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十三4】巴勒斯坦有兩種撒種的方式:一種是撒種的人在田間一面走一面撒種子。如果風正在吹,有的種子當然會給風帶到
各個地方去,有的時候全部的種子都被吹到田地以外。第二種是一種懶惰的辦法,但是探用的倒是相當普遍,就是把一袋種子放在一匹驢子的背上,在袋角撕開或割
開一個洞,讓驢子在田間走來走去,種子也就隨之散播出來。有的時候驢子還在小路上走,在未曾到達田間以前,有一些種子就已經漏出來了。
巴勒斯坦的田地,均呈長條形;通常在兩個長條間的土地,就是供人通行的小
路。這些小路被無數過路者的腳踩得十分堅硬,這就是耶穌所說的路旁之意。如果種子撒落在這樣的地方──其實有的種子不論是用甚麼方法撒下去的,都會落到這
種地方──它是決不會有機會進入泥土之中的。──《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三 5】「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
「土淺」!聖經告訴我們,好土是「誠實善良的心」(路八15),
那麼淺土是甚麼呢?淺土乃是那些沒有真誠目的的心。一個溫柔的請求,一篇良好的講演,一首動人的詩歌,立刻就能感動他們。看起初情形,似乎會有相當的成
效。但是,因為土淺,沒有深入─沒有誠實的目的,沒有懇摯的願望─不久就枯乾了。親愛的阿,讓我們各人看看我們自己心裏的土壤怎樣。一次,有一位士兵決意
要向某路前進。他的嚮導告訴他,這條路是很危險的,一不小心,就會喪命。這位士兵卻回答說:「去是必需的,活不是必需的。」這就是深入。膚淺的人,倚靠感
情、印象、直覺、環境而生活。深入的人,一點不看這些東西,他只知道向前行去,衝破一切風雨雲霧,直至到了對岸晴朗的日光中。神將我們掘深了以後,祂纔能
交付我們更多的真理、更深的奧祕、更大的責任。主阿,求你引我進入你生命的深處,並救我脫離膚淺!──
選
【太十三9有耳朵的就應當聽】一個傳道人與一位研究鳥類與動物生活的大科學家一同走在一條人潮擁擠的大街上。那位科學家突然叫那位傳道人停下來說:『你聽見甚麼?』
『甚麼!我聽見群眾吵鬧,車輛的聲音。』
『還聽見甚麼?』
「沒有哪!」
『我聽見一隻蟋蟀,』那位科學家說。
那位科學家領路經過人群,來到建築物邊,他在那裡掀開一塊小石頭,石頭下,那只蟋蟀正在歌唱。
傳道人驚奇地問:『你怎麼聽見的?』
『那算甚麼!』科學家回答說:『我要讓你看一件更奇妙的事。』
他領傳道人來到人行道,在川流不息的群眾中站住,伸手到口袋,拿出一個銀幣。
『現在,聽啊!』他將錢幣丟下,發出叮噹聲,二十尺周圍的人都停下來聽。
『我現在可以用一句話講一篇道,比你用半小時講的更好。就是:你聽見你受過訓練去聽的。你看見你受過訓練去看的。』── 佚名《喻道小品》
【太十三18~23】凡在撒上帝之道種的人,並不知道他在做些其麼,也不知道種子會產生甚麼效果。吉(H.
L. Gee)君在他的一本書中提到一則故事。在他參加敬拜的教會中,有一位孤單的老年人老湯姆斯,湯姆斯比他所有的朋友活得更為長久,因此很少有人認識他。後來他死了,吉君認為可能沒有一個人會去參加他的葬禮,於是他自己決定去。這樣總算有個人陪陪老湯姆斯到達他最後的安息之所。
果然除了他以外並沒有別的人。又是一個風暴潮濕的天氣,最後棺木到達了公墓。那時候正值戰爭期間,有一位軍
人守候在門口;他是一位長官,可是因為他穿著兩衣看不到他軍銜的標誌。這位軍人走到墓旁參加葬禮的儀式,等到儀式完畢,他走上前去,站立在開敞的墓前,舉
起手來敬禮,恭敬得如同向一位國王敬禮一般。吉君與這位軍人一同離開墓地,他們正走著的時候,風吹開了軍人的兩衣,這時候吉君看見了軍人肩頭上的肩章,他的官階竟是准將。
這位准將吉君
說:『你也許對於我在這裏所作的感到十分希奇,許多年以前,湯姆斯是我的主日學老師,那時候我真是一個野蠻的少年人,對他是極其厲害的試驗,他永遠也不會
知道他在我身上所作的。但我能夠有今天,完全是老湯姆斯所賜。今天我一定要來向他獻上最後的敬意。』湯姆斯並不知道他所作的。沒有一位傳道人或教師會知道
他做到了甚麼地方。撒種是我們的工作,千萬不要灰心,其他的就交託上帝吧!──《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三22清心的人有福了“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
在百萬富翁豪華別墅的對面有一座窮人的茅舍,裡面的青年人早晚唱詩頌贊上帝;充滿了喜樂的歌聲,但見那富翁終日愁眉不展,盡為財產、經營及各樣俗務纏繞得頭昏腦脹,唉聲歎氣。
富翁的妻子說:"你穿得好,吃得好,要什麼有什麼,你的富裕怎麼沒有給你帶來快樂,而對面的那個窮人,無憂無慮,終日歌唱,我看他比你更幸福。"
“不過我有辦法叫他今天晚上就停止歌唱。”
“說笑話,你有什麼辦法!”
“等著瞧吧!”
當天下午,富翁進入茅棚,與青年拉起家常,裝作關心的樣子,對青年說:“你有志氣,生活雖苦仍快樂歌唱,我很佩服你,但也很同情你的處境,故想借給你五萬元錢,去設法作股票生意,這是很賺錢的,也可作點毒品買賣。馬上可改變窮困的環境。”
青年被他說得心動,接過錢來,連聲道謝。從錢放在手中的那一刻起,他的心就如 野馬般地奔騰起來,馬上開動腦筋如何賺錢?賺錢後的生活如何安排?一時之間就猶如喝醉了酒似地,有時興奮,有時煩惱,有時站起來,有時躺下去,坐立不安。 晚上哪有心思再去歌唱。第二天早上的頌贊也沒有了。三天中,他在苦悶中度過,第四天,終於忍受不了,把錢送還給富翁說:"我寧可做一個頌贊中的窮人,不願做一個苦悶中的富翁。"
多少信徒的生命果實,在今生思慮、錢財迷惑的纏繞中枯萎,衰落了。── 佚名《喻道小品》
富翁的妻子說:"你穿得好,吃得好,要什麼有什麼,你的富裕怎麼沒有給你帶來快樂,而對面的那個窮人,無憂無慮,終日歌唱,我看他比你更幸福。"
“不過我有辦法叫他今天晚上就停止歌唱。”
“說笑話,你有什麼辦法!”
“等著瞧吧!”
當天下午,富翁進入茅棚,與青年拉起家常,裝作關心的樣子,對青年說:“你有志氣,生活雖苦仍快樂歌唱,我很佩服你,但也很同情你的處境,故想借給你五萬元錢,去設法作股票生意,這是很賺錢的,也可作點毒品買賣。馬上可改變窮困的環境。”
青年被他說得心動,接過錢來,連聲道謝。從錢放在手中的那一刻起,他的心就如 野馬般地奔騰起來,馬上開動腦筋如何賺錢?賺錢後的生活如何安排?一時之間就猶如喝醉了酒似地,有時興奮,有時煩惱,有時站起來,有時躺下去,坐立不安。 晚上哪有心思再去歌唱。第二天早上的頌贊也沒有了。三天中,他在苦悶中度過,第四天,終於忍受不了,把錢送還給富翁說:"我寧可做一個頌贊中的窮人,不願做一個苦悶中的富翁。"
多少信徒的生命果實,在今生思慮、錢財迷惑的纏繞中枯萎,衰落了。── 佚名《喻道小品》
【太十三24~30】湯姆遜在聖地與聖書中述及他在漢姆谷(Wady Hamam)看到稗子的情形:『穀物發展的程序,正如此喻中所說的一樣。當穀物發芽的時候,稗子也發芽了,連小孩子也
可以毫無錯誤的把它們分別出來。但在它們還沒有發芽以前,即使最精密的檢查,也查不出其中的區別。我對於這一類事毫無信心。即使這國家中經常在田間拔除雜
草的農夫,也不能把稗子和麥子分開,因為不但會把好的當作壞的,而且兩者的根糾纏在一起,拔起來的時候,根本不可能把它分開。所以只有讓它們一起生長到收
割的時候。』
稗子和麥子長得十分相像,以致猶太人把稗子稱作『假麥子』,希伯來文稱麥子為zunim,而希臘文的zizanion是由它而來的;zunim與zanah有關連,後者意即私通的行為。傳說稗子是洪水以前敗壞的時代開始有的,因為那時候整個的創造物、人類、動物、植物全都誤入歧途,干犯了私通的罪,因而產生了違反天性的結果。在早期階段的稗子和麥子十分相似,據傳說稗子就是誤入歧途退化的麥子。
稗子和麥子一同生長的時候,無法完全把它們分開,但是到最後它們必定要分別出來,因為有鬚的毒麥,帶有輕微的毒性,能使人感到暉眩、不適,並且有麻醉性。即使少量亦帶有苦澀難嚐的味道,到最後通常是用手把它們分別出來。萊維生(Levison)描述其過程為:『僱用女工在要磨的麥子中,撿出有鬚的毒麥……按照慣例是在打穀以後,才來作分開麥子與稗子的工作。把麥子平鋪在大托盤中,放在女工面前,她們就會把形狀大小與麥子相若,但帶有鼠灰色的稗子,從麥子中撿出來。』
因此在早期的階段無法把毒麥與麥子分出來,但是到最後一定要辛苦地把它們分開,否則將會引起嚴重的後果。──《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