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日星期四

馬太福音第十六章例證




【太十六13~16盲人摸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太十六﹕l3-l6)。
  從前有三只螞蟻﹐遇看一個人躺在地上睡覺﹐它們要看看人究竟是什麼樣﹐就爬到人身上﹐第一只螞蟻在人的頭發裡穿來穿去﹐回來說﹕我認識人是什麼樣了﹐原來是一片黑沉沉漫無邊際的森林。第二只在人的肚皮上兜了幾個大圈﹐立刻回答說﹕不﹔不﹔人象個橡皮袋。第三只曾在人的腳趾間轉來轉去﹐它就馬上反對說﹕你們都錯了﹐人乃是五根通天的大柱……”它們都各說其是﹐爭論不休。
  原來螞蟻確和人的生命不同﹐它們的有限知識也絕無法真正的了解人是什麼樣子﹐不信耶穌﹐沒有基督生命的人﹐有如渺小的螞蟻不能明白耶穌的神性﹐不認識道成肉身的基督。惟有悔改認罪﹐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得到神兒子的生命﹐才會象彼得所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因為這不是人所指示﹐乃是神啟示他的
── 佚名《喻道故事續集》

【太十六14有關馬加比戰爭的時期有一個奇特的傳說。在與尼加諾爾(Nicanor)戰爭以前,猶太人的總司令是偉大的猶太馬加比,有一位曾做祭司長的好人阿尼亞(Onias),見到一個異象。他為戰爭的勝利祈禱:『這樣做時,出現一位頭髮灰白、滿有榮耀,樣式像是一位奇妙尊榮的君 王。於是阿尼亞回答說:「這是那一位弟兄們所愛的人,他為百姓和聖城多多祈禱悲傷,他就是上帝的先知耶利米。」然後耶利米就伸出右手賜給猶太一柄金劍,遞 給他的時候說:「把這柄聖劍拿去,這是上帝給你的,你將以此傷害以色列的仇敵。」』(馬加比後書十五章一至十四節)。耶利米是彌賽亞來到以前的先鋒,也是 他國家在患難中的幫助。
         當人們把耶穌與以利亞和耶利米一樣看待的時候,在他們看來已經對祂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把祂放在高位之上,因為耶利米與以利亞就是上帝受膏者的先鋒,他們本旦來到,天國實在是很近了。──《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六18柯羅富(Richard Glover)對此有一個有趣的說明。在古代的東方,所謂,常是指一處地方,在那裏,尤其在小的村莊鄉鎮中,長老與官員就在那裏開會,施行勸導和審判。例如,律法上規定人若有一個頑梗背逆的兒子,他必須把他帶到『本地的城門,本城的長老那裏』(申廿一19-20),在那裏施行審判執行公義。在申命記廿五章七節記載人若有疑難,就『要到城門長老那裏』。城門是長老聚集執行公正的簡單場所。因此這城門可能是政府的所在地。例如土耳其的政府被稱為Sublime PortePorte是法文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是說地方的政府與力量永遠也不會勝過教會。──《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六18一位牧師主領查考聖經研讀馬太福音第十六章時,說明有許多釋經書解釋彼得所說的話,「你是彼得,我意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後來,一位婦女對他說:「牧師,我想若耶穌知道這些話會引起那麼多的麻煩,祂可能絕不會說!」──華倫魏斯比《盼望──如何突破困境》

【太十六19寶貴的禮物】經文﹕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1619
  某次﹐一極富的婦人與一青年女子認識了。兩人相交非常親密。一天青年女子接到這位女朋友寄來一個包裹﹐她以為一定是極美麗的衣服﹐或者其他貴重的物品。當她打開包裹一看﹐出乎意料之外﹐原來是一把普普通通的鑰匙。上面附有一張紙條﹐寫著幾個字﹕這是進到我家裡的鑰匙﹐你可以自由使用。這使她喜出望外﹐這份禮物包括了信任和一切財富。
  世上千千萬萬的禮物﹐再也比不上﹐天父把他獨生愛子耶穌基督賜給我們更偉大更尊貴﹐我們藉著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並且藉著他成為神的兒女﹐既是兒女便成為後嗣﹐既是後嗣便與主同得基業﹐這基業的豐富並非人所能測得透的。
  屬主的人啊﹗你有無想到我們在天上該有多麼富有呢﹖
  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賜給我們麼(羅832
── 佚名《喻道故事續集》

【太十六24背十字架捨己】有一位姊妹遇見一位醫生,是弟兄會裏一泣很活潑的信徒。這位醫生有學問,對於聖經也有知識,講道也很動聽。 但是,這位姊妹對他說,先生,你講的道理不錯,你走的路錯了。他說,我是傳十字架的道,我們是應當捨己背十字架。姊妹說,不錯,但是,我看你從來沒有死 過。他倒虛心求教。這位姊妹就本凓聖經向他直說了。後來,他寫一封信給這位姊妹說:「你走後,我就對神說,我並不知道甚麼叫作十字架?甚麼乃作十字架的道路?甚麼叫作捨己?但是,神,我就是在這樣的不知中,把我奉獻給你,求你使我能捨己。就是這樣,我的難處就來了──我的妻子反對我,我不能忍耐時,就有聲音說,就是在這些事上捨己──死。我從前都是講十字架,講捨己,但是,我還不知到底是到那裏去死?是怎樣死法?現在,我知道了,是在實行方面來作出;我這樣講,就引起許多人反對我,醫務也有改變了。我才知道,死,就是在同人中間需要死。」― 倪柝聲《基督的心》

【太十六25救人救己】"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生命或作靈魂),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太十六:25)
  大風雪裡,亂山叢中, 有位名叫撒都的男人,同一位西藏人結伴同行,天氣突然冷得十分厲害,眼看著就快要斷絕到達目的地的希望。撒都無意中看見三十尺以下的雪坡上躺著一個人,已 經失了知覺。他動了慈心,請求他的同伴幫助他,把那人送到村裡去,但這人說他太不自量,本身尚且不能自保,還要幫助別人,所以悻悻地撇下他獨自走開。撒都 只得自己下去,把那人拖上來,背著他慢慢地走,雖極辛苦,但他用盡力氣而行。走不多遠,看見他的同伴躺在路旁,原來已經涼死了。這時撒都因為出力,十分溫 暖,又與所背負的人身體磨擦,那人漸漸地蘇醒。倆人平安到達村莊。這正如俗語說:救人就是救自己。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4) ──《為甚麼要用比喻》

【太十六25這輛巴士去哪裡?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有一個人習慣在每天早晨賴床,到了不得已時才起床。有一天他醒得比平常更遲,他看 看鐘,從床上跳起來,隨便穿上衣服,用冷水抹把臉,很快地梳了一下頭髮,一口氣灌下一杯牛奶,抓起公事包,在門口親了妻子一下,就跑出門,追巴士去了。在 車子幾乎要開動的那一刹那,他才跳上去。他投了一個硬幣在售票機後,就東倒西歪地順著走道到達一個位子。突然間,他看看四周圍,脫口問道:這巴士到底去哪裡?
這個故事提醒我,今天有許多人可以接受每天匆忙的活動,卻忽略了要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你知道你朝哪個方向前進嗎?如果你是往滿足私欲和享樂去,請醒醒,且要問你自己我的生命往哪裡去?我是否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如果你是,趕緊回轉你的方向,向基督認罪,求他饒恕。將你這一生完全歸順於他,讓他主宰(太1624)。你就會一生都行在這喜樂的路上,而且在未來的日子有永生的獎賞(28節)。
當我們放下地上的享樂來尋找他,
我們得到的是天堂裡永恆的美善;
當我們的生命與神相契合時,
永生的生活道路才會無限遠長。
許多人好像在享受好時光,
其實是走向錯誤之路。
──《生命語》

【太十六26一個人需要多少地】經文:不敬虔的人雖然得利,神奪取其命的時候,還有什麼指望呢?”(伯 27:8)
  "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 12:20)
  "世人行動實系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詩 39:6)
  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有一個名叫巴賀和他的妻子為土地憂慮煩惱。巴賀說:我們貧窮的原因就在於沒有土地,我想把一切東西賣掉設法買二十畝地。事情就這樣辦了。那年五穀豐登,巴賀心中快樂,偶爾,一個農民經過他的田邊,告訴他梧岡那邊鄉村中,地多人少,只要人住在那裡,每人便可分配到二十五畝良田,那裡的田地很肥美,麥子長得有馬那麼高。
  別人在那裡享福,我為何在此地受苦?我也要搬去。巴賀這麼說也就這麼做了。他和全家都遷到梧岡,並分得了土地,有五十畝。夏天巴賀坐在田頭,一個商人經過這裡,他剛從巴西爾回來,他對巴賀說:在某一個很遠的地方,只化一千元,就可買到一萬三千畝良田。
  "那真好阿!我只有五十畝地如何夠用呢?不如到那裡去享一輩子福氣吧。他問清情況,便動身上路了。巴賀到了那裡,那裡的酋長很和氣地接待他。我們有的是田地,你可隨意挑選,價格是一千塊錢一天。
  巴賀從來沒有聽過這個價格,到底如何算,怎麼說一千塊錢一天?
  "我們從來不知道計量,所以按天出售,你步行一天盡能夠走多少路,那些地方就算是你的。
  "那一天豈不是可以走很多很多廣大的地方嗎?巴賀高興得手舞足蹈,恨不得馬上就跑上一天。
  "不過有一個條件;你當天在日落之前必須回到出發的地點,否則,你的錢就算沒收了。你隨身可帶著鐵鍬,隨時隨地作個記號,用犁從這洞耕到那洞,凡是圈內的土地都算你的了。
  天尚未亮,巴賀早就預備好了。酋長摘下自己的帽子放在地上,巴賀把一千元錢放在帽子裡,這裡就是出發點。冒子是記號,酋長一揮手,凡你 所見的都屬你,隨你所願的走吧!巴賀脫掉外衣帶著水瓶,向著東方開步走了,中午到了,巴賀想再往前走三裡吧!這塊地實在太肥沃了,漏掉可惜,越往前走土地 越好,真捨不得放棄。
  太陽斜西了,巴賀出發點還見不到影子,心中有些著急了。太陽眼看快近山邊,但離帽子還有五裡路,丟掉衣服,鞋子,水瓶,鐵鍬,跑吧!拼 命地跑吧;心在跳,腿在飛,耳邊嗚嗚作響,為土地,為生活,為幸福、為安逸,加油地跑。巴賀睜開被汗水濕透的雙眼,看見酋長在原地向他招手,喊道:好,再 加一把勁,快要勝利了。
  巴賀使盡最後氣力,口裡噴出一大口鮮血,僕倒在酋長身邊倒在地上,天空已經黑了。好漢酋長說。
  巴賀的僕人俯下身摸摸他的主人,已經斷了氣。他拿起他主人圈地的鐵鍬;為巴賀挖了一個坑與巴賀的身體一樣長,從頭頂到腳跟共計六尺,把巴賀的屍體放進去,這正是他需要的地。
  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 16:26)
  又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太 12:15) ──《為甚麼要用比喻》

【太十六26錯過機會的水手】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十六﹕26
  在加勒比海上﹐有一只大船觸礁將沉﹐大家紛紛攀登救生艇﹐正在危急之際﹐有一個水手瞥見艙裡有一大堆銀幣﹐就一把一把的朝口袋裡亂塞﹐ 別的水手勸他趕快登救生艇﹐他卻置之不理﹐因為舍不得離開這些雪亮的銀幣﹐也以為自己有高超的游泳技能﹐還可以多拿幾把銀幣再逃﹐誰知船越發往下沉了﹐他 掙扎著要上救生艇﹐由于銀幣太重﹐使他浮不起來﹐時機已經錯過﹐他就隨大船和銀幣一起葬身海底。救生艇上的人﹐後來談起這事﹐皆有無限的嘆惜﹗
  親愛的朋友﹗在充滿動蕩不安的世界中﹐到處潛伏著危機﹐你是否置之不理﹐只拼命地抓取金錢﹑前途﹑事業﹖這些固屬需要﹐但不要忽略更重要的永生﹐快登主耶穌這救生艇吧﹗千萬不要錯過時機
── 佚名《喻道故事續集》

【太十六26有 一位大文豪快將離世,一班訪員記者齊來採訪消息,希望獲得這位名作家臨終的遺訓,可以在他們的書報上發表。於是他們異口同聲的向大文豪說:「老先生,你是 從惡劣環境奮鬥出來的勝利者,你那種百折不撓、克苦自勵的精神,真使我們欽佩無極,你已功成名就,對我們這班景仰你的後生有何教訓,我們願意知道先生成功 的秘訣,勝利的方法,然後向世人公佈,使他們獲益。
         那位老先生聽了這一番誠懇的請求,微微的睜開他昏花的老眼,向他們看,便說:「成功麼?秘訣麼?有,請看馬太福音十六章廿六節。」老先生輕輕說了上面幾句,作為答覆他們的請求,便合了眼睛,與世長辭了。
         他們都記在紙上,立刻打開聖經一看,是:「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他們都很受感動,覺得這種題醒對人類是十分現實,又十分重要。──張有光《末世的信息》

【太十六26有何益處】查理曼(Charlemagne, 742-814)被稱為“歐洲之父”,羅馬帝國皇帝,有四個妻子,五個嬪妃,十八名兒女,統治疆域最廣,權勢無比。於崩逝之前,盛裝朝服,召臣僕主教等近前來,把手指向展開的聖經:“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一六:26── 于中旻《喻道集錦》


太十六26三個P有一天,美國出版的中文報紙刊出驚人消息如下:一個香港到美國留學的學生,辛辛苦苦讀到博士畢業那一年,他所寫的論文必須獲得指導他的教授視為合格,才能得「哲學博士學位」(Ph.D.)。 可是這位香港學生所寫的論文一連四次都得不到那位指導教授點頭認可。這青年寫了第五次博士論文之後,準備帶去見那指導他的教授,同時帶了一根短槍藏在口袋 裡。不料那位教授仍然認為那篇論文寫得不好。這位青年便從口袋中拿出那枝短槍來向著那位教授「砰、砰」了兩嚇,擊斃了那教授,然後向自己開了一槍,同歸於 盡。這驚人消息使全美國的大學生都甚為震驚。教授們人人自危。
其實有許多美國人時至今日,對中國學生仍然歧視。這位教授其實是故意作弄那位香港學生,讓他得不到博士學位。
美國大學流行「三P」的口號。第一,人人都希望得到第一個P,即Ph.D.(哲學博士名銜)。第二個PP.R.,即永久居留權的簡稱。第三個PP.G.,即娶美麗的女子為妻。但這位香港學生三個P都得不到,卻得到第四個P,即P.H.,在地獄中滅亡。試問,讀博士學位是為了什麼?是為殺人嗎?何等可憐。
經訓:「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太十六26——蘇美靈《故事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