖出來的(參羅二28,九45),因為祂來到世上,是先要尋找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太十五24),是要作以色列民的僕役,主曾說過:「人子來,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廿28),所以基督是猶太人的執事(),這執事原文字()就是服役,服事的意思,祂不獨給受割禮的人證實神所應許列祖的話,並且是神在舊約中應許未受割禮的人的話,也同樣的證實,叫外邦各國的人因祂的憐憫得蒙拯救,敬奉主榮耀神(羅十五8-12;詩十八49,一一七1;申卅二43;賽十一10——耶西的根,注二),這樣看來,保羅是在提醒羅馬的教會,神憐憫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是一樣的,乃是主叫受割禮的猶太人與未受割禮的外人,要彼此和睦,合為一體,才能保住全體,不致軟弱而分散(羅十五1-714-16)。
注一:參拙著舊約聖經問題總解——六五題
注二:參拙著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五一及一四六題  ——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羅十五9「並叫外邦人因他的憐憫榮耀神。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 」
叫外邦人因祂的憐憫榮耀神。基督向“受割禮人”的直接事奉,由作“柱石”的使徒(加二9)承繼;而祂賜給外邦人的祝福,則主要由保羅執行。
“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引自詩篇十八49(撒下廿二50),大衛在將非以色列人納入他的王國之後,算他們也屬於以色列之神的產業。基督徒對這觀念的應用,參雅各在耶路撒冷大會中(徒十五1617),引用阿摩斯書九1112(七十士譯本)。——《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10「又說:“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
    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引自摩西之歌(申三十二43)。(參前面曾同樣引用這首歌:十19,十一11,十二19。)——《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11「又說:“外邦啊,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贊他!”」
    引自詩篇一一七1,那裡呼召全世界來稱頌以色列的神,因為祂有慈愛和誠實。——《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12「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
    引自以賽亞書十一10,“耶西的本”所發的“一條”(賽十一1),即他們所期待出於大衛家的彌賽亞,“立作萬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尋求祂”。約拿單的亞蘭文舊約將最後一句譯為:“列王都必順服祂”(參創四九10末)。耶穌為大衛後裔,參一3的注釋。保羅在律法、先知與詩篇中,都找到向外邦人工作的見證。——《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13「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人有盼望的神”,這稱呼可能是因上一句所引以賽亞書十一10的末尾,提到“盼望”一詞。參十四17,和平與喜樂是神國度中的福份。因為“使人有盼望的神”將自己作為祂兒女的盼望,所以他們現在便可以享受這些祝福。
  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這裡再次提到,是聖靈使得信徒能在今生經歷來生將有的福份。他們的盼望最壯麗的目標,就是神的榮耀(五2)。——《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14「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
    能彼此勸戒。他們顯然已經這麼做了。不像希伯來書的收信人,要別人講:“你們……本該作師傅”了,實際上他們卻還需要再一次領受福音初階的教導(來五12)。——《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15「但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是要提醒你們的記性,特因神所給我的恩典,」
    但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是要提醒你們的記性。“稍微放膽”(英文作“十分大膽”),是因為羅馬教會並不是他所創立的,他向他們說話,不像他寫(或說)給哥林多教會時,感到那麼自由。
  神所給我的恩典(參一5,十二3)。——《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16「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
    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可蒙悅納。這幾句話充滿敬拜的意味。保羅是一名服侍者(leitourgos);他宣揚福音是一種“祭司的事奉”(hierourgeo);他的外邦信徒是他獻給神的祭物。
  因著聖靈成為聖潔。當時顯然有人認為,保羅的外邦信徒是“不潔淨”的,因為他們沒有受割禮。對這類苛責,保羅答覆說,他的信徒是“潔淨”的,因為聖靈已經來住在他們裡面,使他們成為聖潔了(參19節,“聖靈的能力”)。他在另一封信中說:“真受割禮的,乃是我們這以神的靈敬拜,在基督耶穌裡誇口,不靠著肉體的”(腓三3)。猶太派的人以肉體誇口(即,以身為猶太人所承襲的特權誇口),卻不如外邦人聖潔,因他們學會只在基督裡誇口(參羅八8)。同樣,彼得也在耶路撒冷大會中提醒同為猶太信徒的人說,外邦人聽見福音之時,神如何賜給他們“聖靈……正如給我們一樣;又藉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並不分他們我們”(徒十五89)。——《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16「因著聖靈,成為聖潔。」       聖靈是我們成聖的能力。聖靈使我們能答應裏面聖潔生命的要求,順從外面聖潔真理的光照。
       新約祭司的職分,較比舊約更為廣闊,甚至連傳福音也包括在內。保羅不但說他是神特派作福音的使徒(羅一1),也說他是『福音的祭司』。這福音的祭司,一面代表神,把神豐滿的兒子,當作福音送給人;一面又把藉福音所生的蒙恩者,當作聖潔的祭物獻給神。哦,這職分何等榮耀!――《讀經指引》

【羅十五18「除了基督藉我做的那些事,我什麼都不敢提,只提他藉我言語作為,用神跡奇事的能力,並聖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
使外邦人順服。使他們順服基督(參一5),以應驗舊約的預言,列國都將歸順大衛之子(參創四十九10)。——《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18「我什麼都不敢提,只提祂藉我言語作為……」】
一切的事如果不是出於基督內在的能力,在神看來都沒有價值可言。使徒不敢將那些失敗的事記在書信內,所以我們不能在聖經中找著。那是缺乏生命的成功。我們的主說:要為我分別出來,我們無論作什麼,若不是與主合一而作的,都算不得什麼。
這些話也是使我們看見使徒內在的生命。他常仰望主藉著他用聖靈的能力作成神的工。他不為什麼誇口,因為他省察所作的工,無論在動機與努力,將一切成功都歸給聖子。祂是在使徒生命中啟示與成就的。
我們也這樣將自己歸順給祂,主必照祂旨意所喜悅的藉我們而成就。
我們要誠摯地等候在祂面前,直至祂目的在我們心中有了根基,從祂得著恩惠的能力,使祂的計畫得以實現。也許你說不會派單張,與別人見證基督,或站在講臺上證道。但最主要的要講主藉著你作成這一切的工。
── 邁爾《珍貴的片刻》

【羅十五18「除了基督藉我作的事,我甚麼都不敢題。」保羅雖然智慧充足、學問淵博,尚且除了基督藉他作的事,不敢有任何誇口;何況我們各方面比保羅都差得很遠,更不可以自己的聰明、智慧來誇口;若要誇口,只可指著主耶穌誇口(參林前一31)――《讀經指引》

【羅十五19「甚至我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
    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NEB作;“我已經完成了傳基督福音的工作。”他所做的,是在猶大與以利哩古之間,每一個省份(並非每一個人)都傳了福音,因此,在那一帶的外邦世界中,他已經盡上使徒的職責了。——《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19以利哩古是什麼地方?保羅何時傳道到過那裡?】
答:以利哩古——意喜悅,系古時羅馬帝國之一省,位於亞底亞(Adriatic) 海之東北岸。古時的以利哩古地區廣大,如今日的奧地利,匈牙利,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巴爾幹半島等區域,皆在此範圍之內,以利哩古人當時屬半開化之民 族,善騎好戰,喜飲生血,吃生肉,可知其性極野蠻,使徒保羅說他自己曾從耶路撒冷,直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兩第相距一千四百哩,但在使徒行傳 中,並無記述他在此地的行程,只有提到他在一次旅行佈道時,到過與以利哩古相近的帖撒羅尼迦與庇哩亞兩地方(徒十七10)。只有聖經地圖六圖把以利哩古劃在這次行程路線邊境之內(羅十五20,林後十1516)。在提摩太后書四章10節那裡提到提多往撻馬太Dalmatiia(意欺騙的)去工作,該地屬於以利哩古省內,近海之一部分地區,可見保羅曾在那裡傳過道了,或許成立教會,不過在使徒行傳中,路加沒有詳明記載而已。——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羅十五19以利哩古在何處,保羅何時曾到過這地區傳福音?】
    “以利哩古”(LLvnicuM)是當時羅馬帝國的一省(參看聖經地圖6及 本書前的羅馬帝國地圖)。古時的以利哩古占地甚廣,包括今日的奧地利、匈牙利、阿爾巴厘亞、羅馬尼亞、巴爾幹半島等地區。以利哩古人當時為半開化民族,好 戰善騎,喜飲生血,及吃生肉。居山上者,時常侵擾馬其頓人,居海岸者,多為海盜。羅馬帝國征服以利哩古後,設置省份,並直屬帝國。
    保羅說由耶路撒冷直到以利哩古一語,可能指第三次佈道的旅程,兩地相距約一千五百英哩。使徒行傳並未提及保羅在以利哩古傳道的情形,聖經地圖6把保羅第二次傳道的旅行路線畫到以利哩古,可能是在使徒行傳十七章及二十章的複雜行程中曾到達這地區的邊境,亦未可料。
    在十七章說到了帖撒羅尼迪與庇哩亞,該兩地與以利哩古相近。二十章說保羅到了馬其頓,走遍許多地方,亦可能包括以利哩古邊區在內。
    考古家研究今日的阿爾巴尼亞語與古時以利哩古人近似。但今日的阿爾巴尼亞為歐洲唯一回教國。
    提摩太後書提及提多到達馬太去工作,該地即以利哩古地區近海邊的一部分。足見保羅曾在以利哩古傳過道,而且成立了教會,但路加忽略而未記錄在使徒行傳中。――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羅十五23保羅見證說,他在馬其頓、亞該亞一帶,已把福音傳遍,甚至『再沒有可傳的地方』,所以他就要去更遠的羅馬,直到士班雅(即今西班牙),為主作工。這裏說出兩個原則:(1)事奉主者,必須在一處盡了神在當時當地所給他的託付,才可另調他處。(2)事奉主的人,若在一處已經盡了他的職事,就應該接受更廣闊的負擔和引導,把基督供應到更遠之處;不可死守一方,緊抓所已有的成就。――《讀經指引》

【羅十五25「但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
    供給聖徒。耶路撒冷教會的成員格外是“聖徒”(參31節,林前十六1;林後八4;九112)但是保羅的信徒以及其它外邦基督徒現在與他們“同國”(弗二19),因此他也常稱他們為“聖徒”,神聖潔的子民(見一7注釋),這個說法十分正確。“供給”一詞所譯的字,是動詞diakoneo“服事”的現在分詞(參十二7;十五8;十六1)。——《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26「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
    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耶路撒冷信徒顯然自稱為“窮人”(參加二10,這裡是用同一個字,ptochoi);這個稱呼的希伯來文是ebyonim,後期的猶太基督徒仍然沿用,人稱他們為以比安奈特人(Ebionites)。賀爾假定,事實上保羅的捐款是為耶路撒冷整個教會,但是他不好意思說明,使用這種說法為託辭。這個假設並無必要。保羅屢次提到“為聖徒的捐款”等類的話,表明他對這個理由毫不引以為恥。——《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27「這固然是他們樂意的,其實也算是所欠的債。因外邦人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分,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
    其實也算是所欠的債。捐款是外邦教會主動要採取的行動(保羅只是在他們的熱情冷卻時,再度提醒他們而已);然而這也是承認他們的債──是道德上的債,不是法律上的債。
  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有一種看法認為,這不僅是愛心的行動,更是一種貢奉,是母會理當從外邦基督徒得著234,這可能足以代表耶路撒冷教會的態度,卻不是保羅的態度。他堅持這是一種出於恩典的行動,並不是捐款的教會正式的義務(參林後八69)。或許,他也存著盼望,希望這個神在外邦中施恩的物質象徵,能激起他在十一14所提到有益的“憤恨”235。這裡的動詞“供給”是leithourgeo(參16節的名詞leitourgos,及其說明;並參林後九12,那裡稱捐款為一種leitourgia,“服事”)。——《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27「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分,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屬靈的恩典雖非買賣的,但蒙恩的人,願意在財物上,為著主的緣故,交通給幫助他們的人,也是應當的,且是蒙神喜悅的。――《讀經指引》

【羅十五28「等我辦完了這事,把這善果向他們交付明白,我就要路過你們那裡,往西班牙去。」
    把這善果向他們交付明白。直譯為“向他們印證了這個果子”。保羅用了正式的商業用語;參NEB:“在我本人的印證下交付了這筆款項。”然而,這裡所提的可能不是保羅自己的印證,而是聖靈的印證;這是他在外邦人當中工作的總成績。——《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29「我也曉得去的時候,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
    基督豐盛的恩典。這個恩典(英文為“祝福”,eulogia,在林後九5用來形容外邦人的捐款)將由保羅向羅馬基督徒分享,並由他們再傳給其它人(參一1115)。——《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29保羅不僅藉著這封書信,對在羅馬的聖徒,論到基督豐滿的福音,並且他也要親自『帶著基督福音的豐滿祝福』(另譯),去到他們中間。這說出這位神的僕人,他所說的,就是他所是的;他口中所傳揚的,就是他身上所流露的。我們豈不也該如此?――《讀經指引》

【羅十五30「弟兄們,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神,」
    藉著聖靈的愛。亦即,由聖靈所得,藉聖靈維繫的愛(參五5)。
  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NEB作:在這爭戰中與我聯盟”。也許他所求於他們的,不僅是同心為他在耶路撒冷將遇到的微妙情況代禱,且是參與他更廣的事奉。——《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32身上帶著基督豐盛恩典的人,無論到那裏去,都叫別人與自己『同得安息(安慰、舒暢)』。主耶穌本身,就是自己有安息,又呼召別人來得安息(參太十一25~30)。因此凡與聖徒交往,自己沒有安息,也不能叫別人得享安息,甚至更為加人重擔的,都是證明他身上缺少基督豐滿的實際。――《讀經指引》

【羅十五33「願賜平安的神常和你們眾人同在。阿們!」
    願賜平安的神常和你們眾人同在。阿門。“賜平安的神”之稱呼,在十六20又重新出現(參腓四9;帖前五23;及來十三20;林後十三11:“仁愛和平的神”)。——《丁道爾聖經注釋》

【羅十五33「願平安的神常和你們眾人同在」(直譯)。神不但是賜平安的,並且祂自己就是我們永遠的平安。這位平安之神住在我們裏面,和我們同住,乃是我們莫大的福份。――《讀經指引》



羅馬書第十五章例證

註解】【拾穗】【例證】【綱目

【羅十五4「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
         基 督教不單建立在訓律上,也建立在具體的榜樣上。神教導人的方法之一,乃是借著史實。聖經中歷史的記載,告訴我們人類如何認識和遵行祂的旨意。我們因著留意 古聖的生活,就不但可以發現神對我們的旨意,更學習了應如何去完成它。神的手在生活中給他們帶領,並在此表達了對他們的願望,祂也要我們注意這些事物,好 叫我們借此更清楚明白祂在我們身上所策劃的工作。
         我 們是否需要很清楚的去教導一個小孩子去做每一件事呢?是否每一項生活細節,都必須個別的加以准許或禁止呢?難道小孩子不能單從觀察父母親的行動生活而多獲 訓益嗎?我們從觀察所學的,比從聆聽所學的是更快更多。並且經由前者所產生的印象,在我們裡面也顯得更為深刻,因為訓律無疑是抽象的,而榜樣即將真理的運 行方法,很具體的表達出來。在原則上,神的工作方法在今時代與在聖經的日子仍然是一樣的。祂在新約和舊約裡,給了我們許多史實,好叫我們因著聖經上的忍耐 和安慰,一同可以得著盼望。――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羅十五5效法基督耶穌】佐治麥當奴(George MacDonald)是蘇格蘭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深深影響了魯益師(C.S. Lewis)。他其中一本小名《男爵之歌》,主角是一名孤兒。雖然這孤兒承襲了男爵的位銜,卻是長於貧窮和逆境中。這孩子因生理上的殘缺不能說話,但他有溫良和善的德性,默默地四處行善,幫助在困難中的人。
         當環境迫使他離開城市,要往高原地帶尋找安身處時,他跟一些純樸的村民住下,那些人接待他如同他們的一分子。當時認作他母親的珍欣有讀經的習慣,後來也讀給他聽。
         麥當奴這樣寫:『珍欣告訴他關乎主耶穌的事,直至他整個生命都充滿著主耶穌的工作、話語、思想和生命。他幾乎不期然地變為主耶穌生活的樣式。
         雖然這名孤兒最後成了男爵,物質生活也因承受了爵位和遺產而豐富起來,但他仍保持一貫的謙卑,如鏡子般把他的主反照出來,繼續到處幫助有需要的人。他的生命就是主的反映,在蘇格蘭凹原上,成為無聲但有力的見證。
         雖然這是一部小說,但它是以美麗和刺激思想的文筆描述那種生命,又是每個信徒應有的特徵。我們這些能說話的人應該用我們的聲音,把主的恩典告訴別人,然兒更有效的是我們生命的影響力,因為這應該是主榮光的反照。

【羅十五7只要不是異端,對持不同意見的人都應接納】對持不同意見之信徒的接納,應超越食物和日子,而擴展至教義,只要沒有違背福音的真理。
         威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像約翰衛斯理那樣,都是大有能力的佈道家。他倆在早期的事奉中有密切的交往。但隨著時間過去,衛斯理選定了亞米紐斯(Aminian)的立場,而威特腓德則變成了加爾文派。從此,他們不再能享受以往密切的交往。
         當威特腓德在美國新英倫一個佈道旅程中逝世時,在美國為他舉行了一個追思會。儀式過後,有人問衛斯理,是否渴望在天堂跟他相見。
         『不是﹗』衛斯理說:『請不要誤會我。我的意思是,威特腓德是如此接近神的寶座,像我這樣的人永不能瞥見他。』
         但願耶穌基督教會內的弟兄姊妹,雖在信仰的基本範圍外有教義上的差別,卻仍能以愛心和尊重彼此對待,以致能向這不信的世代,顯基督所祈求蠅裏的合一。

【羅十五18~20基督是保羅傳道的中心和能力的來源。
         在倫敦莊麗的聖保羅大教堂西北塔上,掛著一個大鐘叫『偉大的保羅』。當這鐘聲響起來時,周圍很多里內都能聽見它的響聲。
         這鐘上刻有一適當的拉丁文金句――『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九16)。這『偉大的保羅』之回響聲,和這教堂及鐘的命名,都喚起我們對這位傳道者有力事奉的回憶。
         但願所有傳道人和一切信徒(不論他們從事甚麼行業),都有這奉獻的心志,忠心地傳揚基督的好消息,以此做為人生的主要目標。

【羅十五30~31保羅請求羅馬教會與他一同禱告,『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當然,保羅和信徒向神發出的禱告都是真誠的,但神的回答不是他們所預期的,因為保羅受到攻擊並要坐牢,再不能到達那些基督的名未被傳過的地方。
         神的計劃跟保羅的願望不一樣,然而,保羅終抵達羅馬。在那兒的獄中寫下新約中他的一些偉大書信。腓立比書向我們顯明,他怎樣學習接納(甚至在其中有喜樂)神在他生命中的旨意,雖然這並不是他所預期的。
         奧古斯丁在他的《懺悔錄》中告訴我們,在違反他母親的禱告和懇求下,他離開迦太基前往羅馬。那時他母親仍是迫切地為他的得救禱告。他母親或許會將他離家的事看為神拒絕了他的禱告。然而,那次到義大利的旅程,卻成奧古斯丁悔改的途徑。
         奧古斯丁評論說:『神阿,在你隱藏的智慧中,確實賜與她願望的實質,但你拒絕她所求的東西,好叫你能在我身上實現她一直祈求的。』
         當我們為某些事向神祈求時,很多時候神像在說『不』,其實祂一直是以一個比我們能預期更好的方法,去應允我們的禱告。



羅馬書第十五章綱目

【在基督裏的生活及可誇的事】
  一、要彼此接納
         1.效法基督;『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
               (1)我們原來既軟弱又不堪,主都接納了,所以當如基督接納我們一樣的去接納軟弱的信徒;『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麼』(太十八23~33)
               (2)主接納了我們,把我們從軟弱不堪帶到堅固成聖裏去,所以我們也當把不堅固的人,帶到堅固的地步,不可棄絕,只可接納而帶領
         2.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
               (1)不可鄙視、丟棄軟弱的人,應當接納他們
               (2)擔代他們的軟弱,看他們的軟弱就是自己的軟弱,負起帶領他們的責任
               (3)不求自己的喜悅,只求他們的喜悅
                     a.要擔代別人的軟弱,必須自己要有犧牲,肯出代價,不求自己的喜悅;『辱罵落身上』
                     b.要扶持他們,幫助他們,使他們得益處、被建立,求他們的喜悅
  二、彼此勸戒;『趁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來三13)
         1.滿有良善――先有榜樣,才能給人勸戒;『提摩太』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才能以…勸勉、教導為念(提前四13)
         2.充足諸般知識――在屬靈的事上有認識,才能給人帶領;『瞎子不能領瞎子』
  三、榮耀神
         1.基督榮耀了神,所有蒙恩的人也當效法基督,在基督裏榮耀神――外邦人和以色列人同在基督裏榮耀神;『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外邦阿,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當頌讚祂。』
               (1)基督作了受割禮之人的執事,使神所應許他們列祖的話,成為真實,而叫他們稱頌神、榮耀神
               (2)外邦人因祂的憐憫,得以蒙恩,和主的百姓(以色列人)一同歡樂,榮耀神
         2.在合一裏榮耀神:
               (1)彼此接納,一心一口,在合一裏面榮耀神;『讚美神』口唱心和,還要彼此對說(弗五15)
               (2)彼此排斥、分爭,不能同心合一,也就不能榮耀神;『彼此相愛』,看出是門徒,神得榮耀(約十三35)
  四、神的供應
         1.要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雖然責任重大,也會遭遇難處,但神必供應,加給力量
               (1)聖經所寫的,都是為著教訓我們,叫我們照著行;『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雅一22)
               (2)只要我們照著祂的話行,祂必供應;『恩典』雖有要求,但有供應;『恩典夠你用』(林後十二9)
         2.神是賜忍耐、安慰的神,在各樣難處中,給我們力量,能忍耐、得安慰;『保羅』在亞西亞被壓得慰(林後一3~10)
         3.在為難重擔中,只要能信,祂必將喜樂、平安充滿我們,並賜聖靈作能力,叫我們有盼望,不至於走頭無路,灰心失望,而消沉跌倒
  五、可誇的事――傳基督的福音
         1.傳基督的福音是可誇的事
               (1)神所悅納、所要的人,是在基督裏蒙恩,因著聖靈成為聖潔的人
                     a.保羅為此作基督的僕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就是要得著這樣的人,獻給神,叫神滿足
                     b.惟有作這件事,才能叫神滿足;作世界任何的事,不能叫神滿足
                     c.保羅到處傳福音,從這裏轉到那裏;『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為要得著這樣的人,叫神多享祭物,多有滿足
               (2)保羅以此為可誇,除了基督的事,甚麼都不敢題,別的事與基督的事相比,微不足道,毫無可誇;『死人埋葬死人』,世界上的事是死人作死人的事
         2.保羅作這事,是藉著屬天的智慧、生命和能力――這事遠超過屬地的事,是屬天的事,不是憑著屬地的智慧、才能、辦法,可以成就,乃要憑著屬天的智慧、生命和權能
               (1)言語――屬靈恩賜的問題
               (2)作為――他這個人的問題,也就是生活見證的問題(甚麼樣的人,就有甚麼樣的作為)
               (3)神蹟奇事的能力――神的能力在外面的作為,不是人的才能
               (4)聖靈的能力――聖靈在人裏面的工作;『不獨在乎言語』(帖前一5);『不是智慧委婉的言語』(林前二4)
                     a.光照――叫人認識自己,而認罪悔改
                     b.啟示――叫人認識基督,而相信接受
         3.作這事乃是代給人基督豐盛的恩典;『我也曉得去的時候,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
               (1)這恩典乃是給人屬靈的好處,遠超過財物的富足;『樂捐』既得了超越豐盛的屬靈好處,一點點的財物怎會捨不得不給?『外邦人給猶太人』,既從他們得了屬靈的好處,就當把養身之物給他們;『門徒給保羅送行』,既從保羅得屬靈的好處,當給保羅送行
               (2)這恩典把人帶到屬天的境界裏,得屬天的生命,一同承受屬天的祝福,不僅屬地的財物可以給出去,屬地的區別也因此消滅;『外邦人和猶太人在愛裏交通』;『保羅和門徒在愛裏交通』;『同有屬天的生命』,就不分屬地的那一國、那一種、那一族了
         4.呼籲弟兄們同為這事竭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
               (1)主要所有的信徒都為這事竭力;『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腓一5~6);『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腓一27)
               (2)聖靈把愛澆灌在我們裏面;『藉著聖靈的愛』,激勵我們同心竭力作這事
               (3)在禱告上同工:
                     a.作這事,撒但最不甘心,要攔阻,需要禱告來對付;『為我祈求神,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
                     b.所有屬靈的事,需要禱告,讓聖靈來作,才有屬靈的實際,叫信徒得造就;『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
                     c.要使神的旨意成全;『叫我順著神的旨意,歡歡喜喜的到你們那裏』;需要禱告――神作工的原則是:祂發起、人禱告、祂成全
―― 佚名《羅馬書查經綱目》

【擔待同心接納 - 照著基督(15:1-13)
一、 擔待軟弱,不求自己喜悅             基督不求自己喜悅  1-4
二、 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            基督一心榮耀父神  5-6
三、 彼此接納,榮耀歸與父神             如同基督接納我們  7-13
── 伍雷
 
【擔待軟弱,不求自己喜悅(15:1-4)        擔待的標準是基督
一、 基督的榜樣
二、 聖經的教訓
── 伍雷

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15:5-6)        同心的標準是基督
一、 賜忍耐安慰的神,叫我們同心效法基督
二、 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基督耶穌的父
── 伍雷

彼此接納,榮耀歸與父神(15:7-13    )  接納的標準是基督
一、 基督要證實神所應許列祖的話
二、 基督叫外邦人因祂憐憫榮耀神
1.      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        (引歷史書,撒下22:50)
2.      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百姓一同歡樂        (引摩西五經,32:43)
3.      外邦阿當讚美主,萬民阿當頌讚祂        (引詩篇,詩篇117:1)
4.      外邦人要仰望那將興起治理外邦的        (引先知書,11:1,10)
三、 神將喜樂平安充滿我們,我們藉聖靈能力大有盼望
── 伍雷

我們的盼望
一、 盼望在於聖經 聖經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因所生忍耐安慰得著盼望 4
二、 盼望在於聖靈 神將喜樂平安充滿我們,我們藉聖靈能力大有盼望 13
── 伍雷

【福音的交通(15:14-33)
一、 我自己也是深信 - 交通向著弟兄的信心 14                     
1.      滿有良善
2.      知識充足
3.      彼此勸誡
二、 在基督裡有可誇 - 交通所得恩典與職份 15-19                
1.      保羅為外邦人作基督的僕役       特因神所給我的恩典,領受職份
2.      保羅為外邦人作福音的祭司       叫外邦人聖潔蒙悅納,因著聖靈
3.      基督藉著保羅使外邦人順服       言語作為和神蹟奇事,聖靈能力
三、 盼福音傳到地極 - 交通宣教計劃與行程 20-29                
1.      切心想望到士班雅去
a)      這裡已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
b)      立志不在別人傳過的地方傳
c)      如今這裡再沒有可傳的地方
2.      盼望從你們那裡經過,彼此交往蒙你們送行
3.      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並交付善果
4.      然後經羅馬去士班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
四、 藉祈求一同竭力 - 交通祈求代禱的需要 30-32                
1.      脫離那在猶太不順從的人
2.      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
3.      歡喜到你們那裡同得安息
       五、賜平安的神同在 - 交通向著弟兄的祝福 33   
── 伍雷

【羅馬書第十五章】
一、基督的榜樣(十五16
二、基督與外邦人(十五713
三、自述職志(十五1433
——《丁道爾聖經注釋》

一、團契的標誌(十五16
二、包括眾人的教會(十五713
三、顯示保羅其人的話(十五1421
四、當今的及未來的計畫(十五2229
五、眼見危險(十五3033
――《每日研經叢書》

【因基督而合一(十五113)】
一、基督關切人的軟弱(16
二、在基督裡彼此接納(712
三、一句祝禱的勉語(13
──《新舊約輔讀》

【基督徒事奉的的品格(十五1419)】
一、對人信任,尊重別人(1415
二、履行神恩典所交托的(1617
三、謙卑隱藏自己(18
四、竭盡所能傳揚主道(19
──《新舊約輔讀》

【事奉的規劃(十五2033)】
一、有異象也有遠見(2023
二、建立支援系統(24
三、在義務上克盡己責(2529
四、要求羅馬教會為他代禱(3033
──《新舊約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