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十一2~3】像約翰這樣的人。可能從來也沒有在一所房子裏住過,其苦惱的程度可想而知。
在英國北部的卡萊爾堡(Carlisle Castle),那裏有一間小囚室。許久以前,曾有人把一位蘇格蘭的邊疆酋長關在裏面好幾年。那間小房只有扇小小的窗
戶,人站在地上根本就沒有法子看到窗外,在窗子的石邊上,有兩道磨損的痕跡,就是那位邊疆的酋長日復一日,用手攀扶著窗,承起自己的身體,為要看看他永遠
不能再在那裏奔馳的綠色的山谷。
約翰的情況必定正是如此,而在他的心中開始產生許多的問題也不足為奇。──《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一20~30真知識的奧秘】
你
若想把握人生的意義和目的,你不一定要做一個天才或者是在你的名字後面加上一連串的學位。在我所認識的人當中,不乏飽學之士,然而他們還是感覺到人生空虛
和最終難逃一死。其理何在?乃是因為他們不認識主。相反的,我也認識許多人,他們既不聰明,也沒有接受高深的教育,但是他們卻滿足于現世,並對未來懷著希
望,原因是他們已把握到得救的奧秘。
我
的意思不是說一個人聰明或接受高等教育有什麼不對,也不是說讀書讀得少有什麼美德。真正的知識乃是建立在一個人對神態度謙卑的基礎上。那些自高自大、過分
炫耀自己的人,他們對靈性的真際是一無所知的,然而那些自認不能依靠自己的人,神便從天上賜下智慧給他們。今天的經文也提到:「天父向聰明有學問的人所隱
藏的事,卻向那些沒有學問的人啟示出來。」
我們若想尋見真理,就必須承認我們的罪性,依靠基督作我們個人的救主。即使在接納了他之後,也得時刻儆醒,以免依靠自己的才智。在什麼時候我們自覺滿足,那就是我們失去靈性的知覺的時刻。
不錯,我們必須像小孩一樣,打開我們的耳朵傾聽聖靈的聲音,只有在我們謙卑悔罪的時際,我們才算把握到真正的知識。一個把自己看得更低的人,上帝卻把他看得更高。—H.V.L.——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太十一20~30你的重擔或是祂的軛?】
在
耶穌邀請我們去背負祂的軛時,當時人或許見過兩頭牛被套在一起,同拉一犁的情形。為了同一個目標,他們彼此分工。我們的主,曉得在兩頭牛同負一軛的情況
下,那頭比較粗壯的牛承受了較重的部份,期使另一頭軟弱的牛負擔輕省。我們在靈裡的情形亦當是如此,我們的主也曾邀請我們和祂共負一軛,以便讓主承受較重
的責任,而把較輕的部份交由我們去擔當。
查
維特曾說:「基督徒最大的錯誤,即在於獨挑重擔。」事實上主從來就不希望我們單獨地去背負生活上的重擔,因此基督乃針對著解除世人的重軛而生。一付軛是適
於兩頭牛來拉的工具,主耶穌自己表示,祂要跟我們合作,極願意成為兩頭牛中之一。換句話說,祂願意分擔世人的勞苦愁煩。基督徒若欲過得勝和平的生活,其秘
訣即在卸下自己的重擔,而去接受耶穌,背負較輕省的軛。
馬太福音十一章二十八節,主耶穌曾把救恩上的「安息」當作一種禮物,而在次節的經文裡,祂繼續說到祂願更深地與使徒契合在一起,讓主完全地參與我們生活中的每一項行動。聖詩作家衛斯理曾為這個美好的恩典歡呼說:「願我們都體驗到那片刻的安息。」
作為一個基督徒,你不能有效地為主工作,且在沒有指望的生活重擔下,你也不能體會屬靈得勝的快慰。為什麼不與基督同軛,領受生活上「輕省的祝福」呢?——H.G.B. ——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太十一25】「那時,耶穌說,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的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
我
剛得救不久,就到鄉村去傳道。我受了良好的教育,對聖經也很熟悉,所以我自以為很夠資格去教導那些鄉民,因他們中間有許多是不識字的鄉村婦女。經過了多次
探訪之後,我發現這些婦女雖然是文盲,但她們對主卻有一個內在親切的認識。我雖認識那本她們十分吃力去閱讀的聖經,但她們卻認識那位元聖經裡所宣講的主耶
穌。我在自己裡面有許多知識道理,但她們卻在靈裡有許多屬靈認識。那時候,我還沒有開始領會,若未經過十字架的管治,凡我自己所有的,都不過成為聖靈工作
的攔阻。今日有多少基督徒的教師,也好像我當日那樣,憑著肉體裝備的力量去教導別人!但感謝神,祂將祂自己向嬰孩就顯出來。――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太十一25】拉比們自己也看到這因知識而驕傲的危險,他們的確發現平凡的普通人,往往比最聰明的拉心與上帝更為接近。在拉比中間,流傳著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次朱沙(Chuza)的庇羅卡(Berokah)拉比,在拉彼特(Lapet)的市場,看到了以利亞,拉比問道:『在這市場中有甚麼人註定可以得永生?』起初以利亞說一個人也沒有,後
來他指著一個人說:『這個人可以享受永生。』庇羅卡拉比問那人做些甚麼事,那人說:『我是一個獄卒,我的職責是把男女犯人分開。在晚上的時候,我把我的
床,鋪在男女犯人中間,使他們不會發生差錯。』以利亞又指著另外兩個人說,他們也可以分享永生。庇羅卡拉比問他們做些甚麼,他們說:『我們是嬉戲者。我們
一看到有甚麼人灰心喪志,就設法使他快樂起來。我們看見兩個人在彼此爭吵,就盡量使他們和好。』這些人所作的都是很單純的事,獄卒盡忠他的職守;那帶給人
微笑與和平的人,都是在天國裏。
在拉比中間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有一次在索勒發生時疫,但在附近居住的拉不並沒有波及(拉不是一位著名的
拉比)。大家以為這是由於拉不的德行,可是他們在夢中得到啟示……這只是由於一個人甘願把鏟子和鋤頭借給別人去挖掘墳墓。有一次在杜克利德發生大火,漢那
拉比的住宅在鄰近並未波及,人們以為這是由於漢那的德行……但在夢中他們卻得到默示,乃是一位婦人的德行使他們免於災禍,這位婦人經常弄熱她的火爐,讓她
的鄰舍可以隨意使用。』把工具借給有需要者的那人,盡其所能地幫助鄰舍的那女人,並沒有多少知識,但他們那愛人的單純行動,使他們鸁得了上帝的讚賞。學術
上的卓越成就,在上帝的眼中,並沒有格外受重視的必要。──《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一28】在可拉的口中流傳著一個可悲的故事,表明律法對於人的要求是何等緊迫的捆綁,人根本不可能做到。『有一位窮
寡婦是我的鄰舍,她有兩個兒女和一塊田地。她要開始耕地的時候,摩西(指摩西的律法)說:「你決不能用一隻牛和一隻騾在一起耕地。」她要撒種的時候,又
說:「你不能用混雜的種子撒在田間。」要收割莊稼的時候,說:「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申廿四19)「不可割盡田角。」(利十九9)當她要打穀的時候,律法說:「獻上素祭以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十分之一。」她接受了命令,並將一切獻上。這
貧窮的寡婦後來又做甚麼呢?她賣掉了她的田地,買回來兩隻羊,用羊毛織自己的衣服,並想從小羊得利潤。可是小羊一生下來,亞倫(指祭司的要求)來對她說
「把頭生的給我。」她只得接受,把小羊給了他們。到了剪毛的時候,她剪下羊毛,亞倫來對她說:「把初剪的羊毛給我。」(申十八4)。於是她想:「我無法與這人對抗,我要把羊殺了,把它們喫掉算了。」可是亞倫來對她說:「要把前腿和兩腮,並脾胃給我。」(申十八3),她說:「我雖然把它們殺了,仍舊逃不過你們的手,我還是把它們奉獻了吧!」然後亞倫說:「如此它們就全歸於我了。」(民十八14)他帶著那兩隻羊走掉了。只剩她跟她的兩個女兒在一起哀哭。』這故事表明律法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提出不斷地要求,其實這些要求就是一副重擔。──《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一28~29乘車負重 “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抗戰時,雲南初有公路。一天,司機駕車前行時,見一老人背著一大塊幾十斤重的岩鹽在車路上艱難地走著,汗流夾背。司機憐憫老人,停下車請他上來乘一段路。老人猶豫不前,沒敢上車,經司機再三解釋清楚,明白告訴,車子很安全,不要分文車費,然後才放心上車。
車向前開了一大段路,司機聽見車後面有急促的喘氣聲,希奇地回過頭去一看,卻見老人仍把鹽塊背在背上。司機見了又好氣,又好笑,“老人家,你為什麼還把鹽背著?”
“你不收我的車錢,我已非常過意不去,若再把鹽放在車上,再加重你的擔子,更是不安。”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回答。
司機聽了,不禁大笑起來:“放心吧!快放下來,你人已經在車子裡了,還怕放下鹽加重負擔嗎?你想錯了。”
許多信徒,雖然承認自己已投靠救主,卻將很多重擔給自己擔當,苦苦地擔著,心中每天沒有安息。豈不知救主早已呼召:“凡勞苦擔重擔的,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 佚名《喻道小品》
抗戰時,雲南初有公路。一天,司機駕車前行時,見一老人背著一大塊幾十斤重的岩鹽在車路上艱難地走著,汗流夾背。司機憐憫老人,停下車請他上來乘一段路。老人猶豫不前,沒敢上車,經司機再三解釋清楚,明白告訴,車子很安全,不要分文車費,然後才放心上車。
車向前開了一大段路,司機聽見車後面有急促的喘氣聲,希奇地回過頭去一看,卻見老人仍把鹽塊背在背上。司機見了又好氣,又好笑,“老人家,你為什麼還把鹽背著?”
“你不收我的車錢,我已非常過意不去,若再把鹽放在車上,再加重你的擔子,更是不安。”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回答。
司機聽了,不禁大笑起來:“放心吧!快放下來,你人已經在車子裡了,還怕放下鹽加重負擔嗎?你想錯了。”
許多信徒,雖然承認自己已投靠救主,卻將很多重擔給自己擔當,苦苦地擔著,心中每天沒有安息。豈不知救主早已呼召:“凡勞苦擔重擔的,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 佚名《喻道小品》
【太十一29~30學習與主一同負軛】基
督徒的生活,就像一個負軛的生活。你有沒有看見人種田呢?當時猶太人耕田是用牛來耕的,常常兩隻牛並排著來負一個軛,其中一隻牛是受過訓練的老牛,另一隻
有時是沒有耕過田的新牛。你知道那隻新的牛是自由慣了的,牠喜歡走自己的路。但是旁邊有一隻老牛一同在那裏耕,那隻新的牛就學牠的樣子。那隻老牛是乖乖的
在那裏耕,那隻新的牛也跟著牠來作。當牠這樣學的時候,慢慢就習慣了。我們的主就像這一隻老牛。今天主不只是與我們一同走,祂乃是在我們的裏面。當我們讓
我們的主活在裏面的時候,主的謙卑就要顯在我們身上。
【太十一30】『我的軛是容易的。』容易兩字在希臘文是chrestos,亦可當作完全合適的意思。巴勒斯坦的牛軛是用木頭造成的,農夫把牛牽到木匠那裏,量好尺寸,造出軛的底樣,再把牛帶回來試套。經過仔細的調整,使它完全合適決不至於磨傷那忍耐的頸項為止。軛是定造的,一定要適合牛的套用。──《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一30】據傳說耶穌是全加利利最好的製軛者,全村的人都到他的店裏來買手藝最精良的牛軛,那時候的店鋪門口,也跟現
在一樣的有一塊招牌,可能在拿撒勒木匠店門上的那塊招牌寫著:『本店所製牛軛,完全適合應用。』耶穌在這裏很可能是採用祂多年來,在拿撒勒的木匠店中默默
工作的那幅情景。
耶穌說:『我的軛是適合應用。』真正的意思是:『我賜給你的生命並不是苦惱的重擔,你的工作,你的生活,正好適合於你。』上帝所賜給我們的,都能夠適合我們的需要和我們真正的能力。上帝所給我們每個人的工作,都是經過測量,適合於我們的工作。──《每日研經叢書》
【太十一30】耶穌說:『我的擔子是輕省的。』正像一位拉比說:『我的擔子將成為我的詩歌。』這並不是說這擔子容易背負,
而是祂在愛中,將它放在我們的肩頭上,意思說在愛中背負擔子。愛可以使最沉重的擔子變為輕省。當我們記念上帝的愛,當我們知道我們的擔子是為愛上帝、愛人
之後,我們的擔子就會變成一首詩歌了。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提到有一個人看見一個小男孩,背上背著一個瘸腿的較小的男孩子,那人說:『你背的真是沉重。』孩
子回答說:『那並不是重擔,是我的小弟弟。』在愛中所賜予並負起的重擔,永遠是輕省的。──《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