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日星期四

馬太福音第廿五章例證




【太廿五1~13在巴勒斯坦的鄉村,婚姻喜慶是一件大事。全村的人都會來陪伴這對新人進入新屋;他們走的是一條最長的路,為的是得到更多人的祝賀。猶太人說:『每一個從十六歲到六十歲的人,都會跟隨婚姻的鼓聲。』拉比同意人可以暫時放下研究律法,參加喜樂的婚宴。
         這故事的要點藏在我們不熟悉的猶太人風俗之中。在巴勒斯坦一對新人結婚後,並不是到別處去渡蜜月;他們是留 在家裏,而且把屋子開放一週,他們被當作王子與公主對待,其至如此稱呼他們。這是他們一生中最愉快的一週。在一週慶祝期間,他們所揀選的朋友才允許到房子 裏去。愚拙的童女因為沒有準備好,不但不能參加婚姻的盛典,也夫去這一週的歡樂。
         范英雷博士(Dr. J. Alexander Findlay)告訴我們在巴勒斯坦所見到的情形:『當我們接近加利利鎮的城門時,』他寫道,『我見到十位裝束華美並彈奏著某種樂器的少女,她們在我車子前面的路上跳舞;我問她們在做甚麼,譯員告訴我,她們在陪伴新娘等候著新郎的來到。我問他們是否可以看到婚禮,他搖搖頭地說:「它可能是今晚,或明晚,或兩個禮拜以後,沒有人知道確實的時間。」於是他繼續解釋,在巴勒斯坦中產階級的婚娶,新郎若能抓住陪伴新婦之人打盹的機會,那真是妙極了。而新郎會在突然間 來到,有時在半夜,眾人雖要求他差人在街上呼喊:「看哪!新郎來啦!」但這件事情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陪伴新娘的人必須隨時準備好,當他來的時候可以到街 上去迎接他……。還有一些要點:天黑以後沒有提著點著燈籠的人不准上街,而且當新郎一到,門就關上,遲來的人不准進到裏面去觀禮。』耶穌比喻中的要點,在二十世紀可以再重演一次;這並不是一個勉強捏造起來的故事,而是巴勒斯坦鄉村生活的片段。──《每日研經叢書》

【太廿五113無光的燈】
這 一段聖經有許多不同的詮釋,我們且不去管他,因為我們願將此段聖經教訓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聖經教訓不但要能正確解說,也必須付諸實踐;否則的話,我 們的神學即使清澈如鏡,也是冷冰冰的。五個聰明的童女可喻作真正在基督裡重生得救的人。他們有燈(信仰)也有油(實質的生活)。油在聖經裡常象徵聖靈。聰 明的童女是被聖靈充滿的,而愚拙的童女則沒有。今天教會中許多人只是拿著一盞沒有油的燈。
我 想起一則鐡路看管員的故事。一輛汽車在平交通被一列火車撞毀了,車禍現場原是設置一名鐡路看管員的,他的職責就是警告車輛勿靠近從那裡駛過的列車。後來經 過專案調查的結果,確認鐡路管理員在火車駛近時曾經舉燈搖來搖去警告來往的汽車和行人。但因為燈油將殘,很快地他的燈就熄滅了,故來往車輛看不見燈所發出 的亮光。
聖經教訓是供人去實行的,而不是光在口裡講講而已。耶穌說:那些叫主啊、主啊的人,不一定能進天國(如果他們缺乏實質的信仰生活的話)。——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太廿五13應當善用自己的時間】有一天,一個旅客在森林中走路時,忽然覺得背後有奇怪的聲音,轉身刊,大吃一驚,見一隻豺狼正要撲向他。他就拚命地奔跑,跳過石頭,穿過樹林,一直跑。
         可是豺狼仍然追逐他。他跑到一個懸崖,眼見已進退兩難時,他發現一條樹根垂向斷崖,就毫不躊躇地,抓它吊在斷崖。下面是可怕的深谷,在頭上有那隻豺狼抱怨地露著利牙向他狂吼。阿,多麼危險阿!不僅如此,不久兩隻黑白色的野鼠沿著斷崖下來,到那條救命的樹根,刊始啃齧了。
         各位,這故事,就是教訓我們要善用我們的時間。當我們結束一生的時候,會被全知、公義的神嚴密地詰問如何使用這寶貴的時間。讓我們從現在起,認識時間的寶貴。勤奮又正確地盡學生每天的義務吧!
         『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太廿五13)―― 川部金四郎《清晨心路》

【太廿五3146無論什麼時候】
基督徒一切的行動都是為主做的!但更有一種是直接做在主的身上的,一切的慈善也都是發于基督的愛心的!
哈 士丁見證說:「有三個德國小孩——六歲、八歲、十歲,他們要到美國去找他們的父母。一個朋友送他們一個本子,記載他們的目的地,並在第一頁用法文、德文、 和英文各寫了一段話。他說:『孩子,你們如果遇到困難,就站著不動,把本子翻開,第一位好心人讀完後,就會幫你們解決。』小孩子從英國利物浦坐船到紐約, 然後繼續向西海岸旅行,他們每到一處都受到很好的禮遇。偶爾他們也遇到難處,他們打開本子,總有人伸出援手。那上面寫些什麼呢?正是馬太廿五章耶穌所說的 一句話:『我鄭重地告訴你們,無論什麼時候,你們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卑微不足道的人身上做些事,就是為我做的!』」這句話把這三個孩子平安地從德國帶到英 國,又帶到美國。主耶穌的話極有能力,世上仍有很多主的子民信守主的話。凡遵守主命的人,在末後的日子也總會有酬賞的。——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太廿五34~40有兩個人發現這比喻中的福份是實在的。第一位是亞西西的佛蘭西斯(Francis fo Asissi),他富有財產,出身於高貴名門,卻悶悶不樂,他認為人生是不完全的。有一天他騎馬到外面去,遇見一個患痲瘋病的人,在病痛的折磨之下,使他的樣子十分討厭、醜陋、令人作嘔。佛蘭西斯有些感動,從馬上下來,用雙臂圍抱著這個可怕的受苦者。看哪!在他膀臂中痲瘋病者的臉,竟變成了基督的面貌。
         另一位是都爾的馬丁(Martin of Tours),他是一位羅馬的兵丁,也是一位基督徒,在一個寒冷的冬天,當他進城的時候,有一個乞丐拉住他向他求施 捨。馬丁沒有錢,但是乞丐卻凍得渾身發紫而顫抖,馬丁只能把他所有的給他,他脫下他破舊磨損的軍服割成兩半,把其中的一半給了求乞的人。那天晚上他做了一 個夢,他看到天堂,和所有的天使,還有耶穌在他們中間,耶穌就是穿著那半件的羅馬軍服。有一位天使對祂說:『主啊!你為何要穿上這件破舊的衣服?是誰給你的呢?』耶穌溫柔地回答說:『我的僕人馬丁給我的。』
         我們學到了那不計較的慷慨,並在最簡單的事上幫助人的時候,我們也會體會到幫助耶穌基督本身的喜樂。──《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