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廿六5】當時候的總督是西斯丟(Cestius)。他認為尼祿王不瞭解猶太人的人數,以及他們對任何總督所造成的難題。因此西斯丟要大祭司計算那一次逾越
節宰殺獻祭羔羊的數字。約瑟夫接下去說:『每隻祭物不得少於十人(因為單獨獻祭是不合法的?),有很多是二十個人合獻一隻祭物。』結果發現在那一次被殺羔
羊的數字竟達二十五萬六千五百頭,照約瑟夫的估計,逾越節在城裏約有二百七十五萬人之多。
怪不得該亞法要設法暗暗不動聲色地把耶穌帶走,因為有許多朝聖者是加利利人,他們認為耶穌是一位先知,其實按照該亞法的陰謀,是要把這件事耽擱下來,等逾越節過去,城裏面比較安靜以後再動手;可是猶大給了他一個解決困難的辦法。──《每日研經叢書》
【太廿六8】什
麼叫作枉費?枉費的意思頗多,基要的一點乃是額外多給,例如一塊錢便可以了,你卻付十塊,這是枉費。又例如給五十克(格蘭姆)就夠了,你卻給一千克(格蘭
姆),或者說三天可以完成的工作拖延至五日或七日,這都是枉費。枉費的意思,就是你為很小的事物,付上很大的代價。如果有人接受了超過被認為該得的,那是
枉費。對於馬利亞用香膏澆主這件事,十二個門徒都認為是做得過度了,那個從不稱呼耶穌為「主」的猶大,當然更有感覺。因為以他來說,任何東西傾倒在主身上
都是枉費。這正如今日世界對我們的估計,以為我們獻身事奉神,是全然枉費的。但當我們的眼睛一被開啟,看見我們主耶穌的真正價值時,那就沒有一件事是配得
上祂的。――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太廿六21~25】我們的責任就是時刻聽取上帝的警告和對上帝愛的呼籲作出反應,若掩耳不聞時,則咎由自取,責無旁貸,到了最後,人必須向自己所犯的罪過負責。
古希臘有一個神話,描寫兩個著名的旅行人士航行經過海上暗礁的方法;據說『海妖們』坐在(Sirens)礁石上唱出悅耳的歌聲,引誘船員,朝著礁石駛去而自取滅亡。第一個是悠力息斯(Ulysses),當他駛近這些暗礁時,用繩索把船員緊縛在船的桅杆旁邊,無論他們如何掙扎,心裏雖然禁不住那些海妖誘人的甜美之聲,也不能作出反應,他用強迫手法制止船員而渡過危險。另外一個是俄斐烏(Orpheus),他本身也是一個出色的音樂家。他的方法,就是每逢航行駛近暗礁時,便奏出比海妖更美妙的音樂,唱出更悅耳的歌聲,使船員全神貫注,而不受海妖的音樂所誘惑。他用更大的呼籲力量去阻擋外來的引誘力,結果亦生效。
上帝就是採用後者的方法,不論我們喜歡與否,上帝決不會強硬阻止我們犯罪。祂用溫柔和悅耳的聲音向我們呼籲和請求,只要我們肯去聽時,便不會受周圍的引誘聲音所迷惑,我們便會愛主更深,決心捨棄邪惡的行為了。──《每日研經叢書》
【太廿六26~28】我們每一個人的家裏,都有一個抽屜,盛滿著一些全無用途的東西,但我們卻捨不得把它們丟掉,因為每當我們觸摸著這些,都引發起懷舊的幽恩。它們都是些普通的東西,但所寓有的意義,卻遠遠在它們本身之外。這就是聖禮了。
巴栗爵士(Sir James
Barrie)的母親去世後,在他們整理她的遺物時,發現她竟保存著她那個聲名顯赫的兒子寄來的所有信封,這些信封是她兒子以敬愛之心來寄支票給她的。這些只不過是些殘舊的信封,但對做母親的卻是意義深長。這就是聖禮。
當納爾遜(Nelson)在聖保羅大教堂下葬時,他手下的水手抬著棺木到墓前。一個目睹此情
此景的人寫道:『以高度的效率和以敬畏之情,他們把世上最偉大的海軍上將的遺體,放進墓穴裏去。跟著,好像奉了艦上的急令似的,他們抓著覆蓋在棺木的英國
國旗,撕成數片,各自的執在手裏,作為對這一代名將的紀念。』終他們的一生,這些絢爛的布幅,都使他們懷念他們所摯愛的將軍。這就是聖禮了。
在聖禮中,我們所吃的餅只不過是普通的餅,但是,對於能夠明白體會的人來說,這就是基督不折不扣的身體。──《每日研經叢書》
【太廿六37~38】有一位名鋼琴家談及蕭邦(Chopin)的升C小調幻想曲說:『我一定要告訴你。蕭邦曾跟李斯特說(Liszt),而李斯特又對我說。在這樂章裏頭,一切都是哀傷愁煩。啊!多麼的哀傷,多麼的愁煩!──一直到他開始向
上帝說話,開始禱告:然後一切盡皆安然。』耶穌的情形也是這樣。祂在黑暗中走進客西馬尼園;出來的時候卻是一片光明──因為祂已與上帝對話。於憂傷中祂走
進客西馬尼;出來時卻已是全然得勝,並且得著了靈魂的平安──因為祂已與上帝傾訴過了。──《每日研經叢書》
【太二十六73勒住舌頭“你的口音把你露出來了。”】
當醫生論斷病人時,第一步要做的往往就是“讓我看看舌頭。”單看舌頭的症狀,可做粗略的診斷。有些病症甚至單單通過看舌頭就可得知病因。
同樣,舌頭也可以反應出一個人的屬靈健康狀況。因為由人口裡所說出的話,便可顯示其內心的想法。主耶穌說:“……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太12:34)
使徒彼得在主耶穌被抓的晚上,在開口說話時露了馬腳。當他回答時,有旁觀者認出他的口音:“你真是他們一黨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來了。”(太26:73)雖然彼得竭力否認他們的指控,然而,他的口音顯露了他真正的身分。
人們可以通過我們所說的語言,瞭解我們大致的思想。我們的口音也能告訴人們我們的 國籍以及我們從哪裡來。一個人的用詞習慣也顯示出其教育程度及文化素養,能顯露出我們優秀或膚淺的一面。因為我們談論的話題,往往會與我們生命中所關心的 事物有關。我們最愛談論的事情,往往就是我們最關心和喜愛的事。因此,由對話中,可看出每個人的終極目標,“天路旅行”所說的是“榮耀的語言”;而“地獄之客”所談的多是關乎“淪喪的話語”。
你所說的話,能道出你是何等人物。
拿去我的舌,好好約束它,
讓我的口只說善言真話;
拿去我的心,在源頭的深處,
洗淨並永遠保守它。
語言是心靈的鏡子。
──《生命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