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提要
壹、作者
福音書的作者都是隱名的,但從早期的教會歷史資料,可知本書的作者是馬可。馬可是他的拉丁名字,希伯來名則叫約翰(參徒十二12)。據信他的家相當富有,樓房非常寬敞,被主選用來作和祂門徒吃逾越節筵席的場所;又在主復活升天以後,一百二十名門徒聚集在那樓房裏禱告,結果帶下五旬節(參徒一12~15;二1)。一般都稱那樓房為『馬可樓』。又有人說,客西馬尼園也是馬可家所有,主與門徒們可以常常到那裏去禱告,因此猶大知道主在吃完晚餐後,必定又是到那園裏,才會率領公會的兵丁去那裏捉拿耶穌。當主被捉拿時,那一個丟下所披的麻布,赤身逃走的少年人(參十四51~52),大概就是馬可本人;因為別的福音書均未提到這事。
馬可的一生,受到他母親馬利亞(參徒十二12)、表兄巴拿巴(參西四10)、使徒保羅(參提後四11)、和使徒彼得(參彼前五13)等四個人極大的影響。母親馬利亞非常愛主,把自己的家和花園獻給主用,以後又讓教會作為聚會禱告之用,使耶路撒冷教會得以穩定發展,更進而推廣福音達到全世界。我們可以說,整個基督教的歷史,是從馬可家開始的。
馬可的表兄巴拿巴,是生在居比路的利未人(參徒四36),他大概是因馬可母親的關係而信主;當耶路撒冷教會大復興時,他也將自己的田產房屋都賣了,供給教會需用(參徒四37)。後來被教會打發去安提阿,堅固那裏的信徒,並將剛信主不久的保羅(原名掃羅),也從大數帶到安提阿,一起同工事奉主(參徒十一22~26)。
後來,聖靈差遣巴拿巴和保羅出外傳道,他們就帶著馬可作幫手(參徒十三1~5)。可惜,可能由於馬可出身富家,吃不慣出外旅行的苦,以致中途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參徒十三13)。後來也因著他的緣故,以致保羅和巴拿巴不能同工,彼此分道揚鑣,巴拿巴就帶著馬可離開保羅(參徒十五36~41)。雖然如此,可能經過數年以後,馬可終究和保羅和好,熱心事奉主。保羅在書信中囑咐歌羅西的聖徒接待馬可(參西四10),並承認他是同工(參門24),是在工作上不可少的助手(參提後四11)。
至於馬可和使徒彼得的關係,也很密切。當天使救彼得出監的時候,他「想了一想,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他母親馬利亞家去」(徒十二12)。馬可家裏的使女羅大,還沒有看見彼得的面,就能認出門外他的聲音,可知他在馬可家中不是一個生人,平時是很相熟的。彼得在書信中稱馬可為『兒子』(彼前五13),很可能馬可就是由彼得帶領得救的,所以視他為屬靈的兒子。又根據早期教會的傳說和馬可福音的內容,我們可以推知馬可也曾跟隨彼得學習事奉主,甚至整本馬可福音書乃是出於使徒彼得的傳授;詳情請參閱次項。
貳、又稱『彼得福音書』
馬可並非追隨在主耶穌身旁的十二使徒之一,可是在他的福音書裏,描寫主的一言一行,猶如目睹,非常生動、細膩;往往主的一個小動作或是小姿勢,一個不易注意的地位或是時間,他都記得詳詳細細。例如:「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一35);「一幫一幫的...一排一排的坐下,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六39~40);「眾人一見耶穌...就『跑』上去問祂的安」(九15);「於是領過一個小孩子來,叫他站在門徒中間,又抱起他來...」(九36);「耶穌對銀庫坐著...」(十二41)。
這些記載是否出於馬可自己的想像?決不是!原來本書的記載都是由使徒彼得所口授。所以有許多解經家稱馬可福音為《彼得的福音書》。
根據早期教會歷史,馬可曾被稱為使徒彼得的傳譯員,所以乃是他把彼得口授的福音書,寫成希臘文,就是這本《馬可福音書》。帕皮亞(Papias)說:『馬可記下他所記憶的...』猶斯丁(Justin Martyr)稱本書為《彼得的回憶錄》。愛任紐(Irenaeus)說:『彼得和保羅去世後,馬可給我們寫出彼得所講的。』俄利根(Origen)說:『馬可寫的福音是彼得指導他的。』
除了許多旁證之外,我們也可以從書中許多的內證斷定本書是彼得傳授的福音。
(1)本書有好多處特別提起彼得的名字,而其他福音不提。例如:「西門和同伴追了祂去」(一36);「彼得想起耶穌的話來,就對祂說,拉比,請看,你所咒詛的無花果樹,已經枯乾了」(十一21);「耶穌在橄欖山上對聖殿而坐,彼得、雅各、約翰和安得烈暗暗的問祂說...」(十三3);「你們可以去告訴祂的門徒和彼得說,祂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裏你們要見祂」(十六7)。
(2)相反的,本書也有好多處,有關彼得獨特的表現時,故意將他的名字隱藏起來。例如:不提他走在海面上的事(比較可六50~51和太十四28~31);不提磐石和天國鑰匙的事(比較可八29~30和太十六17~19)。
無論是顯明或隱藏,都是有意的,也都是說明本書是和彼得有關係的。
此外,本書所記載的事實,幾乎都是彼得本人在場,是他親眼目睹、親耳聽見、親身所經歷的事,因此,我們在本書裏面,也幾乎處處可以看出彼得的影子來。
叁、寫作時地
一般聖經學者公認,三本『對觀福音書』(即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中,馬可福音成書最早,而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是參照馬可福音改寫,並加添其他資料而成的,故其完成年代應比馬太和路加福音更早,大約是在主後五十年到六十年間。
馬可寫本書的地點雖然傳說不一,有的說在羅馬,有的說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但據一般可靠的推理,本書應是寫給羅馬人,故極可能是在羅馬寫的。彼得前書第五章十三節的『巴比倫』即指羅馬的暗語。
肆、本書受者
由本書的內容推測,本書是以羅馬人為對象而寫的:
(1)在本書中,比較少引用舊約的經節,約為馬太福音的一半。馬太引用一百二十八次舊約,而馬可僅引用六十三次。
(2)本書也少提到猶太背景的事,如果不能避免時,總是加以解釋。例如:「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三17);「以利大古米,繙出來就是說:閨女,我吩咐你起來」(五41);「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七11);「除酵節的第一天,就是宰逾越節羊羔的那一天」(十四12)。
(3)本書中使用許多拉丁文字彙。例如:「護衛兵」(六27);「罐」(七4);「稅」(十二14);「大錢」(十二42);「百夫長」(十五38,44,45)等。
(4)本書中的「四更天」(六48;十三35)是羅馬人的習慣計時分法,並不是猶太人所習慣的『三更天』(參路十二38)。
(5)本書特別提到:「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力山大和魯孚的父親」(十五21),因為在羅馬的信徒認識魯孚(參羅十六13)。
伍、本書特點
本書的特點如下:
(1)本書大體上是按照所發生時間的次序寫的。
(2)本書雖然是四福音書中最短的一卷,但它所記的歷史事實,比其他三卷福音書更詳盡。
(3)本書略過主耶穌的出生和早年事蹟,而只記述祂公開服事的片段,尤其強調祂後期的服事,幾乎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來敘述祂最後一週受難的經過。
(4)本書中的主耶穌,顯然以僕人的姿態出現,故描述祂的工作事蹟,偏重在醫病、趕鬼等神蹟奇事,而少有長篇教訓和比喻;因為僕人宜於少說話,多作事。
(5)本書既然重在表明主耶穌是『僕人』,故遣詞用字也相當特別,例如:祂被聖靈『趕』到曠野去受魔鬼的試探(一12原文直譯);用類似「立刻」、「隨即」的詞達四十多次,以顯明祂的工作幾無間斷。
(6)本書所描述的主耶穌這位神的僕人,乃是極其勤勞、忙碌的,祂無論在陸地、海洋或曠野,也都忙個不休,從早到晚不停地工作,天晚日落了,還是忙著醫治病人(一32),直到深夜;次日天未亮就起來(一35)。就這樣很少有歇息的時間,甚至連吃飯的工夫也沒有(三20;六31),以致祂的親屬都說祂是癲狂了(三21)。
陸、主旨要義
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一1,11;三11;五7;九7;十四61等),所以祂擁有醫病、趕鬼、行神蹟奇事的權柄,使群眾為之懾服。甚至當祂死在十字架上時,羅馬的百夫長亦禁不住說:「這人真是神的兒子」(十五39)。
這位神的兒子,道成肉身,取了奴僕的形像,在地上作神完美的僕人。祂對人的痛楚滿了「慈心」(一41),「憂愁」人心的剛硬(三5);對己仍有人性「驚恐、難過」的感覺(十四33),故多多「禱告」倚靠神(一35;六46;十四35);對神以『神的旨意』為依歸(八33;十四36),最終在十字架上喝盡神所賜的『苦杯』(十38;十四36;十五34)。
柒、與他書的關係
馬
可福音與其他三本福音書,都是描寫耶穌基督,惟所描寫的角度各不相同:馬太重在說祂是君王,馬可重在說祂是奴僕,路加重在說祂是人子,約翰重在說祂是神
子。啟示錄第四章中的四活物很像主在四福音中的四方面。馬太福音的主像獅;馬可福音中的主像牛,先是耕種,後在壇上作祭牲;路加福音中的主像人;約翰福音
中的主像飛鷹(參出十九4;申卅二11)。
馬太福音說到耶穌是『大衛...的苗裔』(耶卅三15),是到地上為王,所以稱祂是亞伯拉罕(萬國之父)的兒子和大衛(以色列第一位王)的兒子(太一1);又因為王是有王系的,所以有家譜(太一1~17)。馬可福音說到耶穌是『僕人的苗裔』(亞三8),耶和華的『義僕』(賽五十三11),『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7~8);僕人無所謂身世,所以不記載耶穌的家譜。路加福音說到耶穌為人子(完全的人),所以家譜追敘到亞當(路三23~38),因為亞當是人類的始祖。約翰福音說到耶穌是神的兒子(完全的神),神是無始無終的,因此在時間上追敘到太初(約一1),就是無始的永世。
注意:馬太福音是結束在主復活;馬可福音是結束在主升天;路加福音是結束在主應許聖靈降臨;約翰福音是結束在主再來。
捌、鑰節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十45)
玖、鑰字
「一...就」(一10,29;五2;十五1)、「立刻」(一18,30,43;12;三6;四15,16,17;五29;六54;十52)、「隨即」(一20,21;六27,45;八10;十四45)、「就」(一30,43;四29;六25;七35)、「即時」(一42)、「(立刻)知道」(二8)、「(立刻)同」(三6)、「最快」(四5)、「登時」(五30)、「立時」(五42;九24;十一3)、「連忙」(六50)、「(立刻)認出」(六54)、「一」(九15,20;十一2)、「忽然」(十四43) 註:以上原文皆同字
拾、內容大綱
(一)僕人的豫備:
1.僕人道路的豫備(一1~8)
2.僕人的受浸(一9~11)
3.僕人的受試探(一12~13)
(二)僕人的服事:
1.在加利利帶著門徒的服事(一14~三35)
2.在加利利訓練門徒的服事(四1~七23)
3.在加利利和周邊地區的服事(七24~九50)
4.在猶太地和比利亞的服事(十1~52)
5.在耶路撒冷的服事(十一1~十三37)
(三)僕人的順服至死:
1.受難的豫備和豫表(十四1~42)
2.被捉拿、受審和被否認(十四43~72)
3.被定罪和戲弄(十五1~20)
4.被釘死十字架上(十五21~41)
5.被埋葬(十五42~47)
(四)僕人的復活和升高:
1.復活和顯現(十六1~18)
2.被接到天上並和門徒同工(十六19~20)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馬可福音註解》
《馬可福音註解》參考書目
余炳甫《馬可福音講壇》基督教復興團契
李常受《馬可福音生命讀經》臺灣福音書房
林斯基《馬可福音註解》道聲出版社
香港神的教會《服侍與捨命》生命流出版社
徐松石《馬可福音默想》浸信會出版部
張志新《馬可福音》台灣石門水庫教會
陳文福《馬可福音書簡釋》感恩教會文字部
陳希曾《奴僕的形像──馬可福音剪影》活道出版社
無名氏《馬可福音讀經指引》不詳
雷腓力《馬可之道》基督教輔僑出版社
雷國威《四福音注解》天道書樓
劉華義《馬可福音講章》人光出版社
鄭連坤《馬可福音系統查經》鄭秀珠
鍾志邦《中文聖經註釋──馬可福音》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坎伯摩根著‧詹正義譯《馬可福音》美國活泉出版社
金斯勒著‧饒孝榛譯《馬可福音歸納式查經》華神出版社
宣信著‧包忠傑譯《馬可福音講義》宣道書局
柯勒著‧潘秋松譯《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馬可福音》校園書房
J.
Hollingsworth著‧方馬明初譯《馬可福音精義》中國主日學協會
Ralph
P. Martin著‧李寶珠譯《馬可福音詮釋》台福傳播中心
A.T. Robertson著‧陳一萍譯《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美國活泉出版社
Southern
Baptist編‧王麗英譯《受苦的僕人》浸信會出版社
于力工《聖經助讀本》聖書書房
王正中等《聖經原文串珠註解》浸宣出版社
王正中等《聖經原文字彙中文彙編》浸宣出版社
牛述光‧謝模善《新約全書釋義‧補編》晨星出版社
朱德峻等《新約釋義全書》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李常受《新約聖經恢復本》臺灣福音書房
吳羅瑜等《聖經──串珠‧註釋本》福音證主協會
呂振中譯《聖經》香港聖經公會
封志理‧馬健源《原文編號新約全書》生命樹出版社
倪柝聲《聖經提要》臺灣福音書房
唐佑之等《中文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
陳瑞庭《聖經人地名意義彙編》少年歸主社
賈玉銘《聖經要義》晨星出版社
鮑會園等《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更新傳道會
G.C.D.
Howley, etc.《現代中文聖經註釋》種籽出版社
G.A.
Lint, etc.《The Complete Biblical Library》World Library Press
A.M.
Stibbs, etc.《聖經新釋》福音證主協會
Leadership Ministries
Worldwide《The Preacher‘s Outline & Sermon Bible》
W.
Bauer著‧戴德理譯《新約希臘文中文辭典》浸宣出版社
凌納格‧羅傑思《新約希臘文精華》角石出版社
馬唐納著‧角石翻譯組《新約聖經註釋》角石出版社
馬可福音導論拾穗
【何謂馬可福音?作者是誰?(可十四12-16,51)】
答①馬可福音是新約四福音書(太,可,路,約第二卷),其內容要義,系記載施
浸約翰的傳道,被斬,耶穌的受浸,受試探,在各處醫病趕鬼,行神跡奇事,召選差遣門徒,講解撒種比喻,論法利賽人之假冒,預言受難復活,降臨,登山變象,
其他各種教訓比喻,騎驢進城,潔淨聖殿,預言聖殿被毀,末日災難的預兆,設立聖餐,以及祂的受死,復活,升天等事。
②本書主旨,乃論耶穌以僕人的地位,來顯出祂是神的兒子,人的救主(十45,十三11),藉著祂的超人能力,藉著祂的神跡,表現出祂的神性,祂是出於「僕人的苗裔」(亞三8),耶和華的「義僕」(賽五三11),是「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7,8),特顯其作僕人完美的品格,因書中描述祂是以僕人的身份出現,故無家譜之記載,而多有記述祂所作的事工,少有祂自己長篇的教訓,是以從本書「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一1)這第一句話看來,所以本書在四福音書中,乃為最短而言簡意賅之書。
③本書作者未有記名,惟自古遺傳說,系耶路撒冷人馬利亞兒子馬可(羅馬名字,乃有禮貌之意)所寫,按希伯來本名為約翰(意神的恩賜),故聖經有稱呼馬可的約翰(徒十二12,十五37),注釋家認為可十四51節所說的那個少年人即是馬可。在他母親家中有聚會,家道小康(徒十二12-17,參可十四12-16)。他可能是從彼得那裡通道歸主的(彼前五13),其表兄是巴拿巴(西四10,徒四36),他們曾與保羅同工,馬可顯為軟弱而後退(徒十三1-5,13,十五36-41),但至後來馬可還與保羅在羅馬同工,在傳道的事上于保羅有益(西四10,門24,提後四11),以後更隨從彼得去過巴比倫(彼前五13)。古代教父們,如主後一二五年小亞細亞之帕皮亞PAPIAS(為使徒約翰一門生),一五O年巴勒斯坦之殉道者猶司丁(Justin
Martyr出身哲學家),一七五年小亞細亞之愛任紐(Irenaeus希臘教士),二四O年亞歷山大的俄利根(Orgen基督教學者)等多人,鹹認本書是馬可從彼得的口授基督行述而著馬可福音(並非按照時序記事),且稱本書為彼得福音書。
④據古代遺傳,一般推測本書寫於羅馬城,其物件亦為外邦教會羅馬信徒而寫,因書中引用舊約經節極少(可一2,3,瑪三1,賽四3,五6,7),全沒有提到猶太人律法之事,對於猶太人用的字眼名詞(三17,五41,七11,34,十四36),和習俗(七3,4,十四12,十五42),都加以解釋,好讓外邦人能明白,且書上的羅馬字式,比之別卷福音書上所記為多,如拉丁字常有出現(Legion,Centurion)等等足資證明,本書寫自後六十三至七十年間,其內容所包含時間約有七年時期,全書語氣充分反映出彼得強勁活力的性格,因此對於好動的羅馬人,其領受是頗為適合的。——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在正典中的獨特地位】馬可福音是最短的福音書,九成的內容在馬太福音或路加福音找到,或在這兩卷福音書中都找到。那麼馬可給了我們甚麼不可缺少的貢獻?
首先,馬可的簡潔、精煉文筆,使他的福音書成為基督信仰的理想介紹。在新的宣教工場裡,馬可福音常常是首先被翻譯成為新語言的書卷。
馬可福音的獨特,不僅由於其直接、主動的風格(對當時的羅馬人及現代人尤其合適),其內容也是原因之一。
馬可的記錄大部分與馬太和路加福音相同(也有一些獨有的記載),但他那色彩繽紛的細節,是別的福音書所沒有的。例如,他提到耶穌望門徒時的神情、祂如何
發怒,及祂如何步嚮往耶路撒冷的路。毫無疑問,他的風格源於彼得,因他在彼得晚年時追隨左右。據傳統,馬可福音基本上是彼得的回憶錄,書中有個人的細節、
行動及目擊部分,這說法可能是確實的。
一般相信馬可就是那赤身逃走的少年人(一四51),這是他在書中謙遜的署筆(四福音各卷的名稱本不是書卷的一部分)。稱為馬可的約翰住在耶路撒冷,倘若這少年人與本福音書無關,就沒有理由加上這段插曲,可見傳統的說法似乎是正確的。──《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作者】大部分學者同意教會初期那一面倒的意見,指第二卷福音書是稱為馬可的約翰所寫的。他是耶路撒冷的馬利亞的兒子。馬利亞有一所房子,給基督徒聚會之用。
外證早期已有,且是有力的,在羅馬帝國各地都可找到。帕皮亞(約在主後110年)引述長老約翰(可能是使徒約翰,或是另一位早期的門徒)所說,是彼得的同伴馬可寫這卷福音書的。殉道者猶斯丁、愛任紐、特土良、亞歷山大的革利免、俄利根及反馬吉安主義序論都一致同意作者是馬可。
雖然對馬可的作者身分的內證不廣泛,卻與初期教會的普遍流傳相吻合。
明顯作者對巴勒斯坦,尤其是耶路撒冷瞭若指掌。(關於最後晚餐的大樓的描述比別的福音書更仔細──若那是馬可兒時的住處便不足為怪!)書中顯出一些亞蘭文背景(就是巴勒斯坦的語言),猶太習俗沒有多加解釋,而敘述事情的栩栩如生,顯示作者與一位元目擊證人有密切關係。此書的內容大綱與使徒行傳第十章彼得的講道相似。
傳統說馬可寫作的地方是羅馬,這點從他在書中使用拉丁文的次數多於別卷福音書便可見(如百夫長和衙門)。
在新約裡,作者的外邦(拉丁)名字──馬可,曾十次提到,其猶太和外邦名字的合稱──稱為馬可的約翰提到三次。馬可最初是保羅的“僕人”或侍從,後來則服侍他的表兄巴拿巴。根據可靠的傳統,馬可在彼得死前也曾服侍他,因此,他確是著寫“完美僕人的福音書”的理想人選。──《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作者】福
音書的作者通常都是隱名的,然而馬可福音的作者是馬可幾乎從沒有異議。而早期教父帕皮亞、愛任紐、特土良、俄利根等都有這樣一致的看法。馬可本身為利未族
人,通過表哥巴拿巴的介紹而參加保羅的宣教工作,後來因受不了苦而導致保羅與巴拿巴分手,巴拿巴獨自帶著馬可離開。十年之後,再次成為保羅傳道的助手。──《新舊約輔讀》
【年期】主後五十至六十年間寫於羅馬。公認為最早期的福音書。──《新舊約輔讀》
【寫作日期】馬可福音的寫作日期富爭論性,甚至保守而篤信聖經的學者也爭議不休。日期雖不能確定,但顯然在耶路撒冷被毀之前。
傳統對於馬可動筆記述彼得傳講我們主的一生,究竟在彼得死前(主後64至68年之前)或死後,也意見分歧。
若如現在的普遍教導,說馬可是第一卷寫成的福音書,路加使用馬可福音的材料,故馬可福音必須在較早的日期寫成。有些學者指日期應在西元一世紀的五十年代初,但似乎應在主後五十七至六十年。──《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背景與主題】本福音書中,我們看見神的完美僕人,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故事。這是那撇棄天上的榮耀,在地上取了奴僕的形象(腓二7)者的故事。這是那“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一○45)者無可比擬的故事。
我們若記得這完美的僕人不是別人,乃是神的兒子,祂樂意以奴僕的帶子束腰,作了人的僕人,這福音的光輝便恒久不滅。這裡我們看見道成肉身的神子,在地上過著受扶養的人的生活。凡祂所作的都完全順服父的旨意,祂所作大能的工作,都靠聖靈的能力而行。
作者約翰馬可,起初是主的好僕人,他曾有低落的時候(徒一五38),但終於也恢復他的功用(提後四11)。
馬可的風格急快、有力而精闢。他強調主的行動,過於祂的言談,從書中記載了十九個神跡卻只得四個比喻便可見一斑。──《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背景】羅馬帝國在凱撒提庇留統治下,有統一的語言、優越的運輸和通訊系統,大大説明了信息的傳播,正是聽福音信息的最佳時刻。──《靈修版聖經注釋》
【目的】全書的主題為神的僕人,目的是提出基督是舊約所預言的神的僕人──彌賽亞。──《新舊約輔讀》
【地點】自第二世紀末以後直到近代,教會一般上都認定馬可書寫的地點是在義大利境內。彼得在所寫的第一封信中提及他屬靈的“兒子馬可”與他在“巴比倫”的事(彼前五13)。這裡的所謂“巴比倫”似乎可以肯定是羅馬的別稱。這對初期教會來說並不陌生(參閱啟十四8,十六19,十七5,十八2、10、21)。
大部分接受彼得前書是可靠的作品的學者們,普遍上也認為它是使徒彼得在羅馬殉道前所寫的,彼得的忠心隨從馬可當時也在場的事實也直接的加強了他在羅馬寫福
音書的可能性。其次,從福音書的某些文字及表達看來,馬可的物件似乎很明顯是以非猶太人為主。這一點也符合書寫的地點和境況。倘若馬可福音的主題,正如許
多學者們所相信的,是耶穌的受苦的話,福音書的作者選擇了羅馬為書寫的地點就會更恰當不過了。對福音書的領受者來說,其中的意義就更深長了。──《中文聖經注釋》
馬可福音導論例證
(暫缺)
馬可福音導論綱目
【馬可福音主題簡綱】
一、神僕預備(一章上)
二、神僕工作──加利利(一章下~二章上)
1.第一次循環佈道(一章下)
2.第二次循環佈道(二章上)
三、神僕被棄(二章下~八章)
1.被棄初期(二章下~四章上)
2.被棄後期(四章下~八章)
四、訓練門徒──比利亞(九章~十章)
五、受難週(十一章~十五章)
六、復活升天(十六章)
──
馬有藻、張西平《心約信息精要》
【馬可福音大綱】
一、預備道路:福音的預備(一1~13)
1.書名(一1)
2.先鋒(一2~8)
3.耶穌受洗(一9~11)
4.受試探(一12~13)
二、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早期在加利利事奉(一14~三6)
1.神的國在加利利(一14~45)
(一)初次在加利利講道(一14~15)
(二)呼召門徒(一16~20)
(三)耶穌在迦百農(一21~28)
(四)彼得的岳母(一29~31)
(五)在晚上醫病(一32~34)
(六)從迦百農到加利利(一35~39)
(七)潔淨長大痲瘋的(一40~45)
2.衝突的開始(二1~三6)
(一)醫治癱子(二1~12)
(二)耶穌的事奉(二13)
(三)呼召利未(二14~17)
(四)有關禁食的爭論(二18~22)
(五)有關安息日的爭論(二23~28)
(六)那枯乾一隻手的人(三1~6)
三、凡接待祂的:呼召並訓練門徒(三7~八26)
1.衝突漸增(三7~35)
(一)與宗教領袖決裂(三7~12)
(二)呼召十二門徒(三13~19)
(三)對立漸增:別西蔔的爭論(三20~30)
(四)耶穌的真親屬(三31~35)
2.國度的比喻(四1~34)
(一)撒種者的比喻與用比喻的理由(四1~25)
(二)另外兩個生長的比喻(四26~32)
(三)比喻的總結(四33~34)
3.加利利湖四周的事奉(四35~七23)
(一)耶穌平靜風浪(四35~41)
(二)被鬼附的格拉森人(五1~20)
(三)另外兩個醫病的神跡(五21~43)
(四)祂自己的城棄絕祂(六1~6)
(五)差遣十二門徒(六7~13)
(六)希律給耶穌的評價(六14~16)
(七)施洗約翰的殉道(六17~29)
(八)喂飽五千人(六30~44)
(九)在水面上行走(六45~52)
(十)在革尼撒勒醫病(六53~56)
(十一)與猶太教更深的衝突(七1~23)
四、在巴勒斯坦北部的事奉:回到加利利(七24~八26)
1.敘利非尼基婦人(七24~30)
2.又聾又啞的人(七31~37)
3.喂飽四千人(八1~9)
4.法利賽人求神跡(八10~13)
5.酵的危險(八14~21)
6.伯賽大的瞎子(八22~26)
五、堅定面對往耶路撒冷之路(八27~十52)
1.認信與變像(八27~九10)
(一)彼得的認信:首次預言受難(八27~33)
(二)門徒的代價(八34~38)
(三)變像(九1~10)
2.再次預言受難(九11~50)
(一)“以利亞已經來了”(九11~13)
(二)癲癇的男孩(九14~29)
(三)二度預言受難(九30~32)
(四)國度中最大的(九33~37)
(五)趕鬼之人(九38~40)
(六)絆腳石(九41~48)
(七)世上的鹽(九49~50)
3.離開加利利(十1~34)
(一)地理背景(十1)
(二)耶穌論婚姻的教訓(十2~12)
(三)讓小孩子來(十13~16)
(四)富有的人(十17~31)
(五)第三次預言受難(十32~34)
六、西庇太的兒子(十35~45)
七、瞎子巴底買(十46~52)
八、為禰的殿心裡焦急:耶路撒冷的事工(十一1~十三37)
1.進入耶路撒冷(十一1~14)
(一)進城(十一1~10)
(二)返回伯大尼(十一11)
(三)咒詛無花果樹(十一12~14)
2.潔淨聖殿(十一15~19)
3.勸勉與爭論(十一20~十二44)
(一)枯乾之無花果樹的意義(十一20~26)
(二)仗著甚麼權柄?(十一27~33)
(三)兇惡的園戶(十二1~12)
(四)論納稅給該撒(十二13~17)
(五)撒都該人的問題(十二18~27)
(六)最大的誡命(十二28~34)
(七)大衛的子孫?(十二35~37)
(八)要防備文士(十二38~40)
(九)寡婦的奉獻(十二41~44)
4.“小啟示錄”(十三1~37)
(一)聖殿的噩運(十三1~4)
(二)末期的預兆(十三5~8)
(三)災難的起頭(十三9~13)
(四)那“行毀壞可憎的”(十三14~20)
(五)假基督與假先知(十三21~23)
(六)人子的降臨(十三24~27)
(七)無花果樹的比喻(十三28~29)
(八)降臨的日子(十三30~32)
(九)講論的結尾(十三33~37)
九、受難故事(十四1~十五47)
1.最後晚餐(十四1~25)
(一)決定要殺死耶穌(十四1~2)
(二)在伯大尼受膏(十四3~9)
(三)被猶大出賣(十四10~11)
(四)樓房的主人(十四12~16)
(五)被賣的預言(十四17~21)
(六)主的晚餐(十四22~25)
2.在客西馬尼的傷痛(十四26~42)
(一)往客西馬尼之路(十四26~31)
(二)園中的傷痛(十四32~42)
3.耶穌被捉拿(十四43~52)
4.彼得跌倒(十四53~72)
5.在彼拉多前受審(十五1~15)
(一)預作準備(十五1)
(二)彼拉多定耶穌的罪(十五2~15)
6.釘十字架(十五16~47)
(一)譏誚(十五16~20)
(二)背著耶穌的十字架(十五21)
(三)十字架(十五22~32)
(四)受死(十五33~41)
(五)安葬(十五42~47)
十、第三天:復活的主(十六1~20)
1.復活(十六1~8)
2.長結尾(十六9~20)
── 柯勒《丁道爾聖經注釋》
【馬可福音大綱】
一、僕人的預備(一1~13)
二、僕人早期在加利利的服事(一14~三12)
三、僕人呼召和訓練門徒(三13~八38)
四、僕人上耶路撒冷的旅程(九~一○)
五、僕人在耶路撒冷的服事(一一~一二)
六、僕人在橄欖山的講論(一三)
七、僕人的受難和死亡(一四~一五)
八、僕人的凱旋(一六)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馬可福音大綱】
一1~13福音工作
一14~28福音開展
一29~39繁忙中的安靜
一40~45行動和言語
二1~12罪得赦免
二13~22生命更新
二23~三6安息日的主
三7~19跟隨耶穌
三20~35反對與跟從
四1~12撒種的比喻
四13~25明白比喻
四26~34自然的成長
四35~41風暴與平靜
五1~13人的價值
五14~20救恩門外及閘內
五21~34公開的承認
五35~43耶穌的吩咐
六1~13工作與差遣
六14~29對真理的三種態度
六30~44無牧的羊
六45~56全心信靠
七1~8禮儀與敬虔
七9~23真正的污穢
七24~30信心與謙卑
七31~37聆聽與傳講
八1~13主的憐憫
八14~26不同的需要
八27~38跟隨耶穌
九1~13榮耀的主
九14~29信與禱告
九30~41耶穌的態度
九42~50罪與罰
十1~16合二為一
十17~31跟從主
十32~45真的服事
十46~52關懷需要
十一1~11應當稱頌的主
十一12~19實在的信仰
十一20~33信心和智慧
十二1~12收取果子
十二13~27正確的態度
十二28~34全人愛主
十二35~44注意事項
十三1~13基督徒所要面對的
十三14~27對末世的態度
十三28~37主必再來
十四1~9為主而作
十四10~16賣主的逆賊
十四17~25最後的晚餐
十四26~42警醒的禱告
十四43~52三種行動
十四53~65堅定不移
十四66~72信心動搖
十五1~15依計行事
十五16~32殘酷的戲弄
十五33~47耶穌受死
十六1~8主復活
十六9~20顯現與責備
──《新舊約輔讀》
【馬可福音大綱】
一、引論
一1~13
1.福音的先聲
一1~8
2.使命的承擔
一9~11
3.試探的考驗
一12~13
二、耶穌開始在加利利的工作 一14~三16
1.耶穌開始宣道
一14~15
2.耶穌開始呼召門徒
一16~20
3.耶穌開始教訓和趕鬼
一21~28
4.耶穌開始治病
一29~45
5.叫癱子行走
二1~12
6.利未蒙召
二13~17
7.禁食的問題
二18~22
8.安息日的意義
二23~28
9.在安息日行善
三1~6
三、耶穌後期在加利利的工作 三7~六13
1.耶穌繼續治病和趕鬼
三7~12
2.耶穌設立十二門徒
三13~19
3.親屬的誤會和文士的曲解
三20~30
4.信者皆親屬
三31~35
5.撒種的比喻
四1~20
6.神國的比喻
四21~34
7.耶穌是大自然的主
四35~41
8.汙鬼入豬群
五1~20
9.患血漏病的女人得醫治 五21~43
小女孩得復活
10.耶穌被鄉親厭棄
六1~6
11.十二門徒的使命
六7~13
四、耶穌在加利利以外的工作 六14~八26
1.施洗約翰的殉道
六14~29
2.五千無牧的羊得飽足
六30~44
3.耶穌在海面上走
六45~56
4.神的誡命與人的習俗 七1~23
5.一言逐出希利尼女孩身上的鬼 七24~30
6.耳聾舌結者獲醫治
七31~37
7.四千人得飽足
八1~10
8.沒有神跡給這世代看
八11~13
9.法利賽人和希律的酵
八14~21
10.瞎子看見
八22~26
五、耶穌預備進入聖城
八27~十52
1.彼得宣信耶穌是基督
八27~29
2.代價的問題
八30~38
3.耶穌登山變像
九1~8
4.以利亞已經來了
九9~13
5.聾啞的鬼被趕
九14~29
6.耶穌再預言受難
九30~37
門徒為大而爭
7.耶穌的名與友敵之別
九38~40
8.賞賜與沉淪
九41~42
9.永生的寶貴和地獄的可怕 九43~50
10.離婚的問題
十1~12
11.耶穌為小孩祝福
十13~16
12.財富與 神國
十17~31
13.耶穌第三次預言受難 十32~34
14.雅各和約翰的要求
十35~44
15.耶穌成為罪人的贖價 十45
16.瞎子巴底買得醫治
十46~52
六、耶穌受難前在聖城的言行 十一~十三37
1.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
十一1~11
2.被咒詛的無花果樹
十一12~14
3.耶穌潔淨聖殿
十一15~19
4.信心的能力
十一20~24
5.禱告與饒恕
十一25~26
6.耶穌的權柄受質問
十一27~33
7.兇惡園戶的比喻
十二1~12
8.該撒與神兩個不同的國度
十二13~17
9.神是活人的 神
十二18~27
10.最大的誡命
十二28~34
11.基督與大衛
十二35~37
12.要防備文士
十二38~40
13.一切的投入
十二41~44
14.聖殿的毀滅與末日的來臨
十三1~37
七、耶穌的受難與使命的完成 十四1~十五47
1.祭司長和文士的陰謀
十四1~2
2.耶穌在伯大尼被膏
十四3~9
3.猶大出賣了耶穌
十四10~11
4.逾越節筵席的預備
十四12~16
5.誰是出賣者
十四17~21
6.聖餐的設立
十四22~25
7.預言彼得不認主
十四26~31
8.在客西馬尼園的心靈交戰
十四32~42
9.耶穌被拿
十四43~52
10.耶穌在公會前受審
十四53~65
11.彼得三次不認主
十四66~72
12.耶穌在彼拉多前受審 十五1~15
13.兵丁戲弄耶穌
十五16~20
14.十字架上的一幕
十五21~41
15.耶穌的安葬
十五42~47
八、最後的勝利
十六1~20
1.馬可福音結尾的問題
2.耶穌從死裡復活
十六1~8
3.門徒不信復活的見證
十六9~14
4.普世宣道使命的委託
十六15~20
──《中文聖經注釋》
【馬可福音大綱】
一·奴僕耶穌的降生和預備工作(1:1-13)
|
耶
穌來到世間,並不是一件神秘或出人意表的事,因為舊約先知已清楚預言神要親自差遣一位至大的使者到來,為以色列和整個世界帶來拯救和永遠的平安。接著,施
洗約翰宣告這位期待已久的彌賽亞終於來了,祂要住在世人中間。今天神在世上的工作也是一樣,耶穌也不是神秘或出人意表地來到,不過許多人仍然拒絕祂。聖經
的見證讓我們知道這一切,然而,有些人選擇了不去理會聖經,就如當日人們不理會施洗約翰一樣。
|
二·奴僕耶穌的信息和工作(1:14-13:37)
1.耶穌在加利利的工作
2.耶穌在加利利以外的工作
3.耶穌在耶路撒冷的工作
|
耶穌擁有全能神的一切能力──祂使死人復活,使瞎眼的得看見,使身體殘缺的得復原,並叫風浪平靜下來。雖然耶穌有這一切的能力,祂卻來到人中間作奴僕。耶穌的生命是我們今天生活的榜樣。既然耶穌都服事神、服事人,我們也應該這樣做。
|
三·奴僕耶穌的死和復活(14-16章)
|
耶穌以奴僕的身分來到世間,所以許多人都不認識或不肯承認祂是彌賽亞。我們也要謹慎,不要因為神的形像或旨意與我們心中既有的概念不符,便拒絕
|
──《靈修版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