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0日星期五

一条不可忽略的诫命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Q1MzQwMA==&mid=2651261096&idx=1&sn=3fe65722999fade373da5debbd70b7b3&scene=5&srcid=0518I4u0CR9BuNvFf6NZobbM#rd


编者按
为什麽中国人会误解基督教信仰不讲孝道,问题不是出在基督教信仰上;问题是出在孝道文化被道教和佛教绑架和渗透之后,偏离了中华文化孝道的精神所在。

圣经《以弗所书》六章第二节如此说“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中国古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不要待到失去时!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种爱叫母爱,最象征基督的爱! 孝敬父母,似乎是个久违的话题,也似乎是个老掉牙的话题。孝敬父母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也是人最容易遗忘和忽略的环节。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都散发着极浓厚的孝道观念。“孝”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美德,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最朴素的价值观念,是最直观的“民族风”,最浓厚的“中国味”,最珍贵的“传家宝”。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曾经感慨地说:“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


中国人对基督教有一个最大的误解是,认为基督教信上帝不要祖宗,基督教不讲孝道只讲圣道,只讲圣经没有孝经。其实,基督教是所有信仰中最讲孝道的。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20:12) “当照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申5:16)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1-2)

为什麽中国人会误解基督教信仰不讲孝道,问题不是出在基督教信仰上;问题是出在孝道文化被道教和佛教绑架和渗透之后,偏离了中华文化孝道的精神所在。“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中国文化传统两千年来,渐渐把孝敬父母的重点放在父母的葬与祭上面,而忽略了生事之以礼的原本重点。 孝敬不是死后才要做的,而是生前要做的。

“若寡妇中有儿女,或有孙子、孙女,便叫他们先在自己家中学着行孝,报答亲恩,因为这在神面前是可喜悦的……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提前5:4-8)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属灵;不奉养父母的人,你不是属灵,你是属零;不孝之子岂可成为讨神喜悦的上帝之子?连自己父母都不孝的人,不可想象能成为好基督徒?连看得见身边的亲人都不爱,谈何爱看不见的上帝?不孝敬的人,已经违背了真道,不配称为上帝的儿女。

很多事与物,不要等待到失去时!那就来不及了。来不及的爱 ,来不及表达的歉意 ,来不及挽回的错误 来不及实现的诺言,来不及送出的祝福 ,来不及离别前最后的拥抱.......我们总有太多的来不及。 天下最不能等待的 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吹落了思乡的尘 ,却吹不走额头的纹 ,走完了天下的路 ,却忘不了回家的路 。妈妈在世,家乡是我的老家,妈妈没了,家乡就只能叫做故乡了,梦见的次数会越来越多,回去的次数会越来越少。


让我们海外华人基督徒,在母亲节,勿忘母亲,常回家看看;多请父母来走走,报答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