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十三章:君王的國度】
一、天國乃是一個奧秘
1、君王只用此喻對眾人講說天國
(1)「當那一天,耶穌從房子裡出來,坐在海邊」(1節)——「那一天」就是主耶穌被法利賽人污蔑祂是靠鬼王趕鬼的那天(太十二24);「房子」是有範圍的地方,在此象徵以色列家(太十6);「海」是浩瀚無邊的,象徵外邦世界(但七3,17)。本節的意思是說,因著以色列人棄絕主的緣故,主就從他們中間出來,轉向外邦人。
(2)「有許多人到祂那裡聚集,祂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2節)——這許多人仍然是以色列人,他們表面似乎是要主,但實際上還是硬著心的(參本章14~15節;羅十一25)。「船」在海(世界)中,卻與海有分別,它象徵教會;「岸上」是靠近船的地方,卻非在船裡。所以,這些人代表有名無實的基督徒,只要主的祝福,卻無心領受主的教訓。
(3)「祂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3節)——比喻若不解開,人就仍似懂非懂。天國的奧秘,對無心要主的人,似懂非懂,並無助益。
2、天國的奧秘只叫門徒知道
(1)「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10節)——「門徒」是指一班受主訓練,好進入天國的領域,作祂子民的人;「進前來」就是親近主的意思(參太五1)。
(2)「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11節)——天國的奧秘,只向願意活在其中的人顯明,其他的人既與天國無份無關,就沒有必要讓他們知道。
(3)「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12節)——這是追求一切屬靈事物的原則(參太二十五29)。你越有心要,神就越給你,否則,連從前已得的,也要收回去。
(4)「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13節)——對於屬靈的事物,眼瞎、耳聾、心拙,這是因為此等不信的人,別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林後四4)的緣故。
(5)「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14節)——因為屬血氣的人,不領會屬靈的事,並且也不能知道(林前二14)。
(6)「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15節)——耳朵發沉,聽不見,眼睛閉著,看不見,乃是因為心出了問題。「油」指人裡面上好的東西(參利三16)。心被好東西占住了,反而聽不見神的聲音。所以我們要保守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的(箴四23)。
(7)「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15節)——神不是怕人悔改轉向祂,神乃是怕人從一樣好東西轉過來,卻仍追求另一樣更好、更屬靈的東西,而把神自己放在一邊。
3、知道天國的奧秘是有福的
(1)「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16節)——有福不是因為我們比別人好,有福乃是因為神樂意將天國的奧秘啟示給我們(參加一16)。
(2)「我實在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17節)——先知是為神說話的人;義人是彰顯神的人。他們想看卻沒有看見,想聽卻沒有聽見,是因這奧秘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弗三5)。我們生逢其時,得在這末世,照祂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旨意的奧秘(弗一9),何等有福。
二、撒種的比喻——天國與人心的關係
1、主將祂的話撒在人心裡
(1)「所以你們當聽這撒種的比喻」(18節)——天國的內容,起源於撒種,故這撒種的比喻,對幫助人瞭解天國的奧秘,相當緊要。
(2)「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3節)——「撒種」指主自己;「種」指神的話,特別是指天國之道(19節)。種子是有生命、能生長的東西,表明天國是屬於生命的範疇;而種子需有天地才能生長,這天地就是人的心(19,21節)。
2、路旁的心——未長即消失
(1)「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4節)——路是人交通往來的地方,路旁象徵與屬世的人事物隨意交往接待的心;飛鳥象徵那惡者(19節),就是撒旦。
(2)「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19節)——我們的心,若是歡喜接納太多屬世的人事物,就無法把神的話存在心裡反復思想(路二19),因此也就不能明白,魔鬼很容易把我們所聽見的道奪了去。
3、土淺石頭地的心——稍長即枯乾
(1)「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5,20節)——土淺石頭地是沒有被耕犁過的地,象徵單憑天然的喜好而活之人的心,其深處未受過對付,故仍剛硬如同石頭(結三十七26)。這種人相當膚淺,喜歡感情用事,只要覺得中意,立刻就領受,他們對主話的反應也很快。
(2)「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只因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6,21節)——日曬象徵患難和逼迫。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十四22)。往深處紮根的人,苦難會幫助靈命長大且成熟,但浮淺沒有根的人,經不起絲毫的打擊。
4、荊棘地的心——雖長卻不結實
(1)「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7節)——荊棘是因人墮落,地被神咒詛而長出來的(創三17~18),它象徵出乎天然生命的東西,包括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欲(可四19)。
(2)「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他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22節)——神的話在這種人心裡雖會成長,但常與肉體的私欲相爭(加五17;彼前二11),得不到夠多的地位(擠住了),故不能結實。不能結實,意即不能將神話的功效充分表顯出來(參來四12),也就是不能結出生命的果子(參太七16~20)。
5、好土的心——結實豐盈
(1)「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的了,後來結實」(8,23節)——好土就是少有或甚至沒有上述三種的光景,讓神的話在心裡頭能深深地往下紮根,心房有充裕的空間能讓神的話往上生長,並且忍耐著結實,就是把所聽見、所明白的道,照著去行(太七24;雅一22~25),也就是讓神的話從我們身上活出來。
(2)「有一百倍,有六十倍,有三十倍的」(8,23節)——心對了,愛度量上仍有差別(參林前十五41)。不過,在度量上仍有差別(參林前十五41)。不過,在我們人這邊,有我們該盡的責任;已被對付多少,天然的成分就減少多少,而結實的倍數也就增加多少。
(3)「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9節)——天國起源於神的話,而神一切事工的開端,也在於祂的話(創一3;來一1~3)。神既恩待我們,使我們有屬靈的耳朵,我們就應當仔細的聽(太十一15;啟二7等)。
三、稗子的比喻——仇敵對天國的破壞之一
1、仇敵將假冒摻進天國裡
(1)「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當下耶穌離開眾人,進了房子,祂的門徒進前來說,請把田間稗子的比喻,講給我們聽。祂回答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24,36~38節)——人子就是主耶穌自己,天國之子就是真是悔改相信的基督徒。在前面撒種的比喻裡,主是將神的話撒在人的心裡;在此處稗子的比喻裡,主是將信徒撒在世界裡。主的種子既是話又是人,祂要我們信徒活出神的話來,在世界上作神國度的見證。我們若要明白這個奧秘,就需要跟隨祂活在教會中(進了房子),並且與祂有親密的交通(進前來說)。
(2)「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在麥子裡,就走了。到長苗吐穗的時候,稗子也顯出來」「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25~36,38~39節)——這裡的意思是說,當主的工人不夠警醒(人睡覺)的時候,神的仇敵撒旦來偷偷地把假信徒(稗子——惡者之子)摻在真信徒(麥子)中間,必須等到他們在行為上顯露出邪惡的本性(長苗吐穗)時,才能分別誰是假的來。
(3)「田主的僕人來告訴他說,主啊,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裡嗎?從哪來的稗子呢?主人說,這是仇敵作的」(27~@8節)——一切的假冒,都是出於魔鬼的,因為牠是說謊之人的父(約八44)。所以我們應當識透魔鬼的詭計(林後二11),牠喜歡裝作光明的模樣(林後十一13~15)。
2、主容許在世界上有假冒的存在
(1)「僕人說,你要我們去薅出來嗎?主人說,不必,恐怕薅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28~29節)——「薅」的意思是連根拔掉,亦即殺除。這比喻裡的田地是指世界(38節)。不是指教會。在教會裡不能容許假冒偽善,要把惡人趕出去(林前五9~13),但在世界裡,主不容許我們有任何藉口去排除異己。從前的世紀,許多所謂主的僕人沒有順從主的話,他們殺害信異端的人,反而殺死了不少真正的信徒。
(2)「容許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將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30,39~40節)——當世界的末了,主要差遣祂的天使,來收拾這混亂的局面。凡只有外表而無生命實際的人(稗子),就要被分別出來聚在一處(薅出來捆成捆),仍在火湖裡焚燒(啟二十15)。
(3)「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祂國裡挑出來,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41~42節)——「作惡的」原文是「不法的」。主將絆倒人的(參太十八6~9)和不法的(參太七21~23)列入稗子之中,前者是對人,後者是對神。我們必須小心謹慎我們的行事為人,務要為造就別人,並為榮耀神而行(林前十23~24,31)。
(4)「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那時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裡,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30,43節)——主稱麥子為義人,倉就是父的國;這話再一次提醒我們,活在地上,應當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太六33),將來才能實際的活在神的國裡,給神享受並滿足神。那時,我們要如同主——公義的太陽(瑪四2),發光照耀列國(啟二十一24;徒十三47)。
四、芥菜種的比喻——仇敵對天國的破壞之二
1、天國的本質
(1)「祂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而是說天國好像整個的比喻。天國的起頭,乃是主自己(人),把祂的道當作種子(芥菜種),種在世界裡(田裡)。
(2)「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32節)——芥菜種在這個比喻裡,有下列的含意:第一,天國的本質是生命的,是能長的;第二,天國在地上,像菜蔬一般是暫時的,長大後就要收成;第三,天國的道是給人作糧食的,不作他用;第四,天國像芥菜種一樣的小,因此,天國之子在地上不過是「小群」(路十二32)。
2、仇敵使天國的外表有了畸形的發展
(1)「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32節)——「卻」子說出來大樹不是出於主的本意,是被仇敵破壞的結果。天國的變形,首先是變得高大廣闊,引人注目,受人尊敬,也給人蔭庇;其次是深深地紮根在地裡,與世界緊密聯結,作長久住留在地的打算;並且不再如菜蔬般可作事物,失去其屬靈供應的功用。
(2)「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32節)——天上的飛鳥指撒旦(參4,19節)和牠的使者(弗六12);樹枝指基督教的組織。天國外表過度發展的結果,就引進魔鬼來藏身其中,許多惡人惡事也隨著棲息在基督教的組織裡。
五、面酵的比喻——仇敵對天國的破壞之三
1、天國的本質
(1)「祂又對他們講個比喻說,天國好像……」(33節)——這裡主的意思也不是說天國好像「面酵」,而是說天國好像整個的比喻。
(2)「三斗麵」(33節)——無酵細面預表基督作神和人純淨的食物(參利二1);三斗麵是說天國的本質,正如三一神在基督裡,是純淨且可供人靈裡飽足的。
2、仇敵使天國的內在本質腐化敗壞
(1)「天國好像面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33節)——面酵是指邪惡的教訓(太十六12)和事物(林前五7~8);婦人是指被道的教會(啟二20)。被道的教會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混雜在純正的道理裡面,並且也容納邪惡的事物,混雜在純潔的屬靈事物之中。
(2)「直等全團發起來」(33節)——全團指整個基督教。仇敵的腐化工作,會越過越厲害,直到把整個基督教都敗壞了。
六、寶貝和珠子的比喻——主對天國的寶愛
1、寶貝的比喻——特別與猶太人有關
(1)「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44節)——「寶貝」原文是「財寶」,象徵國度的榮耀(代下三十二27);「地」原文是「田地」,象徵神所創造的世界,此處特別指猶太人的世界;「人」指主自己。全句的意思是說,天國乃是創世以來所隱藏的奧秘(35節),原文是和猶太人有關的。它在主的眼中,是榮耀可喜的,但因為猶太人棄絕這未君王,祂就把天國向他們隱藏起來(11節)。
(2)「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44節)——意即主為著這個國度的喜樂,甘心樂意的去在十字架上舍去祂的一切,買了(啟五9)神所創造的世界,好在其中得著國度。
2、珠子的比喻——特別與教會有關
(1)「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45節)——「買賣人」指主自己;「珠子」是海中蚌類受傷而產生的,海在聖經中象徵被撒旦所敗壞的世界,故「好珠子」象徵出自世界,因聯合於主耶穌的死傷而產生的教會。
(2)「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46節)——主尋見了教會是神歷代以來隱藏的奧秘(弗三9~10),是榮耀、美麗又寶貴的,所以祂就去在十字架上舍去祂的一切,買了她歸於自己(弗五25~27),使教會作祂國度的實際。
七、撒網的比喻——特別與外邦人有關
1、主給外邦萬民留下一個機會
(1)「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裡,聚攏各樣水族」(47節)——海象徵被撒旦所敗壞的世界;這裡是說「水族」,而不是說「魚」,因為魚象徵信主的人(參太四19),水族象徵一切外邦萬民。神是公義的,對於沒有聽過恩典的福音,不知道需要信主耶穌的外邦萬民,仍留給他們捕救的機會。這裡的撒網,就是預表將來要向外邦萬民傳的「永遠的福音」(參啟十四6~7),這個福音不同於今天所傳「恩惠的福音」(徒二十24)。
(2)「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48節)——「網滿了」是指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參羅十一25);「拉上岸」就是把萬民聚集到主榮耀的寶座面前受審判(太二十五31~32)。
2、主要審判並分別外邦萬民
(1)「坐下,撿好的收在器具裡,將不好的丟棄了」(48節)——「坐下」就是坐在祂榮耀的寶座上;「撿」就是把他們分別出來;「好的」指綿羊或義人;「器具裡」就是那創世以來為他們所預備的國裡或永生裡;「不好的」指山羊或被咒詛的人;「丟棄了」就是離開主的面光,進入那為魔鬼和牠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或永刑裡去(參太二十五31~46)。
(2)「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49~50節)——這事的成就,要發生在世界的末了,當主再來的時候。義人是指敬畏神、善待信徒的人;惡人是指不怕神、惡待信徒的人。
八、信徒應當明白天國的奧秘
1、主用比喻把天國的奧秘發明出來
(1)「這都是耶穌用比喻對眾人說的話,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說什麼」(34節)——主在露天對眾人說了頭四個比喻,在房子裡對門徒除了講後三個比喻之外,並私下解釋頭兩個比喻的意思。主對待祂的門徒,不同于對待眾人。
(2)「這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我要開口用比喻,把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發明出來』」(35節)——主一面要讓祂的門徒明白天國的奧秘,一面又不願讓眾人明白,最好的辦法是用比喻(詩七十八2)。
(3)「耶穌說,這一切的話,你們都明白了嗎?他們說,我們明白了」(51節)——主的門徒了解開一部分比喻的提示,再加上聖靈的運行啟示,就能夠舉一反三,全都明白了。信徒憑著主的話和主的靈,就能明白神的旨意(徒二十二14)。
2、儲存主的話是明白天國之奧秘的秘訣
(1)「祂說,凡文士受教作天國的門徒」(52節)——文士是專研舊約的聖經學者,他們已有了神的古時藉眾先知曉諭列祖的話作根基,現在再受教作天國的門徒,也就是有了神藉祂兒子曉諭我們的話(來一1~2)。換句話說,也就是將新舊約神的話,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西三16)。
(2)「就像一個家主,從他庫裡拿出新舊的東西來」(52節)——這樣的人,就能像一個家主,受託照管神的家——教會(提前三5,15),以神的話並他裡面對神話的新舊經歷,來牧養神的教會(徒二十28,32;彼前五2~3),使天國的實現,能夠早日來臨。
── 黃迦勒《查經輯要》
【從撒種的比喻看我們在神面前生命的光景】
讀經:馬太十三3~8,19~23
一、我們所得的生命種子是一樣,卻有各樣不同的情形
1.從生命說起:生命是一個奧秘
2.靈命是加上去的生命(a plus
life)
3.一樣的米吃出百樣的人;一樣的父母長出不一樣的兒女
4.以種子來象徵生命極有意思,生長與否、長得好不好,端看環境因素
5.這比喻告訴我們:我們的『心』乃是左右靈命的環境因素
6.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而人心問題多多
7.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責備門徒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不知道(路九55)
二、第一種情形是種子被惡者奪去了(太十三4,19)
1.路旁的心預表被許多人交通來往所踐踏過:被屬人和屬世的觀念踏實了
2.對兩種人最難傳福音:堅持哲學思想和是非觀念的人
3.以孔孟思想來看聖經;有人認為神不公義――沒有罰惡賞善
4.從中國大陸來的人,很多持著『無神論』的看法
三、第二種情形是發苗卻枯乾了,因為沒有根(太十三5~6,20~21)
1.土淺石頭地的心表示表層有一點鬆動,但深處仍極其堅硬
2.這種人在被感動時會接受福音,並且也有生命的跡象――發苗
3.可惜不肯讓主在他身上深深地挖掘;不肯對付罪,也不容主摸他的私欲
4.這種人口頭上稱主為主,但實際上他作他自己的主
5.主在他心中不是安家,乃是坐監――不能紮根
6.在平常情形下顯不出任何不妥,一旦遭遇風波(日曬)就跌倒了
7.日頭原是有益於靈命的成長,但對這種人反而成了試金石
四、第三種情形是被擠住了,不能結實(太十三7,22)
1.荊棘地表示心被主以外的人事物霸佔了
2.以色列人在曠野思念埃及地的黃瓜、韭菜、蔥、蒜
3.世事世物是撒但手中的工具
4.人不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太六27);多餘的思慮
5.(瑪門)錢財是神的對頭(太六24)
五、第四種情形是能結實,但各人的數量不同(太十三8,23)
1.好土指上述三種情形較輕微,或甚至幾乎沒有
2.要除去各種先入為主的觀念
3.要對付罪和私欲,把心中的寶座讓給主
4.要讓主承擔我們一生的重擔;要把錢財存在天上
六、我們各人應當在神面前省察自己靈命的光景
── 黃迦勒
【四種地土(太十三1~23)】
一、道旁地──道不入人心(4,19)──法老王(出九1~3),非斯都(徒廿六24)
二、土淺地──道稍入人心(5~6,20~21)──掃羅王,希律安提帕(可六20),加拉太人(加四15;五7;六12),加利利的門徒(約六26),腓力斯(徒廿四24~26)
三、荊棘地──道半入人心(7,22)巴蘭,猶大,亞拿尼亞(徒五1~11),少年的官長(路十八18~23),西門(徒八9~24),底馬(提後四10)
四、肥沃地──道深入人心(8,23)拿但業(約一45~49),呂底亞(徒十六14;西一6;帖前一9~10)
── 丁良才《經題模範》
【四種地土(太十三1~23)】
一、堅硬的(4,19)
二、土淺的(5~6,20~21)
三、荒蕪的(7,22)
四、肥沃的(8,23)
── 丁良才《經題模範》
【天國的寶藏】
經文:太13:44-46
“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裏.人遇見了、就把他藏起來.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
綱要:
一、天國的真理要努力得到的
二、天國的真理和今天教會的生活
三、天國的真理可以幫助我們承當福音的使命
――
張伯笠
【天國的比喻】
先知在他本地不被人尊敬
一、撒種的比喻
1.四種不同的心田
2.對眾人只用比喻講的原因
3.撒種比喻的意義
二、稗子的比喻
1.假冒和混雜
2.不必薅出來
3.稗子的意義
三、其他的比喻
1.芥蔡種和麵酵
2.藏寶和好珠子
3.撒網在海裏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馬太福音第十三章】
一、撒種的比喻(十三1~9、18~23)
二、用比喻的目的(十三10~17)
三、解明撒種的比喻(十三18~23)
四、三個有關生長的比喻及解明稗子的比喻(十三24~33、36~43)
五、用比喻的目的(十三34~35)
六、解明稗子的比喻(十三36~43)
七、另三個比喻(十三44~50)
八、結語性的比喻:家主(十三51~53)
九、拿撒勒人拒絕耶穌(十三54~58)
──《丁道爾聖經注釋》
【包羅萬象的比喻(十三1~58)】
一、撒種的出去撒種(十三1-9,18-23)
二、真理與聽從者(十三10-17,34-35)
三、仇敵的作為(十三24-30,36-43)
四、微小的開始(十三31-32)
五、基督改變的能力(十三33)
六、在日常工作中(十三44)
七、寶貴的珠子(十三45-46)
八、聚攏與分開(十三47-50)
九、以新的方法使用舊的恩賜(十三51-52)
十、不信的障礙(十三53-58)
──《每日研經叢書》
【王宣稱以色列的拒絕會帶來一個過渡形式的國(十三1~58)】
一、撒種的比喻(一三1~9)
二、用比喻的因由(一三10~17)
三、解明撒種的比喻(一三18~23)
四、麥子和稗子的比喻(一三24~30)
五、芥菜種的比喻(一三31,32)
六、面酵的比喻(一三33)
七、使用比喻應驗了預言(一三34,35)
八、解明稗子的比喻(一三36~43)
九、藏寶于田的比喻(一三44)
十、重價珍珠的比喻(一三45,46)
十一、撒網的比喻(一三47~50)
十二、真理之寶庫(一三51,52)
十三、耶穌在拿撒勒被拒絕(一三53~58)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撒種的比喻(十三1~23)】
一、比喻的內容(1~9)
二、用比喻的目的(10~17)
三、比喻的解釋(18~23)
──《新舊約輔讀》
【稗子、芥菜種和麵酵(十三24~43)】
一、稗子的比喻(24~30)
二、芥菜種和麵酵(31~33)
三、用比喻的原因(34~35)
四、解釋稗子的比喻(36~43)
──《新舊約輔讀》
【天國的福氣(十三44~58)】
一、藏寶與尋珠(44~46)
二、撒網的比喻(47~50)
三、新與舊(51~52)
四、不受尊敬(53~58)
──《新舊約輔讀》
【天國的教訓──七個比喻(十三1~58)】
一、前言(十三1~3上)
二、接受信息的比喻──撒種的比喻和解釋(十三3下半~23)
三、稗子的比喻(十三24~30)
四、芥菜種的比喻(十三31~32)
五、面酵的比喻(十三33)
六、比喻的用意和解釋(十三34~43)
七、寶貝和珠子的比喻(十三44~46)
八、撒網的比喻(十三47~50)
九、結語(十三51~58)
1.文士受教作天國的門徒(十三51~52)
2.彌賽亞因他的身世而被拒(十三53~58)
──《中文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