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十二章:君王的所是】
一、祂是預表的實際
1、祂是真大衛
(1)「那時,耶穌在安息日,從麥地經過。祂的門徒餓了,就掐麥穗來吃」(1節)——那時,是指主耶穌呼召人來得安息之時(太十一28)。按理,人們在安息日,應該有安息才對,但是門徒的餓,卻表明他們在安息日沒有安息。這是一幅圖畫,說出在宗教規條下的人,得不著真安息。主耶穌故意在安息日帶領饑餓的門徒經過麥地,並容許他們掐麥穗吃,乃是為要指引宗教徒,認識並轉向祂這位元舊約預表的實際(西二16~17)。
(2)「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說,看哪,你的門徒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了」(2節)——法利賽人代表遵守聖經規條的宗教徒,他們注重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西二21),卻忽略了神頒給這些禮儀的實際用意。
(3)「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大衛和跟從他的人饑餓之時所作的事,你們沒有念過嗎?」(3節)——大衛是舊約歷史上,從祭司時代轉為君王時代的關鍵人物。主藉此表明祂是真大衛;祂這位真大衛來了,時代也就改變了。
(4)「他怎樣進了神的殿,吃了陳設餅,這餅不是他和跟從他的人可以吃得,惟獨祭司才可以吃」(4節)——本來只有祭司才可吃陳設餅(出二十九32~33),現在大衛和跟從他的人吃了(撒上二十一1~6),並不算犯罪,因為時代改變了,從祭司時代改為君王時代了。這是說,主來了,時代也改變了,從舊約時代改為新約時代了。在新約時代,可以不守安息日。
2、祂是更大的殿
(1)「再者,律法上所記的,但安息日,祭司在殿裡犯了安息日,還是沒有罪,你們沒有念過嗎?」(5節)——祭司在安息日獻祭(民二十八9~10),因著是在殿裡作的,所以不算犯罪。這意思是說,殿比安息日的律法更大。
(2)「但我告訴你們,在這裡有一人必殿更大」(6節)——基督是更大的殿。當我們在基督裡,我們便脫離了律法的捆綁,不再靠行律法稱義,乃是因信稱義(加二16)。
3、祂是安息日的主
(1)「『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你們若明白這話的意思,就不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了」(7節)——憐恤是神給人;祭祀是人給神(參何六6)。神喜歡為人作什麼,而不喜歡人為祂作什麼。
(2)「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8節)——主耶穌是安息日的主,祂喜歡賜給人安息,而不喜歡人受安息日規條的束縛。祂說可以就可以,祂說不可以就不可以;在安息日作不該作,全都在乎祂。
4、祂是安息日的實際
(1)「耶穌離開那地方,進了一個會堂。那裡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有人問耶穌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意思是要控告祂」(9~10節)——會堂象徵宗教;枯乾了手象徵人想要為神作什麼,卻什麼也作不來。在宗教裡的人,表面上好像是在事奉神,實際上卻是死的。安息日是給人享受安息的,但這裡在安息日有病而不能治病,表示他們僅有安息日的外表,而無安息日的實際。
(2)「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裡,不把牠抓住拉上來呢?」(11節)——羊象徵人是屬乎主的;坑象徵宗教徒因誤用律法而面臨的難處(太十五14)。律法原是要引人到基督那裡的(加三24),不料宗教徒卻掉在律法的坑裡,受規條的束縛,不能動彈。
(3)「人比羊何等貴重呢,所以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12節)——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不是人為安息日而存在的。主看重人過於一切。
(4)「於是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複了原,和那只手一樣」(13節)——主對我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63)。我們若接受主的話,信而順從,就必得著生命的醫治。
(5)「法利賽人出去,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14節)——可惜宗教徒只懂為律法字句熱心,而忽略了律法字句的真實含意,以致殺人還以為是事奉神(約十六2)。
(6)「耶穌知道了,就離開那裡,有許多人跟著祂,祂把其中有病的人都治好了」(15節)——凡是外表不實際的,就得不著主的同在;凡要主、跟隨主的,就得著主的眷顧與醫治。
(7)「又囑咐他們,不要給祂傳名」(16節)——這是因為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約二23~25)。凡因聞名為著好奇而來的人,大多靠不住。
5、祂是預言的應驗
(1)「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裡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祂,祂必將公理傳給外邦』」(17~18節)——以賽亞這裡的預言是指著主耶穌說的(賽四十二1~4;參徒八30~35)。主耶穌是這段預言的應驗和實際;祂是神的愛子,神所喜悅的(太三17),生於聖靈(太一20),且滿有聖靈(太三16),要藉著聖靈引導原來不認識神的人進入真理(約十六13)。
(2)「祂不掙脫,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祂的聲音」(19節)——祂用智慧與外人交往,言語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西四5~6)。
(3)「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20節)——壓傷的蘆葦吹不響,冒煙(將殘的原文)的燈火不發光,意即在祂手中並中並無多大用處,但祂仍以憐憫為懷,並不丟棄人。
(4)「等祂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外邦人都要仰望祂的名」(20~21節)——祂溫柔中帶著堅剛,對祂身負的使命相當的執著,不達目的決不甘休,最終祂要得勝。這一段預言兩次提到外邦人,指明因為神的的子民棄絕祂,祂將轉回列國,尋找真心要主的人。
6、祂是更大的約拿
(1)「當時有幾個文士和法利賽人,對耶穌說,夫子,我們願意你顯個神跡給我們看」(38節)——文士和法利賽人代表宗教徒;神跡原文是異兆,就是指具有屬靈意義的神跡現象。宗教徒只注意外面的現象,而忽略裡面的意義。
(2)「耶穌回答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跡,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跡以外,再沒有神跡給他們看」(39節)——約拿的神跡(拿一17)預表主的死而復活。這裡意即只有死而復活的基督,才能應付這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的需要。
(3)「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40節)——約拿在大魚肚腹中是一個表號,預表主耶穌為我們受死並埋葬,曾經降在地底下(弗四9)、逗留在陰間(徒二27)。
(4)「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41節)——尼尼微人是外邦人,他們一聽見約拿所傳的信息,立刻就悔改(拿三5~8)。主的話說出,犯罪而悔改的人,勝於自義而不肯要主的人。
(5)「看哪,在這裡有一個人比約拿更大」(41節)——基督是更大的先知(申十八15,18),被神所差,以行動為神說話。現今世代獨一的需要,就是看見並接受祂死而復活的神跡。
7、祂是更大的所羅門
(1)「當審判的時候,南方的女王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她從地極而來,要聽所裡的智慧話」(42節)——所羅門預表主耶穌講說智慧的話(王上四34),建造神的殿(王上六2),承受國度(撒下七12)。從前南方的女王,不遠千里只為去聽所羅門的智慧話(王上十1~10),但這世代的人卻對主的話毫不思慕。
(2)「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所羅門更大」(42節)——基督是更大的君王,祂是萬王之王(啟十七14)。。祂是我們的智慧(林前一30),建造教會作神居所(弗二22),並且要得國(啟十一15),所以我們都要聽祂(太十七5)。
二、祂是神國的實際
1、神的國彰顯於靠著聖靈趕鬼
(1)「當下有人將一個被鬼附著,又瞎又啞的人,帶到耶穌那裡。耶穌就醫治他,甚至那啞巴又能說話,又能看見」(22節)——那被鬼附著的人代表所有伏在黑暗權勢底下的人,既不能看見神和屬神的事,也不能為神說話。但祂救了我們,叫我們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徒二十六18),又叫我們脫離那啞巴偶像(林前十二2)。
(2)「眾人都驚奇,說,這不是大衛的子孫嗎?」(23節)——意即這個人不是大衛的兒子(原文)是誰呢?眾人對主有點尊崇的意思。
(3)「但法利賽人聽見,就說,這個人趕鬼,無非是靠著鬼王別西蔔啊」(24節)——法利賽人拒絕承認主耶穌是從神來的(約九16),但又不能否認祂趕鬼的事實,就只好污蔑祂,說祂是靠著撒旦(神的對頭之意)趕鬼。
(4)「耶穌知道他們的意念,就對他們說,凡一國自相紛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紛爭,必站立不住」(25節)——國、城和家是指分屬於大小不同權柄的範圍,其所以能存在,乃是因有某種權柄在那裡維擊者。一旦權柄出了問題,自認就會解體的。
(5)「若撒旦趕逐撒旦,就是自相紛爭,他的國怎能站立得住呢?」(26節)——根據本節,可知撒旦有牠的國,這世界就是牠的國,牠是這國的王(約十二31),牠決不能容忍任何的挑叛。
(6)「我若靠著別西蔔趕鬼,你們的子弟趕鬼,又靠著誰呢?這樣,他們就要斷定你們的是非」(27節)——法利賽人也趕鬼,他們自以為是靠神趕鬼,卻又批評別人是靠鬼王趕鬼,這對他們自己的立場是有反面的作用的。
(7)「我若靠著神的靈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28節)——主耶穌在地上的工作,就是要把神的國帶到地上來(太六10)。主既生於聖靈且滿有聖靈,就他也滿有聖靈的權柄,無論他到那裡,那裡就沒有鬼的權柄存在的餘地,當然也就是神的國臨到那裡了。主的靈在那裡,那裡就得以自由(林後三17)。
(8)「人怎能進壯士家裡,搶奪他的傢俱呢?除非先捆住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的家財」(29節)——壯士指撒旦,壯士的家指撒旦的國度,傢俱和家財是指被撒旦所利用的工具和貨品,亦即臥在他手下(約壹五19)被他利用的世人。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已打破撒旦的頭(創三15),所有信主的人都是已被他釋放了的(加五1),已經脫離黑暗的權勢,遷到他的國裡了(西一13)。
(9)「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30節)——在這宇宙中,只有神的國和撒旦的國,並沒有其他的國,也沒有中立的地位。凡不站在主這一邊的(不與我相合的原文意思
),就是屬於撒旦的;凡不領人歸主的(不同我收聚的原文意思),就是分離的。
2、心若不讓聖靈作工,就無分于神的國
(1)「所以我告訴你們,人一切的罪,和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惟獨褻瀆聖靈,總不得赦免」(31節)——人一切行為上和話語上的罪,若是悔改認罪,仍可得赦免。但若明知是聖靈在作事,卻故意輕慢、侮辱聖靈,就叫聖靈永遠無法作工在他的心裡話,他就沒有悔改認罪的可能,所以必得不著赦免。
(2)「凡說話干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惟獨說話干犯聖靈的,今世來世總不得赦免」(32節)——人因為不認識主耶穌是神的兒子,而拒絕了他,將來還有醒悟回轉的可能,故還可得赦免。但若明知惟有靠著神的靈才能趕鬼,卻說是靠著鬼王趕鬼,這是故意羞辱聖靈,使聖靈沒有立場作工在他身上,無法令他在恩典時代(今世)裡悔改,也就無法在國度時代(來世)裡得著赦免。
(3)「你們或以為樹好,果子也好,樹壞,果子也壞,因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樹」(33節)——樹指人心裡的好壞情形,果子指人口中的言語。根據人的話語,就可斷定一個人的好壞。
(4)「毒蛇的種類,你們既是惡人,怎能說出好話來呢?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34節)——言語表明一個人的心; 心裡有了故事,口裡遲早要說出來。所以若要對付口,就得先對付心(箴二十五28)。
(5)「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35節)——「存」字在原文有如銀行保險箱的存法。我們的心不可接納收存惡的意念(詩十九14)。
(6)「我又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36節)——閒話原文意思是指多餘無用的話,將來還要在審判台前供出來,更何況那些邪惡的話,將要受到怎樣的處治呢。
(7)「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37節)——我們今天所說的話,要決定我們將來在神國裡的地位,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
3、心若不讓主佔有,就會淪為鬼的住處
(1)「汙鬼離了人身,就在無水之地,過來過去,尋求安歇之處,卻尋不著」(43節)——汙鬼就是邪靈,他們被神用水審判(創一2)之後,原以海為住處,後因人墮落犯罪,就在乾旱(無水原文另譯)之地,以人的身體為安歇之處。汙鬼離了人身,除非另有所附,在幹地就不得安息,只好回到海裡(參太八32)。
(2)「於是說,我要回到我所出來的屋裡去。到了,就看見裡面空閒,打掃乾淨,修飾好了」(44節)——法利賽人所代表的宗教徒也趕鬼,但是他們把鬼趕出去之後,並未接受主耶穌來住在他們裡面(弗三17),他們只注意道德好行為——打掃乾淨,並用儀文規條來裝飾自己,但因沒有主的靈住在心裡(羅八11),所以裡面是空的。
(3)「便去另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都進去住在那裡,那人末後的景況,比先前更不好了。這邪惡的世代,也要如此」(45節)——七個惡鬼代表撒旦完全的勢力。人若只注意宗教禮儀,而不尊主為大,反會落在撒旦的權勢底下,在不知不覺中任其祟弄,其景況比先前不注重道德時更惡劣。因為頂壞的不但神和人對他沒有辦法,連鬼對他也沒有辦法,所以不要主的好人,反而比壞人更易被鬼操縱作弄。
三、他是神家的實際
1、「耶穌還對眾人說話的時候,不料,他母親和他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他說話」(46節)——根據馬可福音的記載,當主耶穌在說這一段話之前,他為著遵行父神的旨意,連飯也顧不得吃,他的親屬就說他癲狂了(可三20~21)。大概就請了他的母親和弟兄來攔阻他(可三31)。
2、「有人告訴他說,看哪,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你說話」(47節)——在房子外邊象徵在神的家(就是教會)之外。人在神家之外,就無法親近主,與主交通。
3、「他卻回答那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48節)——主耶穌並不是不要他肉身的親人(參約十九26~27),他說這話,乃是要啟示一件事:在神家裡彼此的關係,不是建立在肉身的關係上的。
4、「就伸手指著門徒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49節)——門徒代表信主、要主的人。在神的家裡,已從肉身的關係與結合,轉為靈裡的關係與結合。
5、「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50節)——主耶穌是父神旨意的中心。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幫助他的弟兄,同情他的姊妹,溫柔愛他的母親。
──
黃迦勒《查經輯要》
【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
一、安息日的爭論
1.掐起麥穗來吃
2.醫治枯乾了一隻手的人
3.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
二、駁斥法利賽人
1.醫治被鬼附的人
2.褻瀆聖靈
3.說閒話必受審判
三、責備求看神蹟的人
1.約拿的神蹟
2.裏面空閒
3.所有的信徒都是家人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馬太福音第十二章】
一、反對耶穌對安息日的隨便態度(十二1~14)
二、耶穌對反對派的回答(十二15~21)
三、耶穌遭指責與惡鬼勾結及祂的回答(十二22~37)
四、耶穌對“這世代”的定論(十二38~45)
五、耶穌真正的親屬(十二46~50)
──《丁道爾聖經注釋》
一、打破安息日的律法(十二1-8)
二、愛與律法(十二9-14)
三、作主僕人的特徵(十二15-21)
四、攻破撒但的防線(十二22-29)
五、中間路線的不可能(十二30)
六、不能赦免的罪(十二31-33)
七、存心與說話(十二34-37)
八、惟一的神跡(十二38-42)
九、空虛心靈的危險(十二43-45)
十、真正的親屬(十二46-50)
──《每日研經叢書》
一、耶穌是安息日的主(一二1~8)
二、耶穌在安息日治病(一二9~14)
三、醫治所有的病人(一二15~21)
四、不可赦免的罪(一二22~32)
五、從樹的果子判別樹的好壞(一二33~37)
六、先知約拿的神跡(一二38~42)
七、汙鬼再回來(一二43~45)
八、耶穌的母親和弟兄(一二46~50)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安息日的主(十二1~21)】
一、摘麥穗事件(1~8)
二、醫治病人(9~14)
三、神的義僕(15~21)
──《新舊約輔讀》
【趕鬼的爭論(十二22~37)】
一、惡意譭謗(22~24)
二、耶穌的駁斥(25~30)
三、褻瀆聖靈(31~32)
四、說話與內心(33~37)
──《新舊約輔讀》
【求神跡的世代(十二38~50)】
一、求顯神跡(38~42)
二、汙鬼複返的教訓(43~45)
三、真正的親屬(46~50)
──《新舊約輔讀》
【拒絕彌賽亞的實例(十二1~50)】
一、為在安息日掐起麥穗來吃而爭論(十二1~8)
二、為在安息日醫好人而爭論(十二9~14)
三、彌賽亞的隱退(十二15~21)
四、別西蔔的爭論(十二22~32)
五、善人與惡人之分(十二33~37)
六、要求神跡(十二38~45)
七、耶穌的新家人(十二46~50)
──《中文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