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4日星期五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綱目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君王的異象和其應用】
一、君王在祂國度裡榮耀的異象
1、天國的實現
1)「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沒嘗死味之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祂的國裡」(十六28)——主耶穌這話,是要藉著變化山上所發生的事,來預表當祂得國降臨時(路二十三42)的榮耀情景。
2)「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暗暗的上了高山」(1節)——舊造是用六天造成的(創一章),所以「過了六天」,意即在新造裡;「彼得、雅各、約翰」代表新約信徒中的得勝者;「暗暗的上了高山」,預表主再來時隱密的一面;那時,祂要和得勝者從天上神寶座那裡(啟十二5),降臨到空中雲裡(帖前四17)。
3)「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象,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2節)——本節是指當主再來時,祂那榮耀的形狀(參林後三18),要從祂隱藏、卑微的肉身完全彰顯出來;祂的所是(臉面)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來一3),祂的所作(衣裳)光明潔白。
4)「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現,同耶穌說話」(3節)——「摩西、以利亞」代表舊約時代的得勝者;在千年國度裡,舊約時代的聖徒亦得有分於其中。
2、在天國裡惟主獨尊
1)「彼得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裡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4節)——彼得在這裡代表一般信徒,他這話是把主耶穌和摩西、以利亞同列為平等的地位上。此處之摩西代表律法,就是神寫下來的話;以利亞代表先知,就是為神說話的人。律法和先知都是為引導人認識基督,雖然都非常重要,但卻不能和基督並列,因為它們不過是那要來之事的影兒,實體卻是基督(西二17)。
2)「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5節)——「光明的雲彩」即神的榮耀(出二十四16);這裡顯明是神親自來打斷彼得的話,糾正他錯誤的觀念。在神的國度裡面,任何禮儀和屬靈的偉人,都不能和基督相比。今天的問題不是外面的規條和遺傳如何,也不是別的聖徒怎麼說,而是住在我們裡面的主怎麼講。只有主是父懷裡的獨生子(約一18),惟祂深知父的心意,故我們要聽祂。信徒常喜歡講論祂,卻不常「聽」祂。
3)「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耶穌進前來,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6~7節)——這裡我們看見神的嚴厲和恩慈(參羅十一22)。我們信徒一聽見神的話,首先,我們原有的天然觀念會被打倒在地,因而有所恐懼戰兢,但接著而來的,卻有屬天的安慰、喜樂和加力。
4)「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裡」(8節)——一切屬靈的人事物,只不過幫助我們尋見基督,它們本身並無永存的價值。真正有屬靈眼光的人,乃是「不見一人,只見耶穌」。
二、異象的見證和道路
1、異象的見證
1)「下山的時候,耶穌吩咐他們說,人子還沒有從死裡復活,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9節)——山上的異象,在山下(即今世)不要隨便告訴人,因為:第一,時候還沒有到;第二,必須是得著主那死而復活之生命的人,才能明白、講說並進入異象的實際(參林前二10~15)。
2)「門徒問耶穌說,文士為什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耶穌回答說,以利亞固然先來,並要復興萬事」(10~11節)——文士是熟悉舊約聖經的人,他們是根據瑪拉基屬四章五節說,在將來世界末日未到之前,以利亞必須先來。主的答話證明這個見解是對的(參啟十一3~4)。
3)「只是我告訴你們,以利亞已經來了,人卻不認識他,竟任意待他;人子也將要這樣受他們的害。門徒這才明白耶穌所說的,是指著施洗的約翰」(12~13節)——主耶穌這話是說,在舊約這個預言尚未完滿的應驗之前,施洗約翰的所作所為,跟以利亞將來所要作的一模一樣,所以就這方面的意義來看,以利亞已經來了,施洗約翰就是他(參太十一14;路一17)。可惜天然的人因為不認識這位元屬天異象的見證人,竟任意待他,故此對主耶穌——異象的中心,也完全無知,橫施迫害。
2、異象的道路
1)「他們還住在加利利的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22節)——這位在異象中顯出無比榮耀的君王,居然必須「被交在人手裡」,這是表明得榮之前必先受苦(彼前五1);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羅八17)。
2)「他們要殺害祂,第三日祂要復活」(23節)——這裡指出,在榮耀的異象萬民實現之前,必須先經過十字架的道路;惟有經歷十字架的人,才能有分于榮耀異象的實際。十字架就是被交於死地,但並不停留於死地,第三日要復活。有可信的話說,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祂同活(提後二11;參林後四10~14)。
3)「門徒就大大的憂愁」(23節)——門徒之所以憂愁,是因為他們只聽進主要受死的話,卻沒有把主要復活的話聽進去。不懂得復活的人怕死,他們不能歡喜快樂的接受十字架。
三、異象在生活上的應用
1、必須憑信取用國度的權柄
1)「耶穌和門徒到了眾人那裡,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跪下,說,主啊,憐憫我的兒子;他害癲癇的病很苦,屢次跌在火裡,屢次跌在水裡」(14~15節)——這孩子的癲癇病是出於鬼的(見18節);鬼的作為總是叫人忽好忽壞,忽冷忽熱,並且自己殘害自己。主耶穌和門徒在山上時,是在天國的實際裡;但在山下現實的生活環境中,卻有黑暗權勢的問題。
2)「我帶他到你門徒那裡,他們卻不能醫治他」(16節)——門徒代表我們信徒。信徒原有屬天的權柄,可以趕鬼(可十六17)。但在我們實際的生活中,卻常有失敗的經歷。
3)「耶穌說,噯,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耶穌斥責那鬼,鬼就出來;從此孩子就痊癒了」(17~18節)——從主耶穌感歎的話可見,門徒所以不能醫治,是因為當主沒有在肉身裡u他們同在時,忘了在靈裡取用主的同在(參林前五3),而單憑自己去趕鬼,因此招致失敗。「不信」是對於主;「悖謬」是對於自己。又不信又悖謬,故不能享受主同在的好處。但若仍肯謙卑(跪下)來到主面前(帶到我這裡來),終必得醫。
4)「門徒暗暗的到耶穌跟前說,我們為什麼不能趕出那鬼呢?耶穌說,是因你們的不信」(19~20節原文)——中文把「不信」翻譯成「信心小」這事錯誤的。信心並無大小的問題,乃是信活不信的問題。不信,故不能與主聯合為一,支取祂的權柄。
5)「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20節)——「芥菜種」比喻極小(太十三32);「山」比喻極大且堅頑的難處。我們的信心雖小,卻能調動國度的權能,因此就沒有一件事是不能作,沒有一個難處是不能勝過的。
6)「至於這一類的鬼,若不禱告禁食,就不能趕牠出來」(21節小字)——「禱告」是信靠神;「禁食」是捨棄自己合理合法的權利。禱告禁食是信心的行為(雅二26),信徒常藉此取得信心的功效。
2、必須凡事聽祂
1)「到了迦百農,有收丁稅的人來見彼得說,你們的先生不納丁稅嗎?彼得說,納」(24~25節)——丁稅即猶太人古時之赦罪銀(出三十12~16)。彼得說「納」,他忘了剛剛在山上異象中所學的兩件事:第一,主也是父神的「愛子」,因此祂不須為祂自己贖罪;第二,父神囑咐他們「要聽祂」,不可聽從道理知識。
2)「他進了屋子,耶穌先向他說,西門,你的意思如何?」(25節)——「進來屋子」象徵回到靈裡,主就住在我們的靈裡;「耶穌先向他說」,這話的含意是說,現在是你「聽」話的時候,而不是你「說」話的時候;「你的意思如何」,這話暗示彼得剛才是憑著自己回答。
3)「世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丁稅,是向自己的兒子呢?是向外人呢?彼得說,是向外人;耶穌說,既然如此,兒子就可以免稅了」(25~26節)——主這話乃是提醒彼得,祂乃是父神的兒子,因此可以免給神納稅。
4)「但恐怕觸犯他們」(27節)——主有權利不納丁稅,但祂為免絆倒別人,就寧可捨棄自己的權利(參林前八13,九12)。
5)「你且住海邊去釣魚,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開了牠的口,必得一塊錢」(27節)——這裡表明祂真是萬有的主,榮耀的君王,連魚和錢都聽祂的話;並且祂所說的話絕不落空,祂實在是活的先知,今日的以利亞。
6)「可以拿去給他們,作我和你的稅銀」(27節原文)——說不該納丁稅的是祂,說拿去作稅銀的也是祂;主乃是活的律法,今日的摩西。主說不作,我們就不作;主說作,我們就作;一切都在於「聽」祂。並且當我們聽話而行時,祂總是顧念到我們的需要(作我和「你」的稅銀)。
── 黃迦勒《查經輯要》
【高山上的變像】
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能夠移山
一、基督在榮耀裏顯現
1.變了形像
2.搭三座棚
3.不見一人,只見耶穌
二、醫治害癲癇的孩子
1.跌在火裏,跌在水裏
2.斥責那鬼
3.禱告禁食
三、從魚口得納稅的錢
1.且往海邊去釣魚
2.開了牠的口
3.必得一塊錢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
一、耶穌登山變像(十七113
二、信心的能力(十七1420
三、第二次宣佈耶穌將受難(十七2223
四、聖殿稅的問題(十七2427
──《丁道爾聖經注釋》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
一、登山易容(十七18
二、教導十字架的道路(十七132223
三、基本的信心(十七1420
四、聖殿的稅(十七2427
──《每日研經叢書》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
一、顯出榮耀訓練門徒:改變形象(一七18
二、關於先驅者的講論(一七913
三、以禱告和禁食訓練事奉(一七1421
四、為將要被出賣而訓練門徒(一七2223
五、彼得和他的主人納稅(一七2427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
一、登山變像(十七113
二、責備小信(十七1423
1.門徒的失敗(1421
2.再預言受難(2223
三、繳納殿稅(十七2427
──《新舊約輔讀》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
一、登山變貌和醫好害癲癇病的人(十七121
二、第二次預言受難(十七2223
三、納殿稅事件(十七2427
──《中文聖經注釋》