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十五2】任何人摸了這件器皿就不潔淨,喫或喝其中所盛的東西也成為不潔淨。凡與這樣喫喝過的人接觸的人,也成為不潔
淨。這不僅是猶太人的觀念,其他的宗教也有這種看法,在印度的高階級認為凡不屬其階級的人都是不潔的,若有人皈依了基督更是嚴重的不潔。偉大的印度基督徒
披雷曼奈德在他的自傳中告訴我們他的遭遇:他作了基督徒,他的家庭驅逐了他,有時他回去探望他的母親,她雖然為了他的叛教而傷心,但仍然愛他。披雷曼奈德
告訴我們:『父親一知道我在他白天上班的時候去看母親,他就吩咐看門的蘭羅布,他是一位健壯的內地人……不准我進到屋子裏面來。』蘭羅布被說服放鬆他的戒
備。『最後我的母親說服子看門的蘭羅布,才准許我到她面前。他們的偏見是如此之深,即使家裏用的印度僕役,也不願洗濯我母親給我喫東西的盤子。有時我的姑
母把恆河的水,或摻了牛糞的水灑在我所坐過的座位上,以求潔淨。』披雷曼奈德是一個不潔的人,每一件他所摸過的東西都變為不潔了。──《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五8~9】崇拜最偉大的定義之一,是由湯樸威廉(William
Temple)所定規的:『崇拜是藉上帝的聖潔來甦醒良心,以上帝的真理來餵養人的頭腦,以上帝的美善來洗濯人的想像,使人的心向上帝的愛敞開,把意志奉獻給上帝的旨意。』──《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五18你之所想? “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
如果把你過去六個月當中,在腦海所經過的每個想法用錄影帶的方式放給你所認識的朋友、鄰居或者教會的朋友看看,結果會怎樣?你可能會覺得再也無臉見人。但我們必須明白,或許你我能夠彼此隱藏起真正的想法,但卻無法瞞過神(詩94:11)。
我們應當極度注意自己的意念與想法,並非是怕神知道,而是它會影響到我們的人格。主耶穌曾說我們的言行是由心裡發出來的(太15:18~19)。
我最近曾到美國肯德基州的一個旅遊景點――馬摩斯巨洞(MammothCave),在洞內有許多巨大的鐘乳石,它們是由一滴滴水不停地滴下凝結而成。首先,一滴水珠在石洞的頂層開始滴下一微小的沉積體。第二滴繼續滴下,接著滴、滴……先是小小的岩柱,漸而形成了鐘乳石。
同樣的過程,也會在每個人的心中出現。我們的每個小小思想都會融入內心,發揮作用製造出我們人格的“鐘乳石”。你內心的想法將塑出你的性格特徵,最後呈現出一個真正的“你”。
你的內心思想如何?
我的舉止和言行
會告知我是何人
主啊,引導我,讓你的旨意
充滿我的思想與靈魂!
高尚的思想構成聖潔的人格!
──《生命雋語》
【太十五21~28】耶穌惟一要做的事,就是必須喚醒這婦人心中真實的信心。
因此耶穌最後轉過身來對她說:『不好拿兒女的餅給狗喫。』稱一個人為狗是
一種極度的侮辱。猶太人以驕傲、侮慢的態度說:『外邦的狗』,『異教的狗』;後來又說:『基督徒的狗』。在那些日子,狗是街上骯髒的吃腐物的動物──瘦
弱,野蠻,常患疾病。可是要記得兩件事;第一說話時的聲調與表情是最有關係的。即使一件很困難的事也可以在說的時候帶著緩和性的笑容。我們可以笑稱一位朋
友為:『一個老壞蛋』,『一個無賴』,那充滿了情感的語調可以除去一切的惡意。我們可以十分確定耶穌臉上的笑容與祂眼中的同情消除了這句話中的苦毒與侮
辱。
第二、所用的狗字是(kunaria),並不是街上的狗,是家庭中所寵愛的小狗,跟在街道上徘徊、在糞堆裏打轉的最低級的狗大有區別。這婦人是
一位希臘人,從她希臘人的急智中,她馬上就看出來了。『不錯,』她說:『但是狗也吃她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渣兒。』這不屈不撓的信心,使耶穌的眼中閃耀著喜
樂的光彩,祂給她祝福並將她所切望的醫治賜給她。──《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