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日星期三

馬太福音第十四章拾穗




【太十四12那時是馬太用來承上啟下的詞(參十一25,十二1),不是表示時間先後的,因為從第13節往後要述耶穌得知約翰被害後的行動,而這幾節是倒以前的事。希律安提帕只被馬太在這裡提及,且被正確的冠以分封王(即地方長官)的頭銜;他與其父不同,其父在二1裡被稱作(安提帕也曾求過的稱號,未成;第9節中所以簡稱他為只是一種沿襲對其父王稱呼的舊習而已;參,可六14)。他處死約翰的行徑引起了廣泛的不滿,第9節說他本人也甚憂愁;由此看來,他對約翰復活的迷信也是可信的了。──《丁道爾聖經注釋》

【太十四34曾說一詞用的是未完成形式,表示約翰的話不像一句順口之言,而代表一個進行著的運動。約瑟夫說安提帕以叛亂罪將約翰處死(Ant. xviii. 118),他的看法與福音書記載的主要意思看來也是有聯繫的。腓力在馬可福音中亦同,可是約瑟夫只簡稱他為希律Ant. xviii, 109),並記載分封王腓力娶了希羅底的女兒撒羅米為妻(Ant. xviii. 136137)。據霍合納(H. W. Hoehner)認為,有可能希羅底的丈夫也叫(希律)腓力,請看他著的《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 1972, p.131136)。──《丁道爾聖經注釋》

【太十四12約翰的門徒來,把屍首領去埋葬了,就去告訴耶穌。
    告訴耶穌正說明約翰和耶穌的活動之間,有著持續不斷的密切聯繫。馬太在十一219已述了二人的關係,從那段述裡可以看出,耶穌的傳道活動是約翰傳道活動的真正延續。正是這種延續使安提帕作出了錯誤的判斷(2節),卻反過來為他們之間的關係再次作了證,隨著故事的向前發展,馬太還要不斷地強調這點。──《丁道爾聖經注釋》

【太十四13耶穌聽見了,就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眾人聽見,就從各城裡步行跟隨他。
所謂的野地,是在湖對岸腓力的地界之內,離伯賽大很近,若以陸路算,從迦百農起有四哩左右的路程。這曠野不是我們的沙漠(原文直譯可做沙漠,參英譯──譯注),它有草地19節),附近還有村子(15節)!──《丁道爾聖經注釋》

【太十四14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治好了他們的病人。
    馬太說祂醫治病人,馬可說祂教訓他們,路加福音中則兩方面都提到!耶穌的傳道活動是個統一的整體,肉體和靈魂的需要都在其中得到滿足。──《丁道爾聖經注釋》

【太十四15天將晚的時候,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時候已經過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村子裡去,自己買吃的。
    天將晚,直譯是時間已經過去,即已經過了一般正常的晚飯時間。──《丁道爾聖經注釋》

【太十四15~21;十五32~39何以主那穌用五餅二魚叫五千人吃飽,以後用七餅數小魚只叫四千人吃飽(似乎餅少則能叫多人吃飽,餅多反叫少人吃飽)?】
    看完這兩段經文之後,我們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五個餅兩條魚會叫五千人吃飽,後來七個餅卻只叫四千人吃飽,為什麼七個餅不能叫七千人吃飽,或說四千人只要四個餅就夠了,為何浪費七個餅?
    在這兩次神跡之後,有一次耶穌與門徒一同乘船渡加利利海門徒忘了帶餅,船上只有一個餅,於是有人為食物不足而擔心。主那穌乘機給他們一頓教訓說:(可八章1421節)
    “我擘開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收拾多少籃子零碎呢”?
    他們回答說:“十二個籃子”。
    又擘開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收拾多少筐子零碎呢”?
    他們回答說:“七個筐子”。
    我們可以在這裏列出一個表,把既成的事實和可能的事實一同列出來:
    七個餅    四千人吃  剩下七筐    餅多人少  剩下少
    五個餅    五千人吃  剩下十二籃  餅少人多  剩下多
    一個餅可能二萬五千人吃剩下六十籃。
    沒有餅可能給無數人吃,剩下的也無限量(太十六章5節說:門徒忘了帶餅,可能一個餅也沒有)。
    在屬靈的意義上,我們可以這樣解釋:
    依靠自己的本事越多,主表現能力的機會越少,而成就也越小;依靠自己的本事越少,主表現能力的機會越多,而成就也越大,假如毫無依靠,則主將完全負責,效果更奇妙。――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太十四16「耶穌說:不用他們去,你們給他們吃罷!」
         屬 靈的貧窮和屬靈的艱窘,是教會的最大問題中的兩個,許多基督徒是貧窮到一個自顧不暇的地步,而那些到他們面前去求幫助的人就倒楣透了!貧窮只是果,不是 因,窘迫也是果,不是因。貧窮和窘迫的原因都是缺了聖靈的管治。那些在屬靈方面富足的人是認識這樣的管治的,也只有他們才有這個認識。他們在神面前有一段 屬靈的歷史,因為他們曾經為基督的身體受過苦難。他們的疾病,他們的家庭難處,他們遭遇的逆境,所有這一切都是為著叫基督在神的子民身上增多。只有他們常 常有東西可以供應別人。至於那些躲避聖靈管治的人,就是揀選了安逸和亨通生活的人——他們在屬靈方面是既貧窮又艱窘。貧窮和缺乏的人向他們求助是徒然的, 因為在他們身上沒有屬靈豐富的流露。――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太十四1719餅和魚是加利利地區的;晚飯本身是很平常的,不過吩咐他們坐下(anaklinomai,直譯斜倚),除了為說明是坐在草地上而不是飯桌旁之外,還可能暗示一種客人斜倚在軟椅上的更為正式的筵席。這不是一次隨意小吃,而是一個正式的場合。祝福是普通的謝飯儀式,由猶太家庭的家長來作(他感謝神賜給食物,並不是為食物祝福)。耶穌的作法和所說祝謝的話同在以馬禰斯(路二十四30)坐席時的一樣,無疑耶穌在門徒家庭範圍內主持任何筵席時也都如此。令人驚喜的是,對兩次喂飽眾人的六次述、對以馬禰斯坐席的𥱥述和對最後的晚餐的四次述(包括林前十一2324),用的全是同樣四個動詞:拿著祝福擘開遞給(只個別地方有小的改動)。這是猶太人每日三餐的儀式,但是對基督徒有更深的意思,那就是,無論是在野地裡進餐,還是在樓上大屋裡用最後的晚餐,人們所想到的必是那最大的筵席,那時耶穌將以主人的身分接待祂在萬邦萬族中的全體子民。──《丁道爾聖經注釋》

【太十四18「拿過來給我。」
   你現在是否正被患難、試煉、危險所包圍呢?這些都是神為你安排的器皿,為著盛 滿聖靈用的。如果你懂得神的用意,它們就會作你得到新祝福和新拯救的機會;這種祝福和拯救,除此以外,別無他法可得。把這些器皿拿過來給神,用信心和禱告 帶到祂面前來。安靜罷,停止你自己的活動,除非祂有所吩咐。不要作祂所沒有吩咐你作的事情。給祂一個機會去作罷!這樣,使你害怕的患難、試煉、危險,都要 變作神彰顯祂恩典和榮耀的機會了。── 信宣

【太十四20他們都吃,並且吃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籃子通常用來裝食物和日用品,所以在一大群離家一天的人中有人帶了籃子是不奇怪的。不必把數字十二看成有什麼象徵意義;十二個門徒在那裡張羅,每人先裝剩下的零碎就裝滿了自己的籃子,只說明食物的量極大而已。──《丁道爾聖經注釋》

【太十四21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
    約意即大概,說明數字只為給人一個大致的印象,並不確切。馬太在此特別提及婦女和孩子,不是因為他過分注意小節,他是仿照出埃及記十二37的說法,那裡表示婦孺之數是加在神的以色列子民的數目之上的。──《丁道爾聖經注釋》

【太十四22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去,等他叫眾人散開。
    催促原意強迫,語氣很重。那邊通常指湖西岸,他們是當天從那邊來的,第34節說的也正是那個地方。──《丁道爾聖經注釋》

【太十四22「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
   耶穌催促門徒出海,他們卻遇見從來沒經驗過的大風暴。祂差我們出海有一個目的,而我們卻另有一個目的;我們的目的是風平浪靜,而祂的目的是要我們遇見風暴;我們的目的是找到一個地上的避風港,祂的目的卻是使我們在大海中也能夠得到安息。──《荒漠甘泉》馬西森

【太十四23散了眾人以後,他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裡。
    這裡說散開眾人,比起約翰的述顯得更有秩序,約翰福音六15讀起來好像耶穌獨自到山裡去了!當時的形勢緊迫,耶穌與加利利地區群眾的關係發生了根本的轉變,耶穌獨自禱告(根據馬太的記錄,這裡是一次,另一次在客西馬尼)無疑十分緊要。到了晚上意即天晚時候”──是的,照1525節記載這一天發生的事來看,時間一定是很晚了。──《丁道爾聖經注釋》

【太十四2426無論譯作船出了海也好,抑或船在海上也好,總之,絕不是在靠近岸邊的地方,所以門徒所見不可能是耶穌在岸邊走,或在淺水中涉行。門徒在淩晨前的昏暗中(四更天是三點至六點)所見的是一種怪異的景象,加之他們徹夜未眠,筋疲力盡、頭昏眼花,無怪視來者為鬼怪了(原意幽靈,用於指異象,如靈等)。──《丁道爾聖經注釋》

【太十四27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
    放心,同九222中的一樣,是用來安定那受了驚嚇的人。這樣說,並不是說危機不存在,而是說有耶穌在,無須害怕。是我(ego eimi)的說法,耶穌在其它表露自己的場合下也用(可十四62;路二十四39;約八58,十八56),把它看作是出埃及記三14的回聲並不過分,因為它聯繫著這位能控制海浪的與那位創造了江河湖海獨具聖名的耶和華。──《丁道爾聖經注釋》

【太十四29~30「耶穌說:你來罷。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裏去;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阿,救我!」
   你看見麼?彼得的小信是個極大的障礙。他既然已經開步走了,波浪的大小,不必 他去操心,他所當注意的,乃是從主所在的地方射過來的那道光。除此以外,縱有十個埃及,也不必彼得去注意。所以,當主在水面上叫你「來罷」的時候,你只管 歡歡喜喜的向前走去,不要轉過你的眼去注視別的東西!你不能因著測度波浪得到勝利,也不能因著測量風力得到堅固。越去注意危險,越會墜入危險;越是見難而 止,越會遭遇苦難。所以,你應當舉起你的兩眼來專心仰望主,大膽的向前走去!── 選

【太十四30~31要沉下去「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阿,救我!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
在我們一生的路上,不會是風平浪靜,毫無試 探,苦難和危險的。我們像彼得在海面行走一樣,一方面看見主的能力和恩惠與我們同在,叫我們能夠從海面走向主那裡去,但同時也有下沉的危險。什麼時候,我 們一見風大浪高,自己渺小軟弱、無力,就會害怕,一害怕就要沉下去,這確是許多信徒的經歷。無論在靈性方面或身體方面。當我們看到仇敵的利害、環境的艱 險、自己無力勝過的時候就害怕下沉,有人沉到半身,或只露頭部,甚至沒頂,這實在是可怕的。其實風浪大並不可怕,可怕的乃是失去信心,發生懷疑。因而失 望、屈服了,那就要被風浪吞吃掉。(彼前58
在這危急的時候,要趕快求告主,祂會立刻伸手拯救,絕不讓我們沉到海底。但若真的像約拿一樣,被海水淹沒,被大魚吞吃,他在魚腹中仍然禱告神,神一樣地聽他的禱告,叫大魚把他吐在旱地上(拿21~10)。神能把我們從地的深處救上來(詩7120),得以脫離陰間的權勢,脫離撒但的魔掌。
所以無論我們靈性何等軟弱,遭到何等危險,落到何等地步,只要禱告祈求,就必蒙主的拯救。──《每日天糧》

【太十四34他們過了海,來到革尼撒勒地方。
    革尼撒勒,意即王的保護地,即國度。今耶穌已在千年國中。── 倪柝聲《馬太福音查經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